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圖為天籟V6 3.5L外觀
選擇這樣一款主力車型投放中國市場,可以看出日產是非常謹慎的。從技術上說,3.5L的天籟完全有可能沖擊奧迪等中高檔德系車的消費市場,但其日系血統成為一個不利因素。不過無論如何,對于想購買高檔車的國內消費者來說又多了一種選擇。
|
■試駕車輛:日產天籟3.5L ■試駕時間:2004.11 ■試駕地點:高速公路 ■適合人群:高端人群 ■試駕人:張迪
從1972年第一輛公爵王出現在北京街頭以來,日產汽車就成了中國汽車工業發展歷史的重要一部分。倒退30年,北京的街頭還不是德國車的天下,相反公爵王等主力日系豪華車型倒是名噪一時。但是由于后續的產品未及時跟進及其它原因,使得曾經的“望族”混到要東山再起的地步了。本次試駕的天籟是日產Nissan在全球最新的車型,2000年才正式提出設計概念,同年5月設計制造出了第一輛天籟模型,到2002年底,天籟正式下線并首先投放了日本市場,在日本的第一個銷售年度就創造出了3.3萬輛的出色業績。
線條一氣呵成
天籟的外形符合潮流,駕乘者所能想到的所有利于速度的詞匯幾乎都能和車身造型聯系起來。天籟低風阻車身設計、流線型線條,裙邊的鍍鉻裝飾條降低了整車的視覺中心,從而顯得更加沉穩和厚重;從A柱到B柱的自然過渡,以及B柱到車尾的流暢連接,一氣呵成;車尾以西方人鐘愛的剛毅線條勾勒,簡潔、利落。所有這一切造型無不在為天籟的起跑做準備。
![]() |
內飾具有顯著的高檔車血統 |
![]() |
智能卡替代了傳統鑰匙 |
![]() |
VQ3.5L引擎曾獲世界十佳殊榮 |
![]() |
前排空間寬敞 | 內飾簡約清晰
坐進駕駛室,寬闊的景觀立即映入視線。前風擋的玻璃弧度很大,視線也很好,但向左看時感覺A柱和左后視鏡似乎會對視線有一定的影響。座椅包裹感不錯,可八向電動調節,確保了任何駕駛員都可以獲得最佳的坐姿,不過,駕駛位置放置左腳的空間不夠充分。儀表盤為橘紅色暖光源,采用了大型星光自發光組合儀表,其時速表的最高指標可達260km/h,發動機轉速表最高可達8000rpm,各種數據顯示清晰,易于讀取。天籟采用了四輻真皮包裹的方向盤,并在方向盤上集成了巡航定速等控制功能;喇叭按鈕設在方向盤安全氣囊的兩邊,按喇叭時手可以不離方向盤;中控臺的各個組合按鈕操縱起來也很簡便。駕駛員的位置空間很寬裕,剎車踏板和油門踏板的反饋力度比較適中,停車制動器沒有采用常見的手剎形式,而是采用了腳踏式,使操縱更為方便。
動力輸出充沛
天籟在國內大批量生產后有兩種不同規格的引擎可供選擇,不過目前還是只有3.5升排量的引擎可供購買。
這次日產拿來的這款VQ3.5L引擎,曾連續十年獲得過美國權威汽車雜志《Ward'sAutoWorld》評選的“世界十佳發動機”殊榮。這臺六氣缸引擎的最大功率是在5600轉時能達到180千瓦,扭矩則在2800轉時達到峰值318牛·米,同電子自動變速器配合,從0~100公里加速時間僅為7.9秒,極速更是高達220km/h。
想要發動汽車時才發現,在天籟車里找不到傳統汽車的插鑰匙口,取而代之的是一張智能卡式遙控鑰匙,車主只需將這枚名片大小的卡片攜帶在身上,當它與車身的距離在80厘米以內,就可以完成車門開閉、點火啟動、行李箱開啟等一系列功能,而超過80厘米時它就會自動鎖車。
怠速狀態下的天籟幾乎讓人感覺不到一點的抖動,將變速桿移入“D”位置,車身向前緩緩移動,一腳將油門踩到底,變速器迅速地降擋,發動機開始低吼,最大扭力在3000轉附近爆發,強烈的推背感覺和時速指針一起迅速攀升,很快就已超過了220km/h的刻度。
追求駕乘舒適性
天籟是一款對乘坐舒適性追求要高于運動性的車型,如果想要開著這輛五大三粗的車去暴走。那你恐怕選錯車了,天籟追求的是穩定、平順的行駛感。前懸掛為常見麥弗遜式獨立懸掛系統,后懸掛是帶抗扭桿的多連桿式,除了ABS和EBD標準配置以外,天籟3.5L款還裝備了VDC(車輛動態控制系統),這套系統能夠實時探測車輛的側傾角度以及車輪的附著力情況,并在危險的時候自動進行發動機輸出和制動系統的控制,避免車輛因失控造成的危險。在實際測試中也多虧這套系統的扶攜,才使天籟龐大的身軀避免了因高速過彎而發生的側滑。
本版文/圖 張迪
★技術數據 長/寬/高(mm)4890/1765/1470 發動機型號VQ35DE 變速器4AT 排量(毫升)3498 最大功率(KW)180/6000 最大扭矩(N.m)318/3600 油耗(L/100km)7.5 軸距(mm)277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