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銷商自揭醫療器械暴利黑幕5萬元手術純賺2萬 一個3625元的心臟支架患者要掏一萬六,看著患者家屬用借遍親戚朋友籌措來的五六萬元錢做手術,尤其那些農民因此傾家蕩產,真是于心不忍。近日,濟南一個從事醫療器械銷售的李先生,因為承受不住道德壓力,全盤托出了高檔醫療
器械價格的重重黑幕。 器械一進一出差價巨大
“病人做手術之前,我把他們需要的支架送到醫院。看著患者家屬用借遍親戚朋友籌措來的五六萬元錢做手術,尤其那些農民因此傾家蕩產,真是于心不忍。”李先生在2004年涉足醫療器械行業,在一個經銷上海微創藥物支架的濟南公司里,做一個次區域的負責人。
李先生說,微創藥物支架現在是醫院心內科做冠心病手術時最主要的器械。由于不用開胸腔,痛苦少,格外受歡迎,目前是大多數重冠心病人的選擇。
冠心病患者葉先生于2005年10月,在濟南某三甲醫院做心臟介入手術,在萎縮的冠狀動脈中植入了兩個支架。收費清單顯示,該手術全部費用為5.4萬多元。需要植入體內的兩個支架和11種其他輔助器械,費用為4.6萬多元,占手術全部費用的85%;檢查化驗費用為4400多元;藥品費用約2300元;而診療費和手術費加起來才2000元,還不到手術全部費用的4%。
李對照這份清單說,這個手術最昂貴的是兩個微創支架,清單顯示是3.19萬元。
一般使用國產貨,上海廠家給我們公司的每個支架出廠價是3625元,我們的報價是1.68萬元,因為這家醫院用量較大,我們給的進貨價格只有1.45萬元;然后醫院每個支架再加價10%即1450元,到了患者結賬時3625元的支架就成了1.595萬元。僅這個手術中的兩個支架,醫院方面的利潤是2900元,經銷商的毛利潤是2.175萬元。
李先生透露,大醫院微創支架用量大,價格相對低,而地區、縣市一級的醫院,價格一般在1.5萬元~1.68萬元之間。醫院按國家規定,再加價10%~15%,到患者手中已是出廠價的5倍左右。一般輔助醫療器械的毛利潤也在兩倍以上。
虛高價格主要生于流通環節
李先生認為,醫療器械價格虛高,問題主要不在廠家,他們的利潤并不高,虛高的部分都產生于流通環節。
按現行政策,醫療器械生產企業不能直接銷售醫療器械產品,需要經過醫療器械公司。醫療器械走出廠門首先要給自己找獨家代理商,由它在不同區域尋找區域代理商,區域代理商再發貨給省級經銷商,省級經銷商再在次區域成立各級經銷商,之后才進入醫院,這中間至少經過4個環節。此外,除了賬單上可以查得出的醫院醫療器械利潤為10%~15%以外,推銷產品打入市場時,按行規必須私下按醫院進價10%~15%的比例付給醫院回扣,給醫院心內科負責人或主刀醫生。一家好點的醫院,名氣大點的醫生,一年最少要用二三百萬元的支架,這筆數額較大的回扣,一般由公司出面給醫生。
高值醫療耗材管理有空白
據這位自曝行業內幕的李先生說,目前各級代理、經銷商雖然在賬務上比較隱蔽,不深入調查很難查處。但只要到源頭廠家和出口醫院一查,出廠價格、銷售價格一目了然,有關部門對此監管力度顯然不夠。
山東省物價局價格管理處一位負責人表示:“國家的定價目錄里,沒有此類產品。目前醫療器械價格靠市場調節,屬于市場行為,行業由買賣雙方協商定價。”實際上,目前對醫療器械、高值耗材管理確實存在“空心”現象。何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