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怪招難討薪”,如今卻成了流行語,至少說明了治理欠薪問題仍是步履維艱。顯其難,最重要的還是對欠薪者的處理較輕,連“傷筋傷骨”的程度也沒有達到。如果讓惡意欠薪者遭受牢獄之苦,我想那些無良老板在拖欠員工工資時能不考慮后果嗎?所以說,全國人大檢查組來廣州執法檢查期間,廣州市提出“對欠薪者實施重
罰,嚴重者可以上升到追究刑事責任”的建議是一個好建議,它再一次讓飽嘗欠薪之苦的民工兄弟看到了希望。
如果今后《刑法》中真有了“拖欠工資罪”,對治理欠薪就有法可依了,“你再欠,就讓你進牢房去!”這些無良老板一旦因欠薪法辦,在社會上的信用也就幾乎喪失殆盡。這就難怪一些網友會說,這是一項實實在在的法規,可以解決當前經濟領域許多尖銳矛盾。
據報道,8月25日,廣州白云區石井鎮寶盈鞋廠近600名工人走上黃石西路討要欠薪,過往車輛被堵塞近兩公里長。該廠拖欠工人5個月的工資,老板卻逃跑了。
類似事件近年來并不鮮見,老板欠薪逃匿,直接造成大量工人生活困難,同時制造了諸多社會不穩定因素。廣州市勞動保障局局長張杰明表示,95%以上的勞動保障突發事件,均是由于企業拖欠員工工資而引發的。
問題是現在出現欠薪,一般只是要求企業整改,對欠薪嚴重的企業處罰也不嚴厲,最多只是罰一點拖欠工資的補償金。勞動保障部門并不是沒有釆取措施,而是人家“死豬不怕開水燙”。早在2003年11月17日,北京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與市建設委員會就出臺了一項嚴厲的措施,無論是北京的還是外地的勞務企業惡意欠付農民工工資,造成惡劣社會影響的,市建委有權一票否決制把這些企業逐出本市建筑市場(2003年11月19日《南方日報》)。這個嚴厲的措施應該說對欠薪起到了一定的遏制作用,但還是有它的局限性。比如一些外地建筑企業工程完工了,本來就準備撤走,你逐不逐出,對于他們來說也就沒有起到威懾的作用,但如果能追究“拖欠工資罪”,顯然就不一樣了,你在與不在都可依法追究。今年5月1日廣東省也實施了《廣東省工資支付條例》,這個條例雖然為農民工兄們“討薪”提供了新的法規,但欠薪的事還是不斷,說到底,還是法律在清欠問題上仍然顯得相當乏力,缺乏有力度的法規。
目前《勞動法》對拖欠工資的行為僅規定“責令支付勞動者的工資報酬、經濟補償,并可以責令支付賠償金”;《刑法》第五章“侵犯財產罪”中有12項罪名,但沒有一項罪名涉及到拖欠勞動者工資問題,不法經營者熟知法律的懲戒底線,對拖欠工資滿不在乎,甚至轉移財產,想法設法逃避和阻撓執法行為。根據現行的法律規定,職工非法占有企業財產達到2萬元就構成犯罪,企業拖欠工資實質是侵占了勞動者私有財產,而且數額動輒達上百萬、上千萬,卻不需要承擔刑事責任。這種強烈的反差現象,暴露出法律對弱者權益保護的缺位。因此說,立法也要針對現實而與時俱進,對惡意欠薪者必須加大懲罰力度,加重惡意欠薪者的成本。如果惡意欠薪不僅要坐牢,還要罰他個傾家蕩產,還有誰敢欠薪?除非他是個傻瓜。
我們必須清醒地看到,問題越拖越久,越難解決,矛盾激化,影響社會穩定。盡快在刑法中增設對欠薪者的刑事制裁措施,由其承擔相應的刑事責任,是社會所期待的,也是和諧社會之所需。
(作者:洪巧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