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保困境
昆明市醫保中心證實,這是云南省首個患者把醫保中心告上法院的案例,在中國也非常罕見。這也是昆明市實施醫療統籌近5年來遭遇的第一起訴訟。
昆明市
醫保中心負責人李建軍感到滿腹委屈,他說,全國大部分省市實行的都是定額結算、總量控制的結算模式。“參加醫療統籌的企業情況參差不齊,必須在總量基礎上進行調劑和再分配,讓更多的人看得起病,住得起院。醫保中心承擔的正是調劑功能。”而昆明市三級醫院人均醫保額度是8500元,已經遠遠高出全國的平均水平。
昆明市醫保結算三年前曾實施后付制,即病人先看病,再結算。它的弊端很快便顯現出來:“事后監督”造成醫療費用直線上升,無法控制醫保基金的總量平衡,無法抵御基金風險,更不能增強定點醫院的節約意識。李提供的數字顯示,2002年,昆明市的住院率就高達14.5%,人均住院費用增長近千元,遠遠高于北京等大中城市的水準。“如此發展下去,有限的統籌基金將面臨崩盤危機!”2003年10月1日,昆明市醫保中心正式推行“總量控制、定額結算”的住院結算模式,對19家定點醫院的總量和定額做了規定。
“現行的結算方式就是為了限制浪費 ——
醫療機構無限追逐商業利益導致醫療費用虛高。”李建軍解釋,奪走樊濤父親生命的是癌癥,怎么會是已經承擔了醫療費用的醫保中心?
![]()
醫院始終人滿為患 —— 實現醫療資源合理配置是解決醫療紛爭的手段之一。
記者在昆明各大醫院采訪時發現,醫保、醫院之間存在著尖銳的矛盾;一些大醫院甚至公開承認:拒絕接收醫保病人,尤其是市醫保病人。
昆明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醫生王兵(化名)介紹,“我們一直在貼錢。醫保中心的錢遲遲入不了醫院的帳,現在,市醫保還欠醫院不少錢。有時候病人的醫療費就快到定額上限了,怎么辦?催費、勸病人轉院是一個通行的辦法
…… 由于定額太少,超支部分患者又拿不出來,醫院墊付就成了家常便飯,如果多幾個重病患者,能活活把醫院拖垮!”
醫療浪費卻被更多的醫生默認:重復檢查、反復開藥是醫生、科室和醫院獲得最大收益的法寶。否則,層層分解的創收任務就很難完成。但即便如此,一些大醫院仍有苦難言:支出太多、公益性救助(逃避醫療費用)者太多,醫保不到位
…… 醫院同樣四面楚歌、壓力重重。
兩者的矛盾使患者深受其害。不少病人被醫院停藥、勒令轉院;有的病人甚至已經在多家醫院轉手多次,病情非但沒有好轉,反而日益加重 ……
在云南第一人民醫院就診的癌癥患者鐘欣是昆明市醫保參保者,在自付1萬多元的治療費之后,醫保只給報銷3000多元,原因是用藥大多超出了醫保范圍,全屬“自費”。這對于一個下崗女工來說是難以承受的重創,“為什么醫院、醫保中心沒有一個用藥明細表?為什么那么多好藥用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