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海關報關,就容易使人想到這樣的場面:在嘈雜的報關大廳,報關員們抱著電話、摟著單證、夾著皮包、排著長隊,一副忙亂不堪的樣子。現在這種場面在青島海關可是難得一見了。近幾年,隨著青島海關不斷深化改革,通關已漸漸變的快樂起來。 無紙報關悠閑快樂
3月28日上午,山東省機械進出口集團的張女士在辦公室從容地敲打著鍵盤,“出口貨物名稱:木家具;目的地:英國FELIXSTOWE港口……”。不到三分鐘,她向青島海關申報一票貨物出口手續的數據輸入完畢,并通過網絡提交海關……過了17分鐘,海關對報關貨物放行的信息就來了。“這還不是最快的,最快的只需要不到兩分鐘呢。”張女士興奮地說,“這種無紙通關申報手續真是很方便,不僅省去了到現場排隊的麻煩,而且也節省了不少費用。”張小姐介紹說,“我們公司每個月出口報關達到800多票,以前至少需要兩個人才能忙過來,一個排隊報關,一個排隊錄入報關單,現在只有一個人就可以輕松解決了。” 據青島海關工作人員介紹,“出口無紙通關”系統有很多優點,一天24小時可隨時登錄電子口岸申報出口貨物,通關過程中只需在貨物驗放環節到海關辦理查驗、放行手續,整個通關過程以信息化處理手段為主,大大提高了處理速度。截至2005年三月份,在青島海關注冊無紙通關企業已達到1121家。2004年青島海關出口無紙通關達12萬余票,占全國出口無紙通關總量的57%,居全國第一位,無紙通關平均1.05小時,較傳統的有紙方式提高83%。
風險管理突破通關瓶頸
這么快的通關速度,國門能把得住嗎?海關人員介紹說,無紙通關的背后,是海關一系列通關改革措施的有力支持,其中風險管理理念成為快速通關的加速器。報關員通過“無紙通關系統”向海關提交以后,申報數據就會傳送到海關系統里,在海關內部首先經過電腦進行風險評估,風險評估的指標很多,比如是否需要監管證件,貨物名稱的稅則號碼是否正確等等。分析完畢以后,風險較小的報關單直接被電腦派往現場海關放行,風險高的報關單轉往審單中心,由專業人員審核,然后做出判斷是否查驗。
面對快速增長的進出口物流,如何做到既要管得住,又不能以犧牲通關效率為代價呢?青島海關選擇了采用風險管理監管模式解決通關遇到的矛盾。這種模式就是對進出口企業有無走私違規行為、管理是否規范,信譽是否良好以及商品的申報價格、歸類、監管證件等信息進行分析,確定查驗重點,有針對性地進行監管,縮小查驗的范圍。對沒有走私違規行為、管理規范、信譽良好的企業,列為“信譽企業”,海關給予相應的通關便利,相反則列入“風險企業”,在通關中重點審核、查驗。通過對風險管理的實施,2004年青島海關的查獲率達到8.4%,高出全國3.3個百分點。
十項舉措打造“海關業務服務年”
隨著對外開放的力度加大,外向型經濟日趨多樣化,海關監管業務需求也更加紛繁復雜,為在這些環節能讓報關企業感受到便捷,青島海關將2005年列為“海關業務服務年”,并推出了十項改革措施,進一步加快通關速度。
這些改革措施主要包括:全面推行“風險管理”,讓“信譽企業”通關更便利;在黃島口岸與山東內地實行“屬地報關、口岸驗放”,將前灣港碼頭真正延伸到山東內陸;實行“提前申報、電子放行、閘口驗放”的通關監管新模式,以簡化通關手續,減少物流環節;開展“大企業守法管理”試點,將各種優惠措施整合打包,量身定做監管模式,最大限度地降低企業通關成本;“進口無紙通關”計劃在青島保稅區、青島出口加工區進行試運行;分層次、多模式地推廣加工貿易聯網監管,將海關監管現場設在企業,提供個性化服務;支持各地申辦保稅物流中心,構筑多元化的保稅物流體系等等。趙永明鄒吉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