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預言“2005年是汽車洗牌年”。但“洗牌年”里人們非但沒看到多少車店關門,反而看到新車型和新4S店仍在增多。記者調查發現,這只是表面現象,事實上,一些老4S店的資金成分已悄然更改,有的老股東已悄然退出;而新開的4S店中,主家大都是早已在市場上站穩腳跟的大車商,像前兩年那樣新車商攜巨資入市的情形已極
少出現。車商大洗牌正暗流涌動,“新人笑”、“舊人哭”同時上演。
進入2005年,省城仍不斷有新4S店浮出水面。日前,東風本田山東第一店在濟南大橋路上隆重開業,500多平方米的面積,總投資逾千萬元。無獨有偶,最近,北園路邊一家新的華泰·特拉卡4S專賣店也開門納客。店是新店,車也是新車,但投資商并不陌生,前者是山東華達,后者是濟南國奇,個個響當當。而且,隨著濟南國奇華泰·特拉卡4S專賣店開業,國奇公司在濟南的專賣店由之前的4家增加到5家,但華泰·特拉卡原設在工業南路路北的專賣店卻停止了銷售業務。
僅元旦后潤華集團就新開了北京現代、一汽豐田、上海通用雪佛蘭等共5家新店,其旗下凱迪拉克專賣店、通用五菱專賣店正在籌建之中。鴻發汽車位于省體育中心的雪佛蘭專賣店、山東大友汽車位于經十東路的東風日產4S專賣店都是今年開業的新店。不算上述剛開業的東風本田專賣店,僅春節以來,山東華達就在濟南開出了東風標致、通用雪佛蘭、VOLVO等4家專賣店。細數這些新開業的4S店可發現,投資者中沒有一家是攜資金入市的新車商。取而代之的是,老車商要么借機整合別人手中經營不下去的老店,要么伺機再拿下新車型,從而實現集團化擴張。
與這些車商越做越大相反,一些小經銷商或者小品牌銷售店卻因資金不足、品牌較差等原因,只能步步退守,或干脆已退出市場,只不過由于退出者或接管者都不愿聲張,局外人一時難以看出罷了。比如,經十西路奇瑞汽車專賣店,原屬某汽車公司,現已收歸濟南國奇汽車公司門下,從店面看幾無變化,但其實已物是人非。再如,濟南北部某4S店,建店時的大股東為某公司,投入運營后通過股權置換現已變成了省內某大集團。
究其原因,其中,既有因汽車品牌較差、車商回天無力的,也有汽車品牌如日中天,但因經銷商原因而出局的;既有廠家“炒”車商的(取銷或降低其代理權限),也有車商主動“炒”廠家的(放棄4S代理權)。
車市淘汰賽從本報舉辦的歷屆山東車展上也可見一斑。2004年春季車展,參展商超過100個。但從秋季車展開始,雖然參展車型一屆比一屆多,參展商卻開始減少,至剛剛結束的本屆車展上,參展商已減少到60多個。但與之相關,參展商的集團化特點也更趨明顯,比如,僅潤華集團一家就率30多個品牌和旗下濟寧潤華、濰坊潤華、青島潤華共同參展。而且,參展商中,有40多個都是由主要代理商和汽車廠家共同參加的,比如,東風日產、海南馬自達等,其在廠家眼中的分量由此可見一斑。但有些一向參展踴躍的廠家和代理商卻因“無力參展”再也沒在車展上露面。汽車廠商的起起落落,盡在其中。(記者
李巖俠)
責任編輯 原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