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駐京辦功能異化
新京報:設置駐京辦的初衷是什么?
劉旭濤:這個具體文件我沒有看到,但應該是為了方便地方政府和各個部委進行溝通,同時也為地方官員來北京辦事情提供方便。
因為計劃經濟的時候,市場化程度并不高,來京官員需要中央接待單位來管,而住在駐京
辦的確比較方便。
但現在的駐京辦已經變了,有些演變成李金華說的“跑部錢進”的部門了。
這個也是延續了計劃經濟體制下的一種習慣。那個時候因為是計劃經濟體制,都是批計劃、批項目,地方和中央的關系要緊密得多,所以人們沒有把這個問題看得很嚴重。
在計劃經濟體制下,當時涉及一些事務審批等事情,需要地方在北京設置一個聯絡機構,但現在是市場經濟,聯絡手段、溝通方式也與以往大大不同了,交通也十分便利,網絡也逐步普及,那么現在駐京辦與計劃經濟體制下的駐京辦,在功能上是一定需要做些調整的。但由于相關的規范制度沒有跟上,部分駐京辦就產生了不少問題。
新京報:針對李金華提到的有些駐京辦第一任務就是“跑部錢進”,有評論認為這種做法畢竟是為地方謀取福利,是為了地方經濟的發展,為地方爭取到更多的經濟利益和發展的物質支持,所以可以理解。你怎么看這個問題?
毛壽龍:從微觀來講對地方政府是有好處的,因為可以搞到錢;對中央政府也有好處,因為中央政府的財政支出,有時候搞不清楚誰最需要,駐京辦的游說等于給中央政府一個明確的信息,有一個信息溝通的作用。總不至于中央政府到處亂跑去給你發錢吧?要知道中央政府不可能跑到所有的地方,幾千個縣全部跑下來不可能。所以駐京辦作為信息溝通機構還是有必要的。
大家都跑到北京來,可以加強中央和地方的溝通,也是好事。我們強調政府對老百姓要有回應性,那么為什么中央政府不能對地方政府有回應性呢?有一些問題也是自由空間范圍內的,所以不要以為“跑部錢進”
就一定不好。當然,隨著改革的深化,中央政府將減少一些審批項目的權力,這樣地方政府就不用什么事情都往這跑,北京也不會人口膨脹了。此外,也有不好的地方,比如會滋生腐敗、導致權力尋租。
劉旭濤:但現在,“跑部錢進”已經牽涉到我們說的權力本身市場化的問題。權力運行當中,在內部形成一個小市場,正如李金華批評的,一些部委給地方好處,不排除存在暗箱操作的問題。
目前我們駐京辦的“跑部錢進”有許多是沒有法律依據的,他們進行的感情上或者資金上的溝通,在目前的政治體制下,是不允許的,也是不公平的,所以沒有合法性。這種潛規則的方式與我們的民主法治原則、市場經濟原則相違背,這是問題的關鍵。
新京報:各地駐京辦除了“跑部錢進”,還有一個重要功能,那就是服務地方官員。有駐京辦人員表示,當地有領導或者領導家屬來了辦事處,就如同到了“行宮”,接機、送機,吃、喝、住、行及購物樣樣都要精心安排。怎么看待這個問題?
毛壽龍:我覺得駐京辦作為接待地方官員的機構,也能免得地方政府官員到北京都住5星級飯店,開銷多大呀,所以反而可以節約成本。
談到腐敗,其實不僅僅是駐京辦的問題,很多職權部門都存在這個問題,包括暗箱操作,信息不透明,監督效果不好等。對官員來講,可能存在工資低,生存、交際成本比較高,這樣就不僅是個人腐敗,還是公款腐敗。駐京辦主要是存在公款腐敗、職務消費的問題。要放在大背景下看這個問題。
新京報:據一位地方政府工作人員介紹說,“駐京辦是個肥缺。駐京辦設在北京,好玩。經常接待的是當地領導干部,有人脈關系。工資也比地方高,放在外面三四年時間再回來,又有錢又有勢。”怎么看待這種現象?
劉旭濤:駐京辦從法律地位上講,目前是存在一些問題。國家目前對于駐京辦的機構設置、法律地位沒有一個明確的規定,國務院主要是對這個行業進行統籌安排,人財物是當地政府管的。
駐京辦目前沒有列入政府的正式序列當中,現在都是隱含的一個機構。
另外它資金使用上的透明度比較低,因為它主要是處理政府之間的事情,與老百姓打交道比較少,或者說沒有直接的關系。所以有時它會用自己的親信拉關系,為自己的地方辦事情。所以整個的原因還是這個機構的合法性問題。它本身的尷尬地位,導致它運行的不規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