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教育儲蓄走過的歷程,既有著輝煌的過去,又面對尷尬的今天,也有希望的明天。
教育儲蓄,利好受青睞
教育儲蓄剛剛問世時,受到了廣大客戶的關愛,也成了銀行經濟效益的新的增長點。1999年9月1日,中國工商銀行分布在全國的4萬多個
營業網點率先開辦了教育儲蓄業務,自1999年11月1日利息稅征收以后,全國各大銀行的其它儲蓄業務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減少,而工商銀行開辦的教育儲蓄業務卻別具一格,顯示出了利好特色,使此項業務獨領風騷,蒸蒸日上。教育儲蓄業務之所以成為人們備受歡迎的儲蓄品種,是因為它適應了客戶的心理需求。一方面是市場環境的影響。國家對個人存款征收利息稅后,人們感到了不適應,以前免費的午餐不見了,紛紛提出了質疑。教育儲蓄不僅順應了國家科教興國的戰略,而且還滿足了人們的心理,國家對它開辟了綠色通道即免征利息稅,所以教育儲蓄比其它儲蓄品種更具有吸引力,加之其優惠的利率政策,使得教育儲蓄炙手可熱。另一方面是消費需求。當前,在知識爆炸的年代,教育消費逐漸成為人們基本生活消費中的一個亮點。一份調查資料表明:城市居民教育支出增勢強勁,七成居民同意在孩子出生之前就準備教育資金,六成居民愿為子女教育舉債。教育儲蓄作為一種專門為孩子以后的教育開支做準備的專項儲蓄,滿足了人們的消費需求。據資料顯示,僅僅在國家宣布教育儲蓄免征利息稅的頭幾個月內,某市工商銀行就吸納教育儲蓄開戶多達31萬戶。該儲種已成為廣大中低儲戶為子女聚積教育資金的主要手段。
教育儲蓄,貶值受冷落
教育儲蓄著實風光了兩年,但最近,這一雪中送炭之舉已出現了門前冷落的局面,究其原因,既有先天的不足,也有外在的原因。首先,參儲對象的范圍太窄。教育儲蓄之所以免稅和享受利率優惠,主要是給處于非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提供助學費用。按照規定,教育儲蓄到期時,儲戶除了要憑存折外,還要提供接受非義務教育的錄取通知書原件或學校開具的相應證明原件。若客戶不能提供證明,支取時,其存款不享受利率優惠,只按照一般儲蓄業務辦理。因此,并不是所有的在校中小學生都可以參加教育儲蓄。一、三年教育儲蓄僅適合初中以上的學生開戶,六年教育儲蓄只適用小學四年級以上的學生開戶。因此,教育儲蓄規定的如此狹小的參儲對象范圍,無疑會將一大批想參加教育儲蓄的儲戶拒之于門外,只能望儲興嘆。
其次,教育儲蓄的存款額度太小。按照教育儲蓄“每一賬戶本金合計最高限額為兩萬元”的規定,三年期存款每月僅能存進555元,六年期存款每月僅能存進277元。按目前高校的正常收費標準,兩萬元至多也只能夠交兩年的學費,這還不包括學生的日常生活消費開支。而三五年之后,這兩萬元錢相對于不斷看漲的高校收費,也許只是杯水車薪了。
(1月10日《科學時報》李偉苓/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