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國家對房地產行業實施了宏觀調控,土地、銀貸的收緊給房地產市場帶來了不小的沖擊。那么,2005年宏觀調控還會持續下去嗎,南京等大城市房價在宏觀調控下為何依然攀升,困難群體的住房問題該如何解決呢……日前,建設部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王玨林在南京附近城市調研,記者對他進行了獨家專訪。
如
果房市不合理,宏觀調控還將持續
記者:2004年國家對房地產行業實施了一系列的宏觀調控,目前效果怎樣?宏觀調控會持續多久?
王主任:房地產行業涉及土地、金融、鋼鐵等許多行業,房產企業大量資金是靠銀行貸款,一旦房產企業破產倒閉,那銀行就要倒霉,最終受害的還是國家和人民。所以目前國家對房地產業的宏觀調控,一是土地,一是金融,表現在收緊土地供應量、要求開發商一次性付清土地出讓金、限制銀行貸款等。另外,對和房地產相關的行業如鋼鐵、水泥等也加以調控。經過半年多的調控,鋼鐵價格有所回落,各地的開發速度也有所下降,銀行風險在降低,國民產值有所提升,宏觀調控取得了初步成效。至于調控時間,則要看這一成效能否保持長久,如果房地產市場結構趨向合理、平穩,那么宏觀調控就可以告一段落,如果出現反彈現象,調控就要持續下去,直到結構合理、市場平穩為止。
房價上漲對策:減少舊房拆遷量
記者:宏觀調控一年下來,南京等大城市房價依然攀升,這是為什么?
王主任:原因在于這些城市的經濟活力加大了。南京亦是如此。南京及周邊地區的經濟形勢看好,居民購買力加大,外來人員進城多,經濟上升快,就業人員增加,對周邊城市的產生聚集效應,城市有了吸引力。事實證明,房價上漲的城市是現在發展都特別活躍的城市。
房價攀升有其普遍原因,但最主要的原因,仍是供求關系:目前購房者多,房子供不應求。
大學生畢業、新婚夫婦、拆遷戶、住房急待改善戶等等,都促進了購買熱潮。
記者:遏制高房價,政府現階段能有什么具體辦法嗎?
王主任:房子的價格由市場決定,在此問題上,政府雖然不能左右市場,但可以采用多種宏觀調控手段,發揮職能起到調節作用。比如政府可以提高利息,使得投資房產的人把這部分儲備增值作用的資金轉移到銀行;同時,政府還可以調整房產市場結構,增大住宅用地的供應量,減少辦公用房的建設用地,現在1/3是商用房,2/3為住宅,事實上,住宅的比例還可以增大;另外,政府還可以制定住宅面積的建設標準。現在房產商蓋的大房子多,動輒上百平米。其實普通的三口之家,二室一廳的房子就足夠滿足基本的居住需求了。對此,政府可以制定一個強制性標準,要求開發商多開發小戶型的住宅;最后,政府還應當放慢舊房拆遷的速度,減少舊房拆遷量。
貧困人群住房問題是政府永遠的責任
記者:雖然宏觀調控后,房價有所波動,但只是微乎其微,貧困人群依然買不起房,這個問題怎么解決?
王主任:現在城市貧困人群無房住的問題,是政府永遠的責任,也是永遠的難題。為解決這個難題,政府一直在出臺各種方案,現在的經濟適用房是其中的一個。
這個方案的初衷是為經濟條件差的貧困人群提供低價住房,但是在具體實施中,由于城市太大、人員管理難、執行標準松懈等原因,在購買人員的資格審定上,出現了一些問題。因為經濟適用房與貧困個體所在單位的利益沒有矛盾,即使不夠條件,其單位在出具證明時也會蓋章,這造成了目前經濟適用房入住人員經濟條件良莠不齊的實際狀況。窮人還是無房住,反而一部分“富人”拿到了經濟適用房。
解決窮人住房的問題,需要政府一直把社會保障問題放在高度重視的位置上,每年真正為需要幫助的人群提供保障,并不斷完善住房保障制度。南京市建委研究室陸玉龍主任提出的“政府和個人共有產權”的建議,有可取之處,值得研究和探討。
另外,現在經濟適用房動輒就100多平米,能叫經濟適用房嗎?如此“豪華”的經濟適用房,必然導致誰都想去分這杯羹。政府應當明確政策,制定相應的面積標準。如果經濟適用房面積都在60平米左右,那么投機者的“興趣”就不會那么大了,這就可以避免“被富人買了來投資、更窮的人卻住不進去”等問題了。高利平
特約編輯:廣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