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取到二○一○年造船能力達到五百萬噸以上,二○一五年達到九百萬噸以上 加快打造“重量級”船舶工業基地 本報訊作為我市重點發展的六大產業集群之一,造船產業集群在全市工業布局中的位置舉足輕重。近年來,市委、市政府充分利用比較優勢,及時搶抓歷史機遇,推動
船舶工業快速發展。2004年,我市造船能力達到近3萬載重噸,完成修造船及配套工業總產值30億元。到2010年,全市造船能力爭取達到500萬噸以上,2015年達到900萬噸以上,成為全國最重要的船舶工業基地之一。 市經貿委有關負責人介紹,海灣、氣候和地域優勢,以及與造船業發達國家、城市來往方便的條件,使青島在發展船舶產業方面具備了重要的比較優勢,并由此形成一定的船舶工業基礎。目前,我市已擁有規模以上造修船企業10家,擁有10萬噸級浮船塢1座、萬噸級以上船塢4座、5000噸級以上船臺3座、5000噸級以下船臺及修造船滑道36座等大型修造船設施,可修理10萬噸以下的各類船舶,能建造1萬噸級以下的散貨船、多用途集裝箱船、客船、工程類船舶、軍用艦船、小型游艇及海洋工程等。2004年,全市造船能力達到近3萬載重噸,修理各類船舶300余艘,完成修造船及配套工業總產值30億元。 在此基礎上,市委、市政府又抓住承接世界船舶工業轉移和舉辦奧帆賽的歷史性機遇,制定了船舶工業發展規劃,提出了我市船舶工業發展思路———積極吸引國內大型企業集團和國際大公司投資,建設生產10萬噸級以上和生產10萬噸級以下兩類船舶基地,爭取到2010年,全市造船能力達到500萬噸以上,2015年達到900萬噸以上,成為全國最重要的船舶工業基地之一。在此過程中,我市將積極發展船用設備、舾裝材料和船舶材料三大類配套工業,鼓勵中小企業向船舶產業聚集,形成造船產業集群化發展的宏大格局。(本報記者林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