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加快農村勞動力轉移 去年以來共組織轉移農村勞動力二十七點三萬人,其中向本市二、三產業轉移十九點九萬人
本報訊 記者從市勞動保障局獲悉,通過采取提高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能力等舉措,我市已初步形成“政府引導、市場就業、有序轉
移、保障權益”的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新格局。據統計,去年以來,我市共組織轉移農村勞動力27.3萬人,其中向本市二、三產業轉移19.9萬人。 資金是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的一個瓶頸。為解決這一問題,我市積極建立起轉移培訓資金籌集機制,對符合轉移就業培訓條件的農村勞動力,由市及區市財政給予一定的培訓費補貼。今年,全市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資金已達到1900萬元以上。
為方便農村勞動力參加就業培訓,我市充分發揮社會各類教育培訓資源的作用,積極擴大培訓基地和培訓專業范圍,使全市農村勞動力培訓基地達到120個,一、二、三產業領域中的各類培訓專業達到80個,保證了持有就業指導手冊的農村勞動力都能參加培訓。同時,我市還建立了轉移就業指導制度,將農村勞動力納入統一的勞動力資源管理,初步建立起城鄉一體的就業、失業統計體系,對有轉移就業要求的農村勞動力,有計劃、有組織地進行就業指導。
為解決農村勞動力的求職難題,我市先是在市區建立了外來從業人員職業介紹中心,在全國率先對進城務工人員求職擇業提供全程免費服務。而后又在各區、市公共職業介紹機構設立了農民工求職窗口;在五市三區各鎮、街道設立了專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服務的工作機構,形成了“市區專業化、區市一體化、鎮和街道精細化”的農村勞動力求職服務網絡。
我市還建立了轉移就業管理考核機制,由市政府與各區市政府簽訂責任狀,分解下達各區市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和職業培訓計劃,并層層分解下達到各有關部門,進行責任考核。同時,我市還加快了轉移就業信息網絡建設,使全市126個鎮實現了微機聯網,摸清了244萬農村勞動力的從業狀況和富余勞動力的轉移就業愿望,形成了較為完備的農村勞動力資源信息庫,初步實現了與城鎮勞動力市場的對接,搭建起城鄉一體的信息平臺,為實現城鄉統籌就業奠定了基礎。(本報記者 劉芳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