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位主動放棄最高軍銜的將領
據臺灣《聯合報》等媒體近日報道,臺灣前“參謀總長”羅本立于今年9月中旬提出了退伍申請,并在日前辦理了相關手續,主動放棄“一級上將”職銜,同時辭去陳水扁戰略顧問一職,創下了臺灣軍方的先例。
據了解,臺軍《陸海空軍軍官士官服役條例》
規定,“一級上將”是終身役,除非本人主動提出辭呈同時獲得批準,否則沒有屆齡退伍的問題。而臺當局為了阻礙兩岸人員的正常交流,還明確規定臺軍現職軍官無論職位高低都不能到大陸,更何況一位現役的一級上將。
盡管臺“國防部”對外證實羅本立已經申請退役,同時,臺灣官方網站已經把羅本立的介紹刪除,顯示陳水扁已經批準辭呈,但是,對羅本立辭職的具體原因臺軍則未說明,只是表示羅本立認為“任何官職都應當有期限,適當時機即應把位置空出來,讓后來者有機會”,同時這也是他的“個人生涯規劃”需要。而羅本立本人則表示,從軍近60年未返家鄉,希望能返鄉祭祖,完成為人子孫應盡的本分。
臺軍在世的一級上將僅5位
羅本立1927年2月生于安徽合肥,20歲時投身黃埔軍校(二十二期),后隨國民黨軍隊到臺灣至今,投身軍旅超過半個世紀。其歷任國民黨軍隊排、連、營、旅、師、軍等主官,并曾擔任臺灣六軍團司令、陸軍“副總司令”、三軍大學校長、“聯勤總司令”、“國防部”副參謀總長執行官等職務,1995年官拜“參謀總長”。羅本立是蔣經國一手提拔的將領,在臺軍眾多將領中,羅本立被視為一位務實、嚴明、有責任感的指揮官,在官兵中威望很高。
羅本立辭官回鄉祭祖一事之所以被各界所關注,其主要原因是一級上將的職位在臺軍中實在是鳳毛麟角,能做到這一位置的多為臺軍極為重要的將領。根據有關資料記載,國民黨政府以及現在的臺灣當局授予部隊的將軍,分為特級上將、一級上將、二級上將、中將、少將。國民黨軍的特級上將只有蔣介石一人,相當于大元帥。授予一級上將始于1935年,早年共9人授銜,其中包括8位陸軍一級上將和一位海軍一級上將,這些將領都是在中國近現代史上占有一定地位的風云人物,陸軍一級上將有:何應欽、馮玉祥、閻錫山、張學良、李宗仁、唐生智、朱培德、陳濟棠,海軍一級上將是陳紹寬。而國民黨逃臺后,又授予了一些一級上將。比如1950年授予薛岳、余漢謀陸軍一級上將。薛岳為抗戰名將,在長沙會戰中曾戰勝日軍。之后,又先后授予周至柔、桂永清、王叔銘、高魁元、郝柏村、陳桀齡、劉和謙、羅本立、唐飛、湯曜明以及李杰等人一級上將。這些一級上將很多都擔任過臺軍“參謀總長”等重要職務,能成為一級上將已成為臺軍將領的軍職終極目標。目前臺軍在世的一級上將只有5位,羅本立退役后,除了“參謀總長”李天羽以外,只剩下高魁元、劉和謙、陳桀齡。而郝柏村、唐飛、湯曜明及現任“國防部長”李杰等人由于曾接任“行政院長”或“國防部長”等重要文職崗位而根據相關規定退役。因此,羅本立是第一位主動放棄軍中最高職銜的一級上將。
臺軍一級上將很多贊成統一
值得注意的是,臺軍在世的一級上將中,大部分人士深受孫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熏陶,贊成兩岸統一,并為兩岸交流和溝通貢獻力量。比如郝柏村先生就因堅決反對“兩國論”被臺灣輿論譽為“反獨大將”。陳水扁上臺后,他婉拒“總統府資政”一職,要求當局承認“九二共識”,因而遭到陳水扁的記恨。他曾在擔任完臺灣“行政院長”一職后于1999年到大陸訪問,并回鄉祭祖,完成了作為一位中華民族子孫的心愿。而像劉和謙、陳桀齡等人也都在各種場合表達過對民進黨政府破壞兩岸和平、加速“臺獨”步伐的強烈不滿,在臺軍中造成了較大的影響。
此次羅本立辭職,臺當局稱是他認為應在適當時機把位子空出來,讓后繼者有機會。但陳水扁的戰略顧問目前只有8人,距規定員額15人還有相當空缺,原本就不必再騰出新“位子”,因此,臺灣媒體紛紛表示,這其實還是臺軍中高級將領表達對陳水扁和臺當局推行“臺獨”不滿的一種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