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9月下旬,浙江溫州警方宣布,備受社會各界關注的“7·28”跨省搶劫殺人案告破。令人震驚的是,干下搶劫殺人重案的犯罪嫌疑人羅吉軍和卓科,竟是從長沙岳麓山下某知名高校走出來的“天之驕子”。而他們作案的動機,則是為了獲取創業的“第一桶金”,早日實現當老板的夢想。警方同時查明,他們此前還在深圳劫殺
了一名的哥。
記者昨日了解到,目前此案已進入審查起訴階段。
沉迷程序設計誤了學業
今年27歲的卓科,1978年出生于四川省樂山市仁壽縣一個貧困的小山村。1998年,卓科以優異成績考入長沙某知名高校的數學與計量經濟學院,成為村里走出來的第一名大學生。
讀大二時,卓科還保持著勤奮的本色。但他看到身邊的同學一個個談起了戀愛,經常在飯店和歌舞廳出入,心理便失衡起來。從1999年下學期開始,卓科便很少參與班上的集體活動,甚至和同寢室的同學都很少交流,整天沉溺于網絡之中,琢磨著那些在外人看來極其乏味的程序代碼。讀大三那年,他設計編寫的“企業資源計劃軟件”,令國內多家知名軟件公司的老總刮目相看,紛紛邀請他去工作。
由于卓科一門心思想著自己的程序設計,導致學業每況愈下。2002年6月大學畢業時,由于差了0.5個學分,他沒能拿到畢業證書。
盡管如此,他還是在一家高科技公司找到了工作。老總對他非常賞識,打算只要試用3個月就辦理轉正手續?上3個月后,他因拿不出大學畢業證書,只得選擇主動辭職。
遠在四川的父母得知卓科的事后,借遍了所有的親戚朋友,籌到一萬余元。他們連夜乘火車趕到長沙,聲淚俱下地勸兒子返校重修,爭取早日拿到畢業證書。然而,父母前腳剛走,卓科后腳就摟著一位女網友進了酒吧。很快,他將父母借來的錢花了個精光,自然也就無心學業了。
結識損友劫殺的哥
就在卓科的人生陷入低谷的時候,他遇上了一個所謂的朋友——羅吉軍。羅吉軍也是四川人,1998年同樣畢業于長沙那所知名高校的化工系。由于校友兼老鄉關系,兩人很快便成了“鐵哥們”。
羅吉軍當時系廣州一家集團公司的部門經理,日子過得非常滋潤,公司還為他配了專車。但沒過多久,隨著該公司原負責人因經濟問題出事,羅的日子便不好過了。羅干脆辭掉工作,和卓科來到深圳“闖世界”。
可他們在外面奔波了好些天,也沒有找到工作,兩人的積蓄很快花光了,連房租都拖欠了一個多月。
2004年9月的一個夜晚,羅吉軍專門將卓科約到海邊,兩人作了一番“推心置腹”的交談后,羅吉軍鼓動卓科和他一起找有錢的老板下手,自己籌錢辦企業當老板。
兩人一拍即合。此后一段時間,羅吉軍和卓科悄悄地跟蹤那些坐名車的老板,伺機尋找下手的機會。可這些老板大多帶有保鏢,防范非常嚴密,令他們無法得手。于是,兩人只得靠打零工維持生計。
為了方便跟蹤那些老板的車輛,羅吉軍和卓科決定先搞輛汽車,他們將作案目標瞄準了司機。2004年12月初的一天晚上,他們攜帶水果刀、電擊棍和繩索等作案工具,在深圳桂芳苑小區打了一輛非法營運的“黑的”,伺機殺死了司機,搶得100多元現金、40多元港幣及一臺手機。他們連夜趕到廣東省中山市,將尸體埋到一座荒山上,然后迅速逃離。
由于呆在深圳擔心案發,羅吉軍和卓科決定轉移“根據地”,到有錢人比較集中的溫州干一樁“大買賣”,以便在30歲前弄到當老板的“第一桶金”。
富翁死于“得力干將”手中
今年春節前夕,羅吉軍和卓科竄到溫州。卓找到了一份網絡管理員的工作,羅則到溫州富商林某的公司做銷售員。他很快獲得林某的賞識,成為林某的“得力干將”。羅見林某的生意做得很大,知道他家非常有錢,心中起了歹念。
4月底,羅吉軍偷偷地配了林某家的鑰匙。為了掩人耳目,他不顧林老板的苦苦挽留,以“回老家做生意”為借口辭職。
在接下來的幾個月里,羅吉軍和卓科在溫州市龍灣區租了一間房子,由卓跟蹤監視林某,摸清他每天的生活規律和活動去向。7月28日凌晨1時許,見林某從外面回家,在附近守候多時的羅吉軍和卓科用絲襪套在頭上,戴上了口罩,用鑰匙打開林家房門,像幽靈一樣溜了進去。
在三樓的臥室里,已經熟睡的林某還沒來得及反抗,就被羅、卓用繩子反綁了雙手雙腳,并用膠帶紙蒙住了眼睛。他們在林某家里搜得1000多元現金、一臺手機和一臺DVD機。之后兩人逼林某交出信用卡。但林某說信用卡放在公司的辦公室里,而且鑰匙一直由秘書保管。羅不相信,便拿了林某身上的一串鑰匙跑到鄰近的林某公司辦公樓試了一番,卓則在原地負責看守林某。羅發現鑰匙真的打不開辦公室的門,又跑到林某的車上去尋找,結果也不見鑰匙蹤影。
羅吉軍回到林某的住處后,繼續逼林某講出藏放錢物的地點,可林某始終一言不發。這時,卓科說“就這么一點錢,沒有必要再殺一個人”,但羅不同意。兩人最終用繩子將林某活活勒死,并掩埋了尸體。
次日,兩人分道揚鑣。羅吉軍先后逃往江蘇、上海等地,卓科則于幾天后在溫州江濱路一家網吧找了一份工作。
第三樁“買賣”提前流產
盡管已奪去了兩條人命,但由于沒搶到多少錢物,羅和卓又在繼續物色新的目標,準備選擇時機干第三樁“買賣”,幸而在動手之前案發。
7月30日,溫州警方接到林某家人報案,稱林某已失蹤多日且音訊全無。
8月下旬,警方在對林某的社會關系展開調查的過程中,一個曾在林某公司工作過的名叫“羅輝”的人進入了警方的視線。經調查,“羅輝”就是羅吉軍,而此人在進入該公司工作時提供的所有資料都是偽造的。同時羅吉軍和一名叫卓科的人來往密切。
9月14日晚,民警在一家網吧將卓科抓獲。卓如實交代了伙同羅吉軍兩次搶劫殺人的犯罪事實。隨后,民警循跡追蹤,將羅吉軍抓獲。
羅吉軍向警方交代,他自從進入林某的公司后,便憑著自己的能力迅速贏得了林某的賞識,幾乎成了林某的“心腹”,后來還住進了林某的家中。面對老板的信任和賞識,羅吉軍并沒有知恩圖報,而是企圖繼續完成自己和卓科賺到當老板的“第一桶金”的計劃……
留給社會太多的反思
近日,當記者就此案采訪羅吉軍和卓科讀大學時的同學及老師時,他們無不表示出震驚和遺憾。
和羅吉軍同住一間寢室、大學畢業后在長沙工作的李先生說,在他的印象中,羅吉軍屬于那種善良本分的人,平時雖然話不多,但只要其他同學遇到困難,他總是盡自己的能力去幫助。羅吉軍的成績雖然在班上僅居中等水平,但他平時很少逃課,畢業前夕還準備報考研究生。
卓科讀大學時,肖老師是班上的輔導老師。肖老師告訴記者,卓科讀大二時,便有同學反映他經常逃課,晚上也常常在網吧徹夜不歸,后來導致多門功課不及格。他為此多次苦口婆心地找卓科談心,但卓科不以為然。
《當代教育論壇》雜志社執行總編輯胡國強認為,羅吉軍和卓科給社會留下了太多的教訓和反思。首先作為校方,應該在大學生畢業前對他們進行正確的擇業和創業教育,要讓他們認識到成功是一個不斷積累的過程,無任何捷徑可走。而作為用人單位,要善待剛畢業的大學生,多考慮他們的感受,幫助他們不斷進步和提高。有資料顯示,目前我國大學生犯罪率呈逐漸上升的趨勢,其中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畢業后的心理失衡而引起的。如何面對壓力?如何面對挫折?如何面對社會?這已經成了在對年輕人進行高等教育后所面臨的又一個新課題。
湖南師大教育心理學碩士研究生石夢良表示,羅吉軍和卓科之所以犯下如此重案,并不是由于一時沖動,而是有著更為深層次的原因,那就是他們的出身都比較卑微,然而他們周圍的生活圈子都比較優秀。在這種情況下,他們極想有一番大的作為。但現實社會中能干出一番作為來的,畢竟只是極少數人。羅吉軍和卓科渴望創業,但又不愿腳踏實地,而是不惜鋌而走險,希望學電視劇里面那些“老大們”的發跡史,先用血腥來積累一定的原始資本后,再從黑轉白開始所謂的上流社會生涯。只可惜現實就是現實。其實,學會享受平淡生活的幸福該有多好啊!
(陳國忠 吳棟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