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真人视频网站直播下载,国产男女免费完整视频,亚洲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在线,精产国品一区二区区别

首頁 > 青島新聞網 > 特別報道 > 特別報道更多 > 國內新聞 > 正文  
香港成東方間諜之都 各國間諜盤踞窺探內地情報
青島新聞網  2005-06-22 14:30:57 人民網-環球時報
 

  香港《東方日報》6月15日報道了這樣一條消息:打算作為新行政長官官邸及辦公室的禮賓府,日前在翻修整建時發現,里面遍布竊聽器,包括客廳、臥室以至浴室都“不干凈”。此事一出,不少人在猜測誰是幕后黑手的同時感慨:間諜在香港仍十分活躍,不少外國情報機構更是以香港作為窺伺內地的基地。

  禮賓
府就在美英總領館旁

  禮賓府在英國統治時期是總督府,位于中環半山,1851年開始興建,1855年竣工。 歷任28位英國港督中,有25位曾把它作為官邸和辦公室。有關這里機關重重、遍布竊聽器的消息早有傳聞。為此,第一任特區行政長官董建華就職后,沒有選擇這里作為官邸。

  此次禮賓府被裝了竊聽器的消息曝光后,特區政府發言人拒絕直接評論,只是強調禮賓府約8年沒有行政長官入住及辦公,近日港府正進行翻新和維修,在保安、通訊、電力及通風設備等方面加以更新。新任行政長官人選曾蔭權則表示,他不清楚在禮賓府臥室發現竊聽器這件事。本報記者曾就竊聽器為何人所安、數量多少、何種類型等問題詢問特區政府新聞處,對方稱此事應由政府特首辦答復,并答應將問題轉到特首辦。不過,特首辦表示,對此不予評論。

  據香港媒體報道,1997年香港回歸后,保安局曾徹底檢查及清除禮賓府的所有竊聽器,這次發現的竊聽器材,應是1997年后安裝的。有分析人士稱,回歸后禮賓府進行過的每一次裝修,都可能成為情報人員放置竊聽器的機會。

  香港知名私人偵探張大偉(前香港警察)透露,這些竊聽器是傳統的有源竊聽器,普遍加裝在禮賓府的內墻中,既易于掩飾,又可方便取得電源,供竊聽器長期使用。根據他的估算,這些竊聽器的接收范圍應在300米以上。

  有專家指出,安裝竊聽裝置是美英的慣用手段。回歸前,不少中方機構就是英美竊聽的重災區。幾次清查中,曾發現過上千個各式各樣的竊聽裝置。而巧合的是,此次發現竊聽器的禮賓府與英美駐港總領事館近在咫尺。

  香港何以成為“間諜之都”

  作為全球最負盛名的自由港之一,繁華的香港變成了情報機構在遠東地區角力的戰場,成為它們搜集我國情報的便利場所。

  首先,香港對外來事物接納程度很高,這為各種勢力在港開展情報活動提供了便利的社會空間,西方一些國家趁機在此安插諜報力量或者扶植代理人,使香港成為“東方諜都”,與歐洲的里斯本、非洲的卡薩布蘭卡齊名。另外,100多個國家和地區與香港都有免簽證或落地簽證的協議,使得各類人員到港極為便利。

  其次,香港地理位置特殊。通過陸路的羅湖口岸、皇崗口岸以及水路的深圳蛇口等口岸,每日往來于香港和內地的各種人員數以十萬計,這其中不乏情報人員。香港回歸前,許多外國情報機構為向內地滲透,利用深圳、惠州與香港間海岸警戒的漏洞,與香港走私集團合作,使用加裝了四五臺發動機的快艇或漁船,偷渡情報人員入境或接送情報人員離開內地。

  第三,發達的商業環境為眾多的情報機構開展秘密行動提供了商業外衣。根據香港特區政府工商和科技局今年最新的統計數字,海外公司駐香港地區總部數量高達1200多家,地區辦事處超過2800家。其中,以內地業務為主的占80%以上。許多海外情報機構還在香港本地注冊公司開展活動。香港29萬家中小企業的工商業規模,給了它們廣闊的工作空間。

  間諜活動的主要渠道

  由于條件便利,香港常被當作收集信息和情報的平臺甚至橋頭堡。其中,以英美兩國活動最多、范圍最廣。東南亞各國著眼于反恐及與之有關的分離主義等方面的信息。日本則側重收集經濟、科技等方面的情報。俄法等國在港的情報活動相對較少。據悉,各方活動主要通過以下幾種渠道。

  1.領館及代表機構。這是各方進行公開情報搜集工作的主要途徑之一。目前,駐港外國代表機構有56個總領事館,55個名譽領事館及5個官方認可代表機構。

  這些機構都有搜集香港以及中國內地情報的任務。其中,英美總領事館規模最大,實力最強。據《地緣指導》雜志披露,美國駐港總領事館人數常年保持在300人以上,其中有大量中情局以及美國三軍的情報人員,開展針對我國的秘密活動。1995年7月,美國駐香港總領事館空軍上校聯絡官約瑟夫·陳和上尉助理聯絡官德韋納·佛羅倫茲,就以香港為跳板,前往我國東南沿海搜集我軍事演習以及廣東、福建空軍基地的軍事情報。他們潛入我多處軍事禁區進行偷拍等活動,并對竊取到的情報進行了配音和標注。7月29日,二人租自行車潛入我一軍事禁區,企圖進行竊密活動時被抓,當場繳獲英文版軍事地圖、紅外望遠鏡、軍用手電筒、攝像機、照相機及拍攝我軍事設施的錄像帶和290余張照片等。位于香港中環的英國總領事館,也是情報窩點。英國絕密的情報單位通訊總部常年在此設點,在領事館內部和建筑物周圍布設了大量的竊聽天線,大肆搜集來往于香港和內地之間的電子信號,嚴重威脅我在港通訊安全。

  2.研究機構。許多海外情報機構打著學術招牌在港搜集情報。目前香港某研究中心,回歸前曾是美國中情局負責搜集我國各類政治、經濟情報的中心。該機構利用微縮影印、計算機下載等方式,搜集了新中國成立后內地各主要省市每日的主要新聞報章以及我國2000多個縣的縣志,有的甚至比內地掌握的資料還豐富。如果需要參閱我國為慶祝第一顆原子彈成功爆炸而發行的號外,幾秒鐘之內,該研究中心便能將資料調出。國外漢學界以前曾流傳一個說法:從事中國研究的海外學者,如果沒在該研究中心呆過,其研究成果的權威性和可信性都將受到質疑。在我國政府的嚴正交涉下,美國才放棄了對該研究中心的操控。此外,其他一些學術機構,在香港回歸前也受中情局控制,中情局常年給予其多達百萬美元的巨額經費資助。

  3.公司商號。僅以臺灣間諜機關為例,其“國安局”、“法務部調查局”

  以及“軍事情報局”等機構在香港開辦了大批商號,借商業外衣的掩護,干著不可告人的勾當。據臺灣媒體解密的資料顯示,“國安局”以某公司為名,駐有一個七人行動小組在港開展活動。“軍情局”干脆一口氣注冊成立了20多家公司,掩護其情報機構開展工作。

  此外,英國政府在統治香港期間還在香港警察內部設立了警務處“政治部”。這個鮮為人知的情報機構成立于1950年,隸屬于英國軍事情報局五處,主要工作是收集社會主義國家情報,嚴密偵察防范“中共的顛覆、間諜活動”。

  英美利用香港搞間諜活動

  香港回歸后,英美情報機構在不得已撤出一部分間諜力量之后,又利用以前打下的基礎,在香港繼續擴大情報網點、擴大滲透領域。一批警務處“政治部”“骨干”幾年前秘密轉至海外,經過幾年秘密培訓,1997年隨著移民回流潛入香港。在英美政府的暗中支持下,他們有的躋身香港的政府部門,有的潛入香港的保安、商貿機構,進行秘密情報搜集。

  近期以來,隨著一些海外反華勢力對香港政局插手,引發了一連串事件。香港《英文虎報》、《星島日報》以及《東周刊》等媒體去年年底披露,一些長期資助香港“民主派”團體和研究機構的美國政治組織的主要負責人,竟都有美英情報單位、尤其是美國中情局的背景。

  至于竊聽裝置安裝者的身份如何,情報專家分析,根據近年來英美兩國在香港的一些動作,加之其在回歸后對香港局勢變化表現出的過分“熱情”,人們心中多少也能猜出幾分。(陳曉鐘 童宜)

責任編輯:屠筱茵

頁面功能   】【 小字】【 】【打印】【關閉

相關鏈接:
 
下一篇:
 
數百中國市長赴新加坡留學 回國后將擔重任(圖)
站內檢索
 

版式檢索

舊報全文檢索

專題匯總

 
主站蜘蛛池模板: 道孚县| 宕昌县| 盐边县| 苍梧县| 集贤县| 四会市| 白河县| 本溪| 伊金霍洛旗| 潜山县| 鄄城县| 团风县| 广汉市| 邵阳县| 翁源县| 津市市| 南昌市| 洞头县| 鸡东县| 额敏县| 乌苏市| 蕉岭县| 淮南市| 宁海县| 太仓市| 乌拉特中旗| 彰化市| 榕江县| 益阳市| 五台县| 沧源| 江达县| 榕江县| 五河县| 石泉县| 通许县| 龙游县| 隆尧县| 富源县| 宜阳县| 麦盖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