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廣袤的膠州灣孕育了青島,是青島的“母親灣”。
|

|
1928年時的膠州灣。
|
 |
今天的膠州灣。(此片為航拍片,從圖中可以看出膠州灣的海域面積已經大幅減少。) |
在日前結束的青島市十三屆人大三次會議上,由市人大城建環保委員會提出的第9號議案———“關于切實加強膠州灣水域及近海岸線保護的議案”,被市十三屆人大第三次會議主席團會議確定為大會議案。這是本屆人代會通過的惟一議案,意義重大不言而喻,最為重要的是,保護“母親灣”已經真正被提到了議事日程。
背景
三次定格膠州灣
這是20多年來我們第三次將目光定格在膠州灣。
第一次定格是在20世紀80年代初。1984年1月5日國務院批準了青島市城市總體規劃,并在批復中要求把青島市建成以輕紡工業為主、經濟繁榮、環境優美、科研文教事業發達的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風景游覽和港口城市。這一批復對青島的城市性質、城市功能作出定位,膠州灣的發展前景得以確立。
1985年,青島海洋資源研究開發保護委員會成立,組織各方面專家開展了對膠州灣的研究工作。一系列研究及其取得的成果,為后來膠州灣及鄰近海岸帶功能區劃創造了有利條件。
第二次定格是在1994年。膠州灣規劃、保護聯席會議成立,會同相關部門和單位組織,對環膠州灣進行了全面調查。在此基礎上編寫了《膠州灣及鄰近海岸帶功能區劃》,為合理開發、保護膠州灣提供了科學依據。
1995年5月通過的《青島近岸海域環境保護規定》、《青島海岸帶規劃管理規定》兩部法規,則將開發、保護膠州灣正式納入法制軌道。
第三次定格就是從前不久開始。2004年下半年,市人大城建環保委員會組織專題調研組走遍膠州灣沿岸,向所有用海單位進行調查,登門拜訪征求了海洋環境專家的意見,與市政府及其有關部門進行了多次溝通,在此基礎上起草了一份保護膠州灣的議案。2005年1月,市第十三屆人大三次會議討論通過了這份議案。這意味著,對膠州灣的保護工作已提升到新的戰略高度。
膠州灣是青島的“母親灣”
為什么我們要將保護膠州灣一次次引向深入?一個簡短的回答是:這是關乎青島生死存亡的抉擇。
膠州灣是青島市形成和發展的搖籃。有了膠州灣,才有了青島這座城市,在這個意義上,膠州灣是青島的“母親灣”。
膠州灣是大自然賦予青島的資源寶庫,它孕育了一個優良的億噸大港,形成了環膠州灣產業集聚帶,從而拉動著青島經濟、社會、文化等各項事業的發展。從這個意義上,膠州灣又可稱為“財富之灣”。
目前,青島正在按照“三點布局,一線展開,組團發展”的思路構建特色鮮明的現代化國際大城市框架,正在建設大港口、大煉油、大造船、大旅游、大工業、大物流,而所有這些都是圍繞著膠州灣進行的。從這種意義上來講,膠州灣又是青島的“希望之灣”。
“母親灣”、“財富之灣”、“希望之灣”,這就是膠州灣對于青島的重要性。保護它,就是保護我們的母親,保護我們的財富,保衛我們的未來。
膠州灣在傾訴
令人痛惜的是,由于多年的開發、利用,膠州灣受到較為嚴重的破壞。
面積縮小三分之一
膠州灣面積最早記錄于《膠澳志》。1928年面積為560平方公里;1958年為535平方公里;1977年為423平方公里;1988年為390平方公里;2001年為367平方公里,2003年為362平方公里。不難看出,從1958年-2003年,45年間膠州灣面積減少了173平方公里,縮小了近三分之一。這是由于上個世紀50年代以后工、農、漁、鹽等行業紛紛向膠州灣“進軍”,對膠州灣的開發和利用程度加大,圍海造地和各種海洋工程開發致使膠州灣水域面積急劇縮小。
納潮量減少近40%
20世紀40年代以前,由河口等注入的泥沙及少量的工業三廢等物質,通過漲、落潮,水體交換,幾乎全部攜帶到灣外,膠州灣基本處于穩定平衡狀態。1935年膠州灣納潮量為11.822億立方米,1963年為10.133億立方米,1985年為9.144億立方米,現在的納潮量只有7億多立方米。這就是說,納潮量減少4億多立方米,即原納潮量的近40%。專家指出,如果聽任膠州灣海域面積繼續縮小,不遠的將來,青島港將因為泥沙淤積而成為死港,青島的經濟優勢將隨之不復存在。
海洋生物迅速減少
對膠州灣的污染嚴重破壞了海洋生態平衡。據2003年青島市海洋環境質量公報顯示,膠州灣內中度污染和輕度污染海域約占膠州灣總面積的五分之三。受排污影響,膠州灣的生態環境嚴重破壞,生物多樣性迅速減少。上世紀六十年代膠州灣河口附近潮間帶生物種類多達54種,七十年代減到33種。八十年代只剩下17種,原有的14種優勢種僅剩下一種,東岸的貝類養殖已不復存在。
專家指出,在一定程度上,污染可以治理,可是一旦填海造地,將永遠無法還原,未來膠州灣———控制填海是重中之重
針對目前膠州灣的現狀,這次人代會的相關議案提出了六條建議。內容包括:有效控制填海;控制灘涂養殖圍墾,對已經失去經濟價值的蝦池、魚塘、鹽田等要適度“退池還海”;嚴格控制灣內工程設施的建設,避免造成膠州灣的淤積;嚴格控制占用海域和海岸線的項目建設。在膠州灣海域及其海岸線,除經青島市政府批準并且開工建設的重大項目和國家重點建設項目外,暫停其他填海工程項目建設;對無涉海需要的項目要另行選址,有涉海需要的要優先保證港口、碼頭需要,確需填海的,要嚴格控制填海規模,經過市政府核準后開工建設;加快膠州灣污染治理步伐,采取有力措施,保護好膠州灣水域和近海岸線等。
據介紹,在這六條建議中,嚴格控制填海、防止膠州灣面積急劇縮小是重中之重。因為,在一定程度上,污染可以治理,可是一旦填海造地,將永遠無法還原。
這是一份滿載著憂患與希冀的議案。隨著議案的通過并發生效力,我們有理由相信,膠州灣將迎來光輝燦爛的明天。
關于切實加強膠州灣水域及
近海岸線保護的議案(摘要)
案據:膠州灣是大自然賦予青島的資源寶庫,是青島形成和發展的搖籃,是我市“三點布局、一線展開、組團發展”大城市框架的核心部分,也是我市發展三大特色經濟的重要載體。但伴隨著城市化的進程和沿岸經濟的迅猛發展,膠州灣海域面積不斷縮小,納潮量降低,自然和生態環境受到很大影響,突出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填海項目不斷增多,海灣面積急劇減小
近幾十年膠州灣不斷地被蠶食,海域面積已經從1928年的560平方公里下降到2003年的362平方公里,面積縮小了35%。特別是近年來,沿岸的圍海造地項目和海洋工程數量增加很快,據不完全統計,僅2002年以來,我市各級政府和部門在膠州灣內就批準了20多個用海項目。根據經濟發展的需要,近期還有多個涉海項目待批。
二、納潮能力逐步下降,水動力條件減弱
膠州灣水域面積的縮小,其直接后果必然是造成海灣的納潮量減少,對氣候的調節能力降低,造成流場改變,水動力強度減弱,水體交換和攜沙能力下降,導致海洋自凈能力降低,生態環境惡化。20世紀40年代以前,由河口等注入的泥沙及少量的工業三廢等物質,通過漲落潮,水體交換,幾乎全部攜帶到灣外,膠州灣基本處于穩定平衡狀態。由于海灣面積的急劇減小,其納潮量正逐步減弱。據歷史資料記載1935年總水域面積約559平方公里,納潮量為11.822億立方米;1985年總水域面積約390平方公里,納潮量為9.144億立方米。現在的納潮量只有7億多立方米,減少了近40%。人為因素造成膠州灣水域急劇縮小,直接導致了膠州灣納潮量減少近4億多立方米。
三、海水污染仍然嚴重,生物多樣性面臨危機
近些年,雖然我市在膠州灣沿岸建設了團島、海泊河、李村河等多個污水處理廠,把城市居民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納入城市污水處理系統,但是由于城市污水收集系統不完善,膠州灣沿岸仍有污水直排口、混合排污口和入海河口排放污水。加快膠州灣污染治理,保持生態平衡,保護生物多樣性的工作已刻不容緩。
鑒于膠州灣在我市發展建設中的特殊地位和目前管理中存在的突出問題,為保持膠州灣的生態平衡和可持續利用,為我市三大特色經濟的快速發展提供資源保障,必須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對膠州灣的保護力度,嚴格控制膠州灣沿岸的填海工程,加大膠州灣沿岸的污染控制和治理力度。
建議:
一、編制環膠州灣近海岸線保護和利用的控制性詳細規劃
根據城市總體規劃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在《膠州灣及鄰近海岸帶功能區劃》、《青島市生態市建設規劃》等各項規劃基礎上,編制《環膠州灣近海岸線保護和利用的控制性詳細規劃》。
規劃編制要堅持保護第一的原則,保護與開發相結合,促進膠州灣資源的有序開發;要深化和完善膠州灣功能區劃,保證港口用海,保障北部生態脆弱地帶的生態安全;要劃定圍海、填海的控制紅線,有效控制填海,保證膠州灣水域面積;要控制灘涂養殖圍墾,對已經失去經濟價值的蝦池、魚塘、鹽田等要適度“退池還!保灰獓栏窨刂茷硟裙こ淘O施的建設,避免造成膠州灣的淤積;要優先保護好灣內、灣口航運水道的安全,制定保護滄口水道和已確定航道、錨地的具體措施,確保膠州灣航運資源永續利用。
二、嚴格控制占用海域和海岸線的項目建設
凡屬占用海域和海岸線的建設項目一律由市政府會議審查批準,并經嚴格科學論證。在膠州灣海域和沿線,除經青島市政府批準并且開工建設的重大項目和國家重點建設項目外,暫停其他填海工程項目建設。對我市各級政府和部門批準的尚未開工建設的涉海項目,由青島市政府重新審核。對無涉海需要的項目要另行選址;有涉海需要的要優先保證港口、碼頭需要,確需填海的,要嚴格控制填海規模,經過青島市政府核準后開工建設。
對新申報的各類涉海項目,除國家重點建設項目外,暫停審批,待“環膠州灣海岸線保護和利用控制性詳細規劃”編制完成并經批準生效后,依照規劃審批。
禁止審批灘涂圍墾養殖項目。對現有項目要認真清理,超出批準使用年限的要依法收回,恢復海域、灘涂原狀。
三、加快膠州灣污染治理步伐
編制流入膠州灣相關河流污染治理規劃、沿岸截污規劃和實施計劃,加快沿岸污水處理廠和截污管線的建設;編制針對主要污染源的總量控制計劃和逐年削減排污總量的規劃;確定膠州灣水質達到相關功能區劃標準的具體計劃。
四、編制膠州灣濕地保護規劃
依據《青島生態市建設規劃》,具體劃定膠州灣濕地范圍,編制濕地保護規劃,完善陸地生態系統,維護生物多樣性,保護生態環境。開展鹽田利用和保護的科研論證,做出環境影響評價。
五、加強膠州灣岸線變化對水動力影響的研究
探討運用國內外先進技術和方法,加強膠州灣岸線變化對水動力影響的研究,對涉海項目水動力影響進行全面、科學評估,用以指導涉海項目建設。
六、加強領導、嚴格執法
青島市人民政府及各區市政府要加強領導,落實責任,嚴格執行各項法律、法規,加強監督檢查,采取有力措施,保護好膠州灣水域和近海岸線。
專家訪談
護灣就是護港
牛青山(市環保局環境科學協會理事長):港口對青島的重要性怎么估量都不過分。通常說青島是以港建市、以港興市,一點不錯。青島的三大特色經濟,其中之一就是港口經濟。港口是我們的經濟支柱,一旦這個支柱不存在了,我們的前途可以說岌岌可危。
青島港的主要優勢在于不淤不凍。為什么不淤?過去,膠州灣海底的泥沙都隨著海水循環被帶出去了,這是大自然給我們的恩惠?墒,在開發膠州灣的過程中,圍海造地使海域面積縮小了很多,改變了海水的流場規律,海域水動力減弱,攜沙能力下降,加速了灣口與灣內的泥沙沉淤。如果進一步發展下去,港口將會因為淤死而不復存在。
保護膠州灣的第一個重大意義,就是保護港口,保護我們的經濟命脈。第二個重大意義是保護膠州灣的生態環境。由于近年來膠州灣污染較嚴重,不少沿海工廠向大海排污,造成海水大面積污染。海洋物種也隨之被污染,一些物種甚至瀕臨滅絕。當年多得吃不完的一些魚種,現在很難見到。所以,制止向膠州灣排污,恢復它原有的生態平衡,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必要手段。
一個前所未有的戰略高度
吳遂盛(市人大城建環保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市人大代表):為什么我們要向本屆人代會提交這樣一個議案?因為我們對膠州灣的現狀非常擔憂,同時也廣泛聽取了社會各界對此問題的意見。在兩個多月的調研過程中,我們的工作人員走遍了環膠州灣的每一處土地,獲得了大量寶貴的第一手資料,嚴峻的現實使我們的心靈受到震撼。調研的結果就是寫成了一份保護膠州灣的提案,并形成了6條建議。當議案最終在人大會上通過后,城建委員會成員奔走相告,無比喜悅。
為什么這份議案會通過?簡單地說,它提得準、提得及時。它用準確、翔實的證據向大家表明,制止對膠州灣的不斷蠶食、污染,是當務之急,如果繼續聽之任之,青島的未來發展就沒有立足之地。過去,我們對膠州灣的關注比較有限,過多側重于某個具體問題。議案的通過說明我們對膠州灣的關注達到一個前所未有的戰略高度,必將對青島的發展產生重大的積極影響。
鏈接大會
議案具有法律效力
按照國家法規的有關規定,在人民代表大會上由10名以上代表聯名提出建議,即可形成議案,稱為“代表議案”;代表議案只有經大會主席團通過,才能被列為“大會議案”。
“大會議案”與“代表議案”的區別是,前者具有法律效力,政府必須辦理,并且由人大常委會負責監督!按碜h案”屬于代表建議,只需政府各相關職能部門給予答復即可。
由于“關于切實加強膠州灣水域及近海岸線保護的議案”被確定為大會議案,按照相關規定,將由市政府牽頭統一組織實施,同時還將組織與此議案相關的部門展開討論,最終拿出具體實施方案,然后付諸實施。(朱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