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廣州6月28日電
會前征集意見市民無一贊同
6天來共有354名市民以來電、短信、電子郵件的方式發表意見,居然沒有一位表示同意此次的醫改聽證方案。這是該省消費者委員會法律顧問李瑾所沒意料到的。
對于今天舉行的廣東省醫療服務價格調
整和規范聽證會,省物價局為了多聽取“民聲”,提前一周通過當地媒體公布了35名代表的名單和16名代表的聯系方式。
今天上午,來自廣東各地的35名聽證代表和61名市民旁聽代表來到會場。除廣東省物價局、省衛生廳外,省紀委、省政府糾風辦、省政協經濟委員會、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國家發改委價格司也都派員作為嘉賓到會。
廣東省物價局與省衛生廳醞釀4年出臺的聽證方案,擬對349項醫療服務收費進行調整,其中127項價格擬上調。擬下調222項醫療服務價格,其中有167項為大型設備的檢查治療價格,醫療服務價格總體下調了1.03%。
廣東省衛生部門提出的醫療服務價格調整和規范的主要內容包括:改革醫療服務價格管理形式,非營利性醫療機構醫療服務價格由政府定價改為政府指導價,營利性醫療機構醫療服務價格實行市場調節價;規范醫療服務價格項目和內涵,對該省現行醫療服務價格項目進行清理、歸并,執行全國統一的醫療服務價格項目,規范醫療服務項目的名稱、服務內容、服務范圍。
其核心是:對過去界定不清的項目和容易造成亂收費的一次性材料費、手術材料費做出嚴格要求,防止醫療機構自立項目收費、重復收費或者分解收費。將現行醫療服務項目收費標準加上項目內涵所包括的材料費,直接過渡到新的項目中,擬定非營利性醫療機構服務項目最高限價。在不增加群眾醫藥費用負擔的前提下,對部分歸并后的醫療服務項目的價格進行適當的結構性調整。
衛生廳身份遭質疑
“價格改革方案是由相關利益單位———省衛生廳提出,既是運動員,又是裁判員,當然不合適!”第一個發言的代表張曉治,明確表示,不同意此方案。
他認為,由醫療單位的行業協會提出改革方案更合適。況且,價格改革方案測算沒經過獨立的第三方審計或會計事務機構審核,缺乏必要的可信度和公信力。
“這次調價并沒有觸動醫院的根本利益,老百姓也沒感覺到受益。”曾經擔任護士的代表隋慧透露,廣州一家名牌醫院,幾個熱門的專家門診早上7時就已經無號可掛。知情人反映:凌晨三四點就要在醫院門口領籌、憑籌掛號,一個籌賣上百元。現在大部分的非營利醫院(公立醫院)一手拿著政府財政補貼,一手以最高的價格收費仍大喊虧損,以改革競爭為名大量進設備搞擴建,肥了少數人,苦了普通醫護人員和病人,然后又把虧損轉嫁到病人身上。“應該是還醫院救死扶傷本來面目的時候了!”
也有來自貧困山區醫療機構的代表擔心,方案以三甲醫院為標準制定全省醫療機構的醫療服務最高限價,一些地方可能據此拉高本地區醫療服務價格水平。建議分地區制定醫療服務的政府最高限價,防止各地水漲船高。
同時,醫療是公益事業,其發展不能僅依靠醫療服務價格的調整,建議政府承擔更多職責,加大對醫療事業的投入,形成科學合理的醫療事業費用分攤機制;在非營利性醫療機構推行“收支兩條線”制度,割斷醫療機構的利益紐帶。
擔憂明降暗升
聽證會上,廣州社情民意研究中心的代表劉金綱拿出一份民意調查:廣東居民對“看病就醫”的評價較低,不滿意度2003年為43.1%,2004年上升到48.4%。高達83%的人認為“看病貴”。
有代表認為,這次醫療服務價格改革提出“保障患者的利益”。但從方案看,改革的目的似乎是為了“彌補醫療服務虧損”。
根據廣東省近3年來衛生系統醫院財務收支分析,醫療收支普遍虧損,醫院發展(擴大再生產)能力非常有限,3年平均結余18.4億元(占總收入5.4%),主要用于購置醫療設施、改善就醫條件以及建設重點學科。
據悉,大部分持否定態度的代表認為,盡管方案中醫療服務價格總體下降了1.03%,但有“明降暗升”之嫌,即降價部分主要是不常用的大型設備的檢查治療價格,而平時看病最多的一些項目不降反升。
代表們建議:方案可采取“先降后升”的做法,即先實施下調部分的醫療服務價格改革措施,待群眾醫藥費用總體下降和醫德醫風問題得到解決后再實施上調部分的改革措施;或者先實行規范醫療項目和內涵的改革措施,條件成熟后再實施調整醫療服務價格的改革內容。(記者
林潔)
責任編輯 原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