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重慶重汽集團、上汽、依維柯三方合作塵埃落定,重慶重汽與湘火炬的一段兩年的婚姻已然宣告破裂。在湘火炬的公司網頁上,重慶紅巖依然位列湘火炬控股子公司名單中;而進入重慶紅巖汽車的網站,湘火炬三個字卻早已蹤跡難尋。
股權之爭
在近日召開的重慶重型汽車集團國有企業負責人座談會上,
相關人士透露:“重慶重汽與上汽、依維柯三方就合作框架、合作模式已經簽訂了保密協議和備忘錄,制訂了三方開展工作的時間表。”一度撲朔迷離的重慶重汽重組工程在重慶市政府的鐵腕推動下終于取得了實質性進展。
2004年5月湘火炬資金繃緊之時,重慶重型汽車集團就開始與湘火炬離心離德。此后重慶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對重慶重汽旗下重慶紅巖與湘火炬的分道揚鑣推波助瀾。事實上,湘火炬在重慶紅巖、重慶卡福、重慶綦江齒輪傳動有限公司、綦江綦齒鍛造有限公司等四家公司中均持有51%的股權,“要完成重慶重汽與湘火炬的拆分問題,必須首先解決股權問題。”證券分析人士龍春表示。
然而面臨多重壓力的湘火炬,并不想輕言放棄重慶紅巖這塊肥肉,雙方經過兩個多月的拉鋸戰,沒有任何實質性的結果。2004年7月27日,重慶市政府使出殺手锏。重慶市政府發布消息稱,為減小“德隆事件”的影響,重慶市國資委決議回購湘火炬持有的重慶重型汽車集團有限公司所屬重慶紅巖汽車有限責任公司等四家企業的股權,并擬對重慶重汽進行重組。重慶市有關部門一位人士透露:“此舉就是要通過外圍壓力來逼退湘火炬。”
2004年8月,重慶紅巖汽車股份有限公司以湘火炬欠其5000萬元人民幣為由將該公司上訴至重慶市高級人民法院。2004年8月4日,該院做出(2004)渝高法民執字第119號裁定書,將湘火炬所持有的合資公司51816743股股權以每股1.031元的價格折價53423062元變賣給重慶重型汽車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清償該部分欠款。這使得湘火炬在合資公司的持股比例下降至40.63%。
對于這項操作重慶市有關方面采取了極為保密的措施,直到2004年10月底湘火炬發布三季度公告時方才透露出來。按照湘火炬的說法,此項操作是在公司不知情的情況下進行的,因此公司有必要進行申述。
2005年1月10日,記者與湘火炬方面取得聯系,該公司人員以董事會秘書出差為由拒絕透露申述的具體情況,而執行此案件的重慶市高院也表示不予置評。而重慶重型汽車集團的相關負責人則透露:重慶重型汽車集團公司在紅巖公司的股權達到了55.36%,已實現了對重慶紅巖的控股。據悉,紅巖等與湘火炬相關的四家企業的余額股權正在重慶有關部門的幫助下積極進行釋出,看來此次重慶重型汽車集團是想徹底擺脫湘火炬的控制。
欲罷不能
其實對于重慶重型汽車集團而言,股權爭奪不僅僅是為了與湘火炬脫離婚姻關系,更是一場生死突圍。
德隆風波發生以后,作為德隆嫡系的湘火炬就陷入了嚴重的信用危機,而蒸蒸日上的重慶紅巖汽車有限公司也難于幸免。重慶紅巖有關人士回憶德隆風波發生之后的情況說:“當時企業嚴重缺乏流動資金,生產經營困難。”
早在2003年12月,重慶紅巖就與意大利依維柯達成了意向性協議,由依維柯與重慶紅巖共同開發生產高中檔重型汽車。然而德隆風波引發的不確定性因素,卻讓依維柯望而卻步。由于重慶紅巖缺乏流動資金,與依維柯合作計劃也暫時擱淺。
據了解,重慶重型汽車集團2004年生產汽車15500輛,同比下降3.6%,全集團預計實現利潤總額2.1億元,同比下降21.2%。而截止到12月初,重慶重汽集團母公司及其子公司欠四大國有銀行貸款63413萬元,利息9210萬元。曾有業內人士感嘆:“湘火炬自身難保的前提下,重慶紅巖必須脫離湘火炬,尋找新的合作伙伴才有出路。”
在曾經擔任上海市經委主任并與上汽高層關系密切的重慶市常務副市長黃奇帆的穿針引線之下,上汽正式登場。重型汽車技術一直是上汽的一塊短板,為此上汽與擁有重型汽車先進技術的依維柯一拍即合,雙方攜手與重慶重型汽車集團合作,讓重慶重汽感到曙光已現。
然而記者在最近的調查中發現,盡管上汽、依維柯及重慶重汽的合作已是既成事實,但是湘火炬并沒有死心。龍春分析:“目前重慶卡福等企業的股權問題并沒有完全解決,湘火炬也并不甘心成為被逼退的角色。”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表示:“德隆風波之后,湘火炬控股的陜重汽不離不棄,與重慶紅巖的‘落井下石’形成了鮮明對比。現在陜重汽新基地在華融入主湘火炬以后獲得了資金支持,極有可能在今年5月投產,在陜重汽新基地投產之前,湘火炬可能采取拖的辦法,畢竟融入上汽資金和依維柯技術后的重慶重汽將會成為陜重汽的最大威脅之一。”
(作者:周遠征編輯:汪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