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臺灣島內出現了一些令人匪夷所思的現象:“臺聯黨”主席竟然參拜日本靖國神社、島內漁民遭日本方面無理驅趕,臺灣當局卻反應軟弱……專家指出,這些現象背后隱藏的新動向,應引起人們高度關注——
“媚日”現象頻仍引發公憤
記者:今年
以來,島內分裂勢力“媚日”、“親日”動作頻頻。例如“臺聯黨”主席蘇進強參拜靖國神社;又如高金素梅等人前往日本迎接“祖靈”,臺灣當局不但不支持,反而予以打壓。特別在最近紀念抗戰勝利60周年之際,更發表了明顯的“媚日”言論。
郭震遠:近一時期,島內分裂勢力“親日”、“媚日”的表現的確明顯。今年4月,“臺聯黨”主席蘇進強率代表團參拜靖國神社,受到民眾強烈批判后,他仍然赤裸裸地說,要弄清楚誰是我們的敵人,誰是我們的朋友,中國是我們的敵人,日本才是我們的戰略伙伴。臺灣“教育部長”杜正勝更公開為蘇進強的言行辯護。6月份臺日發生漁業糾紛,陳水扁當局雖然不敢像李登輝那樣直言釣魚島屬于日本,但是他們也強調不要因為漁業糾紛而導致臺日關系惡化。這表明臺灣當局擔心由于島內民眾對日本的反對態度影響臺日關系。不久前,高金素梅率領原住民代表團到日本靖國神社要求迎回“祖靈”,受到日本右翼勢力野蠻阻撓,臺灣當局駐日代表處竟然要求高金素梅注意自己的言行,要低調。“臺聯黨”日本支部則發表聲明,指責高金素梅“作秀”,不但在非禮日本,更是臺灣的奇恥大辱。最近,在抗戰勝利60周年之際,臺灣當局發表了一系列貶低抗日戰爭偉大勝利、突出所謂“臺日戰略關系”、討好日本的言論。這一連串的“媚日”、“親日”舉動引起了島內民眾的強烈憤慨。
“日本情結”由來已久
記者:感覺上,臺美關系一直是臺灣對外關系的重點,這一連串的“親日”、“媚日”由何而起?
郭震遠:不錯,美國一直是臺灣最主要的保護者和支持者。但是臺日關系更為復雜。我想,可以以上世紀90年代中期做個劃分。日本占領臺灣達50年,其“皇民化”政策雖然總起來說是失敗的,但也確實毒化了一些臺灣人。“皇民化”深深影響了他們的生活方式、文化習俗、甚至思維方式。臺灣當局與日本關系也一向很深,臺日在經濟和政治上的往來一直十分密切。到李登輝時期,臺日關系更是大發展。李登輝“皇民情結”強烈。1994年與日本右翼作家司馬遼太郎談話時,他就說20歲前自己就是日本人。上世紀90年代以前,主導臺灣發展臺日關系的基礎正是臺灣一些人士的“日本情結”、“皇民情結”。
但是上世紀90年代中期以后,臺灣當局發展對日關系的政策發生了重要變化。李登輝開始加緊推行“臺獨”。更重要的是,他將自己“親日”的歷史情結與搞“臺獨”分裂越來越緊密地結合在一起。他親近并加速靠攏日本右翼,不僅是出于個人“親日”的情感,更是企圖在主要依靠美國的同時,越來越多地借助日本的力量實現其“臺獨”夢想。這是島內分裂勢力謀求“臺獨”主張的現實戰略利益考慮,非常值得關注。觀察到這種變化,我曾經撰寫文章予以揭露,題目就是《從歷史情結到現實戰略利益的轉變》。
自認拉攏日本“適逢其時”
記者:臺日關系既然淵源已久,為什么近一段時期島內“親日”、“媚日”才表現得如此明顯?
郭震遠:這顯然與日方戰略利益調整和美臺關系變化有關。上世紀90年代中期以前,日本對中國大陸的態度有所忌憚,日臺關系一直是只做不說或只說不做,比較低調。但上世紀90年代中期以后,在李登輝積極靠攏日本的同時,日本出于自身需要,也調整了日臺關系發展的戰略。日本要成為政治大國、軍事大國,它要利用臺灣問題牽制、防范中國,于是近幾年日本介入臺灣問題逐漸公開化,程度也有所深化。例如,日本軍人公然參與臺灣“漢光”軍事演習,強化美日臺協同作戰的能力。又如,今年日本在美日“2+2”安保磋商會議的聯合聲明中,首次公開插手臺灣問題。在島內分裂勢力看來,日本插手臺灣問題正是借助其力量推行“臺獨”的好時機。此外,今年3月中國通過《反分裂國家法》,“臺獨”分裂勢力受到了沉重打擊和遏制。島內分裂勢力越發需要乞求更多方面,當然也包括日本方面的支持。
從美臺關系看,由于陳水扁的胡來,美臺關系碰到了一些麻煩。布什政府對陳水扁非常不放心,對他的約束在某些方面明顯增加,由此,臺灣當局很自然地希望除美國以外,也得到日本的支持。
從上述種種情況來看,島內分裂勢力拉攏日本是既有“需求”又逢“時機”。他們選擇加強對日關系,近來“親日”、“媚日”的現象頻頻出現,就不足為奇了。
借力謀“獨”難得所愿
記者:那么島內分裂勢力希望以“親日”、“媚日”來獲得支持,在多大程度上能得償所愿呢?
郭震遠:我認為,不會像他們所希望的那樣。首先,日中關系對于日本來說重要性遠大于日臺關系,對日本與臺灣關系發展的約束是無法否認,也是不能低估的。盡管近年來日本右翼勢力反華情緒有所膨脹,但是日本政界的主流對日中關系還是很清醒的。他們明白,日本雖然要和中國競爭,但絕不能因為臺灣而嚴重損害日中關系。島內分裂勢力依靠“媚日”、“親日”來贏取日本方面的根本性支持,總的來看是行不通的。
其次,“媚日”、“親日”的做法已經在島內激起強烈反應,甚至綠營內部對此都有異議。“厚顏無恥”、“實在過分”之類的批評比比皆是。對于臺灣當局今后處理對日關系,這種強烈的反對情緒不會沒有影響。
第三,在綠營內部,陳水扁和民進黨與李登輝和“臺聯黨”在親日問題上的態度是有差別的。這種差別對于當局處理臺日關系恐怕也是有影響的。以“護漁”問題為例,陳水扁當局盡管不希望惡化臺日關系,但他們還是要派出軍艦到釣魚島海域兜一圈,哪怕是做個樣子。作為當局,在對日態度上他們畢竟要顧及到民眾的情緒。相反,李登輝和“臺聯黨”就大可不必在“親日”上打什么折扣。
第四,日本在對臺政策上是跟進美國的。日本希望借由在包括臺灣問題在內的諸多國際問題上跟進美國,予以戰略支持和配合,來換取美國支持其成為政治和軍事大國。因此在臺灣問題上,日本的戰略和政策不會超過美國的框架。這就決定了日臺關系發展是有限度的。
我認為,島內分裂勢力“媚日”、“親日”,確實會使日臺關系產生比以往明顯的發展和變化,但這種變化是有限度的。它絕不可能像日本右翼勢力和“臺獨”勢力、特別是“急獨”勢力所希望的那樣。
記者:既然您認為“臺獨”勢力“媚日”、“親日”的影響有限,那么又該如何理解您認為這種傾向是值得注意的呢?
郭震遠:影響固然有限,但仍然值得注意。日本畢竟是世界第二經濟大國和亞太地區的大國。中日關系對雙方都很重要。島內分裂勢力“媚日”、“親日”,拉攏日本右翼勢力推進“臺獨”路線,勢必對中日關系造成不利影響。前些年李登輝過境日本,就給中日外交帶來不小的困擾。在目前中日關系出現一些麻煩的情況下,島內分裂勢力可能借機制造新的麻煩,更應引起我們的高度關注。(記者 王昭 專家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研究員郭震遠)
責任編輯 原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