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來信:學生假期社會實踐活動不要變了味
新華社記者郭久輝
21日是鄭州市大多數中小學新學期開學報到的日子。不少學生和家長卻為幫孩子完成假期社會實踐作業發了愁。為了得到加蓋公章的證明信,一些社區辦事處、敬老院等單位成了學生和家長開學前光顧的熱門領域。
旨在豐富學生假期生活的社會實踐活動似乎有些變了味。
鄭州西郊的一座老年公寓這幾天很熱鬧。一位工作人員介紹,這幾天每天都有幾撥學生或家長來“慰問”,有的與老人們聊一會兒天,就要求敬老院在《社會實踐活動手冊》上蓋章,也有家長托熟人來開證明信的。這位工作人員疑問:學校要求學生假期參加一項公益活動,這樣搞社會實踐活動,有多大意義?記者從鄭州市管城區、二七區的幾個社區、辦事處也了解到類似的情況。
一位初中二年級的女生告訴記者:“假期跟父母回老家了,回來后趕緊做假期作業,沒時間參加活動,也不知道該怎么實踐,為了按時上交社會實踐作業,只好讓媽媽到一個辦事處開了一個‘幫助打掃衛生’的證明!
有一位學生家長對此發表意見說,寒假只有20天,中間又是春節,還有大量作業,再要求孩子們自己去找活動,參加社會實踐,不太現實。最終只能逼著孩子們去造假。不僅收不到好效果,搞形式主義、造假等反而會對小孩子產生負面影響。
鄭州市一所重點中學的教師認為,學校倡導學生多參與社會實踐用意是好的,但是在方式方法上還有需要完善和改進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