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浮山新區商業氛圍日益濃郁。宮福和攝 |
南依沿海高檔住宅區,北接北部中低端市場,浮山新區處于整體市場的樞紐位置。該
區域內大盤云集,項目總體量十分驚人,故有地產人將其稱為“青島房地產市場的調控杠桿”。
說它是“2005年度熱點片區”并不過分,畢竟,浮山新區的崛起是業界無法回避的話題。而作為青島地產縮影的它,下一步能否走好,各界都在關注。這正是浮山新區成為系列新聞報道《2005青島地產年終報告》首篇的原因所在。
風向標背后的思考
在風雨變幻的2005青島樓市里,浮山新區是一道獨特而靚麗的風景線。在政策調整、市場反應等尚未明朗的情況下,它在2006年房地產市場上能否一路走好,值得我們每個關心青島地產發展的人深思。
浮山新區在2005年青島樓市的分量是有目共睹的,但背后的問題卻讓我們不得不擔心,這主要來自三個方面:
首先,二手房市場停滯不前。一家二手房中介爆料說,浮山新區的二手房交易量在6月份基本為零,而在此后的三個月雖然都有增長,但9月份的交易量相比去年同期下降了50%-60%左右,10月的交易量尚不如9月份,進入11月來,市場逐漸轉入淡季,業績更不理想。有中介商表示,青島房地產市場如果要發生變化的話,浮山新區會是一個很重要的風向標,它也許會有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影響力。
其次,浮山新區板塊市場價格已處于相對高位,繼續攀升空間已比較有限,市場投放卻剛剛起步。在市場剛剛啟動時就將價格拉至高位,必將給未來操作帶來困難與風險。
再次,龐大的市場供應量。片區樓盤眾多且可開發量大,目前在售的有湖光山色二期及四季景園一期尾盤,魯信長春花園、海爾·東城國際、海信·靜湖瑯園、陽光山色等項目的銷售工作尚處于起步階段,另有又一居、四季景園二期、曙光山色等一批項目尚未正式投放。預計2006年浮山新區,片區內將有250余萬平方米的市場供應量,可能將引起區域市場供過于求,對現有市場框架形成巨大沖擊。
另外該片區內各開發商多出于各自利益,忽視了市場操作的整體協作。在市場前景微妙的情況下,如操作不當,便有可能陷入困境。一旦此片區銷售受挫,將對全市房地產市場形成“價格狙擊”。
浮山新區的“短板”
浮山新區在2005年青島樓市的火爆,并不說明它已經得到市場認可,至少目前還沒有人敢說對其做出正確判斷,畢竟一切都還要交給時間去檢驗。經過調查分析,浮山新區的市場弱點主要為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同質化嚴重。目前來看,片區內產品同質化現象相對嚴重,兩年前湖光山色開創的“湖居”主題,被其它樓盤廣泛采用。樓盤營銷亮點的雷同必然導致競爭的“撞車”,由此在客戶資源方面的爭奪將是激烈的。而這背后折射出的是該片區樓盤開發思路的“短視”與營銷創新的動力不足。
放眼目前在售、預售項目,雖然各具規模,但尚沒有可作為片區標志性的差異性產品出現,這必將導致殘酷的競爭。在產品未形成差異化、市場面臨高價位放量的情況下,未來一年中,各項目的營銷推廣策略將十分關鍵。浮山新區樓盤定位缺乏梯次,在2006年樓市將真正展開交鋒。
其次,配套不足。近年來浮山新區發展較快,房地產項目相繼破土,居住人口越來越多,但商業、交通、教育、醫療等配套一直相對落后。易初蓮花超市、富億假日廣場等大型商業已經落地,但要形成氣候尚待時日。
再次,開發企業各筑“圍城”。10余個樓盤鱗次櫛比地擠在12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如果配套跟不上勢必導致持續生活能力的不足。在這方面,“華南板塊”已經給市場提供了慘痛的教訓,浮山新區怎能重蹈覆轍?
每個樓盤都建“小配套”,而大型的市政設施,單個發展商又不能獨力承建。于是,有的配套要么不建,要么都建,重復建設造成巨大浪費。樓盤扎堆將使得許多樓盤設施得不到充分利用,而發展商之間如果繼續各自為政,既造成了配套資源的浪費,又勢必導致競爭的慘烈。
破題之道
其實,城區真正的內涵就是社區,要與周圍的環境結合起來,提倡一種開放、休閑的生活方式,成熟的社區應當具備人氣和親和力,符合現代人的城市需求,這樣才能把社區的精髓體現出來。
城市規劃為地產注入活力,F在關于浮山新區的規劃審批里面,硬性配套不是很多,但浮山新區是一個大的社區概念,這里到底需要什么樣的配套?如何才能朝成熟社區的方向發展?有業內人士認為,只有政府部門和開發商結合起來,才能合力形成一個比較完善的社區。比如說小區的文化品位、居民的生活條件能否進一步提高?現在小區都是自身配套,要形成大社區就要各小區之間的相互協調和融合。大配套、小配套都能實現資源共享才能形成一個精品、完善的社區。這是需要政府和開發商共同分擔的,是社會各界共同的責任。
區別市場定位,做差異化產品。作為房地產開發商,最擔心的當然是銷售。樓盤地段、小區環境、戶型設計、企業理念、品牌效應、廣告宣傳等等,都是影響售房的因素。在產品同質化日益明顯的今天,一個樓盤項目若想在競爭中取得優勢,除了地段、環境、實力等因素外,重要的是要有特色,形成自身樓盤的個性,以提高競爭力優勢。
樓市競爭歸根結底是爭奪消費者的競爭,個性樓盤是產品同質化時代企業創新能力的一種體現,是產品同質化時期一股最強的競爭力。個性化是建立品牌形象的最高境界,這種個性的形式不會一夜之間在公眾頭腦中生根,它需要卓越的創造力和刻苦的工作,落到實處:小區布局是否理想,是否有足夠的綠化率與車位、私家花園,樓間距離是否夠大,是否影響采光等,在為客戶提供平面布局、各功能間的區別、家具配置設計等方便與服務的同時,在產品研發、服務展示、配套設施、戶型設計、社區文化等多方面都應該具備這種個性競爭力,以滿足大眾消費群體和目標消費者。
圍城下的“連橫”之路。浮山新區是城市腹地的一塊黃金寶地,如果把它當作一個新城,就需要開發商聯合起來,在做項目的同時考慮城市建設尺度,包括整個城市基礎配套、文化設施、商業設施的檔次問題。
開發商在建造小區的時候,應避免把單體社區建成“圍城”。各自為政必然帶來資源的浪費和勢單力薄的困惑。涉足此地的開發企業能否聯合起來,整體推介浮山新區,真正提升區域居住水平,并在商業、醫療、教育、體育等方面配合政府做一些研討,積極推動城市發展將是關鍵。
基于歷史和未來發展的方向,將逐漸成為住宅類型綜合的區域,形成舊低新高的產品格局;隨著項目交付并入住,該區域將演變為小城市規模的純正居住區,成為知識型和精英型人士聚居區。
市場存在缺位就意味著風險。對浮山新區的情況不能過于樂觀。鑒于浮山新區在青島樓市的影響力,我們更應該給予其足夠的關注和重視,因為它們極有可能上演“成王敗寇”的戲碼。
也正因為如此,我們所能做的,不是急于給出判斷和結論,而是真正從項目出發,分析、探究、思考、推斷———也許最終仍然沒有結論,但必定能夠得出對項目本身,乃至整個房地產市場都不無裨益的觀點。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