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國務院新聞辦昨天的新聞發布會上,銀監會主席劉明康直面銀行改革敏感話題。 商報記者 杜剛/攝
昨天,銀監會主席劉明康(上圖)在國務院
新聞辦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介紹了中國銀行業改革開放與監管等方面的情況。其中他提到,戰略投資者在中資銀行所占的股份比例不低于5%。若境外戰略投資者入股中資銀行的比例超過25%,銀監會將把這家中資銀行作為外資銀行進行管理。
劉明康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說,國有銀行上市并不存在“賤賣”的情況,銀監會對國有銀行戰略投資人有五大準入標準,戰略投資者的持股下限設定為5%。
劉明康還說,規定單個金融機構投資的比例等于但不超過20%,多個金融機構不超過25%,但25%并不是一個持股比例的上限。25%的比例代表著銀行屬性的歸屬。如果外資持股超過25%,這家金融機構就會被當作外資金融機構來進行管理,它的運行、經營范圍、服務對象和服務領域都會發生變化。換言之,25%將是一個監管和營運政策的臨界點。
他進一步補充,這25%的比例規定,只針對非上市銀行,上市銀行屬性的改變不受此限,例如已經在香港上市的建設銀行。建行上市后,外資的實際持股比例已經超過了25%,但這并不違反國家將建設銀行當作內地的商業銀行來管理。
此前,針對媒體對建行外資持股比例超過25%的質疑,消息靈通人士稱:銀監會肯定會有明確的說法。現在,猜測終于應驗。(記者 苗燕 賴大臣)
責任編輯:屠筱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