近日,重慶力帆終于拿到國家發改委轎車“準生證”的消息讓業界再次掀起了一陣民族企業造車熱潮的討論,然而,同力帆汽車相比,今年民族品牌的其他企業出口量劇增,逐步走向世界舞臺。有消息稱,吉利汽車將攜自由艦等車型亮相明年初的底特律車展,然而,奇瑞出口美國和吉利進軍馬來西亞的受阻表現出,中國汽車在出口
越來越多的同時面臨的壓力越來越大!
吉利亮相底特律為出口鋪路
在2005年臨近結束之際,中國的民族汽車企業再次傳出佳訊,吉利自由艦將再次遠涉重洋,亮相北美最大的汽車擂臺——2006年1月的美國底特律車展。此舉是繼今年9月中國汽車企業亮相法蘭克福車展后,再次登上世界汽車最高舞臺。與此同時,沈陽華晨金杯汽車有限公司也宣布向古巴出口整車134輛、尼日利亞出口整車120輛。長城汽車也對外宣布長城迪爾皮卡在2005年俄羅斯進口車年度獎中,榮獲“俄羅斯公眾最受歡迎的皮卡”稱號,這是惟一一家在俄羅斯獲獎的中國汽車品牌。同時三菱L200型皮卡榮獲專業類“最受歡迎的皮卡”稱號。專家認為,無論是在出口項目上還是在參加國際車展上,民族汽車品牌越來越多地引起海外關注無疑為中國汽車工業走向世界鋪平了道路。
外部標識為出口提供政策支持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制定并正式發布的《汽車產品外部標識管理辦法》規定自2006年2月1日起施行,《辦法》規定,2006年5月1日起《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內所有車型均需符合該辦法的要求,否則暫停有關車型《公告》。記者在對發改委汽車司相關負責人的采訪中了解到,汽車生產企業名稱、商品商標、車型名稱以及生產地企業的名稱應能永久保持,不得采用油漆噴涂方式和不干膠粘貼方式,這就意味著原先部分廠家采用的“有機玻璃粘貼”不符合要求。
中國汽車咨詢公司分析師賈新光告訴記者,這樣的政策既是汽車生產規范同國際接軌的要求,同時也為國產汽車出口提供了政策支持,在整車外部標明中國汽車企業有助于國產車在海外拓展市場。
出口結構明年急需調整
在中國汽車屢屢海外亮相的同時,有一個問題是不能忽視的,雖然出口數量上總是出現令人樂觀的增長,但從出口的結構上看,卻出現明顯的結構不良。據中國汽車中國機電進出口商會統計了今年1至8月汽車出口國別情況,亞非拉第三世界占中國汽車出口目的地的65%,而且中國出口的車型大都是價格在5000美元以下的經濟型轎車以及輕卡、皮卡等各類商務車,也就是說,中國出口的并非是附加值高、科技含量高的世界主流車型。
作為中國自主品牌領軍企業的奇瑞汽車也對這種現狀表示焦急,奇瑞汽車董事長尹同耀表示,東南亞和中南美洲市場是日本、韓國的出口發祥地,特別是韓國現代,得益于向發展中國家的輸出。但它們掘到的第一桶金還是在美國,因為只有美國市場能消化單車利潤高的產品。中國人也明白這個道理,但是馬上進軍美國并不現實。
出口前景荊棘叢生
近日,國際展覽局主席吳建民對外界表示,雖然中國已經加入WTO,但中國企業走出國門依然要走一條荊棘叢生的道路。這句話用來形容中國汽車企業進軍國際的前景再恰當不過,今年9月,德國ADAC全德汽車俱樂部在對陸風汽車進行NCAP新車評價規范碰撞測試后指出:陸風的測試成績是該組織過去20年所有撞擊測試結果中最差的。ADAC尖刻地將陸風比喻為“一個徒有其表的鐵皮罐頭”。從中可以明顯地看出歐洲市場對于中國汽車出口擠占市場份額的強烈抵觸。
這起被業界稱為“碰撞門”事件的國際貿易糾紛為中國汽車的進一步出口敲響了警鐘,江鈴陸風車僅賣15000歐元,比日本車還便宜20%,這在歐洲市場上從未有過,因此歐洲人對該車的安全性有懷疑?梢钥闯,低成本造就的價格優勢是國產汽車立足世界的殺手锏,但如何能夠有效地發揮自身優勢,成功登陸海外市場,將是自主品牌在2006面臨的巨大壓力。
信報記者 高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