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1年3月,時任山東省副省長、青島市市長的杜世成同志,在青島開發區舉行的市長辦公會上提出了一個新的構想——青島經濟發
展重心向青島開發區轉移。緊接著,青島市政府便下發了《關于加快青島開發區發展的決定》,賦予了青島開發區一系列加快發展的權限和使命。
2002年8月,在青島開發區舉辦的“構建青島新的經濟發展重心”理論研討會上,時任省委常委、中共青島市委書記的杜世成同志進一步提出:青島市要以青島開發區為核心,全面構建青島新的經濟發展重心,推進青島市在新世紀取得突破性發展。
隨后,中共山東省委副書記、青島市委書記杜世成同志又明確提出:西海岸是青島發展的“立市之本”,要求全市上下統一思想,全力支持西海岸的發展建設,吹響了“挺進西海岸”的號角。
“挺進西海岸”這一戰略性決策,被人們稱為改變青島命運的歷史性決策。
青島開發區抓住機遇,乘勢而上,全力打造青島新的經濟發展重心。堅持把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作為經濟工作的重中之重,按照“集群化布局、專業化招商、職能化服務”的思路,抓大、靠高、引強,開放型經濟呈現新局面。截至目前,已有20多個省市、53個國家和地區的客商來區投資,累計引進三資項目1768個,實際利用外資42.3億美元。投資額在1000萬美元以上的大項目299個,投資過億美元的項目9個,世界500強投資項目46個。對內開放步伐不斷加快,海爾、海信、澳柯瑪、中石化、中船重工、一汽、中集等一批國內知名企業紛紛入區。
按照“大港口、大工業、特色旅游”三大特色經濟的布局,重點建設家電電子、石油化工、機械制造三大基地,發展家電電子、石油化工、機械制造、新型材料、高新技術、倉儲物流“六大產業集群”。圍繞建設青島新型工業化的中心區,初步形成了以海爾、海信、澳柯瑪等為依托的家電電子產業,以大煉油、麗東化工、高合化纖、中達化纖等為依托的石油化工產業,以海西灣造修船基地、乘用車、浦項不銹鋼、中集集裝箱等為依托的機械制造產業,以國風藥業、國大生物等為依托的生物制藥產業。圍繞建設中國北方國際航運中心、物流中心,積極實施“以港興區”戰略,2004年前灣港集裝箱吞吐量突破500萬標箱;引進了馬士基、伊藤忠等一大批國際知名倉儲物流企業,港航服務業蓬勃興起。目前支柱產業的產值、銷售收入、利稅額均占到全區總量的80%以上。
堅持以可持續發展為主題,按照規劃先行、突出特色、建設精品、生態保護的原則,穩步推進城市規劃、建設和管理。全社會基礎設施投資超過200億元,建成了前灣港、黃島油港、膠黃鐵路、環膠州灣高速公路、輪渡碼頭等一批大型交通通訊能源設施。建設了“六大產業團地”和“五項精品工程”(團結路、嘉陵江路綜合改造,江山路、長江路綜合改造,濱海公路建設及唐島灣綜合改造,金沙灘景區綜合改造,環膠州灣高速公路管家樓出入口綜合改造)等城市精品項目,新區第一座立交橋、第一條高架路、第一條城市隧道建成通車。采用市場化運作方式建成了鐮灣河水質凈化廠、管家樓水廠等一批市政基礎設施,城市配套功能不斷完善。堅持“統一規劃、合理布局、多元整合、組團建設、捆綁開發”的原則,加快舊村改造步伐,累計改造面積200多萬平方米,建成區面積達54平方公里。加快建設生態園林城市,城市綠化覆率達43.9%,成功創建ISO14000國家示范區,榮獲“中國人居環境范例獎"。
在喜迎建區20周年的時候,青島開發區工委、管委牢固樹立和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抓住青島市“挺進西海岸,構建青島新的經濟重心”戰略深入實施的機遇,全面落實“三為主、二致力、一促進”發展方針,突出發展“大港口、大工業、特色旅游”三大特色經濟,著力構筑“三大基地”(家電電子基地、石油化工基地、以汽車集裝箱造船特種鋼為龍頭的機械制造業基地)、“兩大中心”(中國北方國際航運中心、物流中心)、“一個勝地”(具有國際水準的海濱旅游度假勝地),繼續推進“六大項目”(大煉油、汽車、造船、特種鋼、港口、集裝箱)、“十大工程”(唐島灣綜合改造、行政中心軸線、城市骨干交通、水資源、熱力、國際貿易中心、綠化“新八大關”、小康新居、“大學城”)建設,全力培育“六大產業集群”(家電電子、石油化工、機械制造、新型材料、高新技術、倉儲物流),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大力發展社會各項事業,深入實施“五項民心工程”(社會保障、平安西海岸、民本政府、文化新區、增收富民),切實加強黨的建設、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為建設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和現代化國際新城區奠定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