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成都12月15日電 (記者
叢峰)據有關部門統計,2005年我國普通高校畢業生人數將高達338萬,約有80萬人將面臨無業可就的窘境。在日愈嚴峻的就業壓力下,
托關系、走后門、找路子等不良之風逐漸抬頭,許多畢業生為了“搶”到一份滿意的工作,父母親友齊上陣,挖空心思找“門路”,靠討好老師、
請領導吃飯、送錢送禮等手段“就業”,嚴重影響了擇業公平,刺傷了貧困大學生的心。
四川某大學新聞專業的小楊今年7月就畢業了,可直到現在仍與4個同班同學合租在一套民房里,他每天想得最多的就是如何盡快找到一份工作,使自己的生活安定下來。她說,現在競爭太激烈了,很多時候都要靠“關系”,尤其是一些壟斷行業的企業或好的單位,里面“沒人”根本就沒戲,即使你很優秀,隨便找個借口就把你“卡”下來了。“如果一直找不到工作,明年的畢業生又洶涌而來,我們這些沒關系、沒路子的‘老生’真不知該如何是好。”小楊悲傷地說。
采訪中,許多大學生表示對靠“門路”求職表示了厭惡,覺得這與自己的理想不相符。可現實中,他們又承認,不得不順從這一社會風氣。重慶某高校經濟與貿易學院的一名畢業生說,畢業前老師就告訴她們,找工作“第一靠關系,第二靠能力,第三靠學歷”。當時她們還不信,現在都相信了。她舉例說,她班級就有一個同學,平時學習成績很差,連大學英語四級都沒過,拿不到學位證。可是因為家里有人在銀行工作,就被招進了那家在招聘會上聲稱“只要重點院校學生”的銀行。
成都女孩小任是學法律專業的,她從大學二年級起就開始參加各種招聘會,最后卻得出一個結論:政法機關招人大部分是“內定”的,有才無“情”莫進來。她說:“我們是學法律的,本來最應該講究公平、公正。可社會就是這樣子,‘潛規則’主宰你一生的去向,我們也不得不屈服啊。現在,大家都在托關系找工作,就看誰的‘門子’更硬。”
靠“門路”求職的歪風嚴重刺激了一些沒關系、家庭貧困大學生的心態,他們認為這有違擇業的公平性,使他們沒有展示才華的機會,輸在了求職的“起跑線”上。這股不良風氣如不及時制止,在就業競爭越來越激烈的情況下,必將愈演愈烈,從而錯誤地引導大學生的價值觀念和行為取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