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根據商務部出臺的2006年部分紡織品出口許可數量招標實施細則,市外經貿局緊急組織了兩場培訓,指導企業如何利用電子投標參與27日進行的第一次招標活動。
記者從培訓中了解到,紡織品出口數實行招標政策,雖然意味著明年的出口配額分配更加完善,但對于我市這樣的
以日韓為主要市場的企業來講,招標政策在給企業帶來新機遇的同時,也給許多企業帶來一定壓力。甚至有的企業陷入兩難境地:不投標,明年就沒有“飯”吃,而投標又沒有經驗和規律而循,萬一投標過高,將無故增加企業成本。
業績分配和招標兩種方式結合
市外經貿局有關負責人指出,商務部出臺的對2006年部分紡織品出口許可數量實行招標的辦法是在今年的數量分配辦法基礎上的一次調整和完善。根據《紡織品出口臨時管理辦法(暫行)》,今年中國出口歐盟十類紡織品數量的分配辦法是按照企業2004年6月1日—2005年5月31日出口歐盟的業績來分配的。這樣一個辦法體現了公平公正,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卻出現了一些問題。最主要的就是,一些企業分配的配額過少,只有幾件或幾公斤,這實際上造成這些企業根本無法出口,同時,又規定這些配額不能轉讓,造成浪費。
國家有關部門在廣泛聽取意見之后,出臺了目前的業績分配和招標兩種方式結合的分配方法。根據規定,中歐關于明年紡織品出口協議量的30%用來招標,而剩余則仍舊按照企業的出口業績來分配。即將于9月27日舉行的招標活動,則是招標總量的60%。
同時,國家有關部門還對《紡織品出口臨時管理辦法(暫行)》進行了修改。首先擴大了獲得許可數量資格的企業范圍。即企業只要受限類別對全球有出口,就有分配資格,這在我市的反映比較明顯,根據今年業績分配辦法,我市只有180多家企業有資格獲得配額,而根據新的資格審查辦法,我市有852家企業有資格參與這次招投標。
另外,還增加了最低可分配數量200件(雙、平米、公斤)的條款。對低于200件(雙、平米、公斤)出現的剩余數量,按業績優先的原則繼續分配。并允許許可數量轉讓。而原《辦法》中給予地方5%數量部分則取消。
中標意味著獲得明年發展機會
對于這次新的辦法,國家有關部門是在9月16日出臺的,緊接著20日便發出第一次招標的公告,27日就將進行第一次招標活動。這么短的時間,讓許多企業感覺無所適從。對于我市原來以日韓為主要出口市場的企業來說,時間顯得更加緊迫。
山東中地集團的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他們公司是第一次針對歐美出口,以前主要是出口日本,第一次招投標沒什么經驗可談,部門正在加緊討論研究培訓會的內容,抓緊研究所謂的上限和下限,來應對以價格優勢來決定中標與否,但具體的操作措施還沒有出臺。即發集團的孫小姐就認為,這次中標的機率相當小。她說,此次招投標于以往的最大不同就是,參與的企業太多,不可預計的因素太多,招投標的中標機率相當小。同時,她還道出了她另外的擔心,目前,紡織品出口優勢還是集中在南方的一些企業身上,要想中標,就必須出相對高的價格,這樣相比以往企業的成本增加了。如果出價低投不中標,以后需要出口的產品就需要向其他有配額的企業買,這樣的話成本就更高了。
雖然不適應當前的辦法,但在政策面前,企業唯一的辦法還是去積極爭取。市外經貿局有關負責人說,新的分配方式就意味著新的機遇,能夠在這次招標中中標,就意味著獲得了明年生存和發展的“糧食”。本報記者鄒吉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