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至5月,山東省加工貿易進出口總額135.3億美元,同比增長30%,其中進口50.6億美元,出口84.7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分別增長20.6%和36.3%。如此喜人的成績,與青島海關推出的加工貿易聯網監管休戚相關。 E監管,為企業決勝再加砝碼
當
前,加工貿易已成為我國對外貿易的主要方式。面對快速增長的加工貿易進出口,海關原有的加工貿易手冊管理模式已不能完全適應現代加工貿易企業“零庫存、全球采購、電子商務”的發展要求,怎樣才能通過先進的手段促進企業的發展和貿易的暢通呢?青島海關適時推出了新的監管模式———加工貿易聯網監管。 加工貿易聯網監管一改過去加工貿易備案、通關、核查、核銷手工紙質操作手續繁瑣、環節諸多、審批冗繁、管理困難的老面孔,以海關監管系統、中國電子口岸、企業資源管理系統(ERP)為基礎,建立起一個海關對企業從電子賬冊備案、貨物進出口通關、海關核查、到企業報核核銷實施全程計算機聯網管理的系統,使企業的審批、備案、報核實現無紙化、網絡化,達到一次備案,長期使用,網上變更,即辦即報的效能,大大簡化了操作手續、提高了通關效率,真正實現了海關有效監管和企業高效運作的統一。
以青島海關首家聯網監管試點企業青島安普泰科電子有限公司為例,實行聯網后,貨物進口平均時間由原來的12.95小時縮短到9.91小時,貨物出口平均時間由原來的6.71小時縮短到現在的0.87小時,無紙通關只要50分鐘,最快30分鐘;變更手續的時間由原先的3天縮短到2小時。海關實行聯網監管,為企業的發展和進出口貿易的繁榮增加了決勝的砝碼。
六種模式:企業各取所需
隨著加工貿易聯網監管的逐漸深入,越來越多的企業提出了體驗這種“幸福生活”的要求。然而,山東加工貿易企業眾多,規模、實力各不相同,技術力量、業務數據量參差不齊,顯然是單一的聯網監管模式無法滿足的。針對這樣的情況,青島海關開始探索分層次、多模式的推廣加工貿易聯網監管,提供多種監管模式供企業根據各自的需求進行選擇。
對有條件實現卡口管理和全程計算機管理的特大型企業,海關按封閉型保稅工廠實施聯網監管;對商品種類繁多、交貨期短、全程計算機管理的大型IT企業,按“電子賬冊+聯網核查”的方式聯網監管;對紡織、服裝、水產品加工等勞動密集型傳統企業,實行“電子賬冊+人工核查”的聯網模式;對絕大多數中小型企業,采用多家企業共用1臺服務器的方式聯網,或者通過數據托管方式實現聯網;對于規模相對較小的企業,可以通過QUICKPASS聯網監管平臺方式實現聯網,使越來越多的企業各自體驗自己的幸福生活。
據悉,目前青島關區共有51家加工貿易企業適用聯網監管,同時又有100多家企業即將跨入聯網監管的行列。聯網監管,使加工貿易步入“黃金時代”。張軍樸鄒吉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