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許看我。看我?還看我?”……“再看我?再看我就把你開回家!”
實在沒有辦法,只是看到那雙圓溜溜的大眼睛,就自然而然會有些心動,再加上胖乎乎的身材和一個幾乎可以隨意打開的布藝帽子,它這樣直勾勾的看著你,哪里能夠忍心將它拋下呵!
還記得三年前與新甲殼蟲第一次謀面
時,一身柔和的嫩綠色外衣,令我的內心泛起波瀾。老甲殼蟲的經典形象好像已經被凝固在35mm的電影膠片中,一幅幅閃過腦海,直至膠片中的主角和眼前這部紅色甲殼蟲合而為一,原來它真的是半個世紀前那個甲殼蟲的后代啊!
以為和甲殼蟲已經打過多次交道,看到“去了頂”的新甲殼蟲應該不會再有什么特別的感覺,然而新版甲殼蟲獨特的折疊軟篷,散發出幾分老爺車的氣息,加上那甲殼蟲家族特有的雙圓大燈、略顯發福的渾圓身形,還是再一次激起了我內心的漣漪。
![]()
圖為新甲殼蟲敞篷2.0外觀
形神兼備的經典還原
千萬不要想當然地以為,新甲殼蟲敞篷車沒有用上時下流行的折疊硬頂,而依然沿用帆布軟篷是一種倒退或者保守行為,因為這是大眾的設計師們故意為之的結果。經典的老甲殼蟲,是需要忠實的繼承傳統并加以發揚的。
經典之所以能夠成為經典,在于它們必有其無可取代之處。老甲殼蟲敞篷車的經典,就在于它那個軟篷。尤其是當這個軟篷被收折在行李廂上方,套上保護罩的時候,整部車會流露出一種難以用語言準確形容的獨特感覺,融合了趣致、輕松、悠閑、年輕又不失穩重的性情。
很遺憾,我終于沒能有機會與老甲殼蟲敞篷車發生過哪怕只一次的親密接觸。不過,值得慶幸的是,眼前這部新甲殼蟲敞篷車并沒有因為舊貌換新顏而丟掉父輩的精髓,落日般的橘紅色車身、米黃色軟頂,色澤醒目卻不躁動,飽滿的車頂弧線與車身線條渾然一體,神似老爺車般的親切感覺,立刻撥動了我腦中某根懷舊的神經。于是,我更加迫切的希望能趕快將軟篷收起。
通過一個很簡單的手動解鎖操作,再加上耗時13秒的電動折疊過程,頭頂上呈現出的整片藍天立刻讓人有些興奮起來。不過,我并沒有急于開動車子,而是下車拿起原廠的頂篷保護罩遮在軟篷上。保護罩用手感極佳的真皮縫制而成,摸起來讓人有些愛不釋手,甚至讓我聯想起躺在那上面,仰望夜幕下點點繁星的情景,最好還有心愛的人在旁相伴,那會是件多么愜意的事啊!
可以說,設計師們盡其所能地將老甲殼蟲身上所擁有的一切特質,包括所傳達出的感覺在內,都非常忠實地傳承給了新甲殼蟲,硬頂版如此,敞篷版更加精彩。
![]()
圖為新甲殼蟲敞篷2.0外觀
性能絕非重點
我們試駕的這部甲殼蟲,是家族中搭載115hp馬力2.0升發動機,配Tiptronic
6前速手自動一體變速箱的最高配置者。車里車外打量一番,除了變速箱和折疊軟篷外,車內外的幾乎所有特征都與硬頂版毫無二致。然而在路上,手中握著的三輻式方向盤卻讓我感覺這部敞篷小車和它的硬頂同胞兄弟相比,在整體的駕駛感覺上似乎更為輕快一些,無論是扭動方向盤的力度,還是各個踏板的踩踏力度、變速箱的換擋,都要輕柔一些,沒有像硬頂版那樣讓人感覺幾分沉重。除了兩個版本在調校上確實有可能存在差別外,也許還與敞篷的甲殼蟲更容易讓人處于興奮狀態,使人體的肌肉組織不經意間有更大的能量輸出而促成輕柔感覺有關吧。
發動機的聲音此刻聽起來有幾分清脆,不像硬頂版那樣聲音經過濾后,音質變得沉悶了許多。雖然是頂級版本的動力配置,但這臺2.0升發動機在未超過2000rpm前的動力輸出并不算強勁。很顯然,動力性能絕對不是敞篷甲殼蟲想要追求的重點,讓人在移動中享受頭頂上的整片藍天、白云才是它渴求做到的。若以此標準來衡量,115hp的馬力對這部可愛小甲蟲來說已完全夠用了。更何況,當發動機轉速超過2000rpm后,動力輸出就變得爽快了許多,尤其是在3000rpm上下時,其力量已經可以算作是隨心所欲了。與之配合的Tiptronic
6速自動變速箱,齒比編排緊密,換擋過程平順,不過也因此令駕駛過程中的換擋動作有些頻繁。如果你對這些細微處的表現不夠滿意的話,那建議你像我一樣,選擇用它的手動模式來駕駛,不要浪費了它響應及時、隨你所愿的優點。
風,不停地從我臉龐擦過。
敞開篷的新甲殼蟲,在中低速時對涌入車廂的氣流抑制十分到位,這應該得益于它不錯的空氣動力學設計。在速度沒有超過70km/h前,車廂內幾乎沒有亂流,只是身體靠近車窗的一面可以吹到風而已,此時甚至連美女們的披肩秀發恐怕也只能吹起發梢的一角,而絕不會吹亂了發型。只有當車速超過70km/h之后,我才逐漸清晰地感覺到車內的亂流開始涌動起來,尤其是打在后座上被反彈回來的風,甚至讓我頭上不長的頭發也亂舞起來。很可惜,因為車上一直載著三位乘客,我不得已打消了試一試原廠配擋風板抗擾流效果的念頭,因為如果要把它裝上的話,后排的朋友恐怕就要下車了。
![]()
圖為新甲殼蟲敞篷2.0
智慧創造出的車廂
如果不是親自坐到后座上,我真的不會知道,為什么會有人不愿意離開那個看起來并不很寬敞的后排座。原來新敞篷甲殼蟲的后排座,竟然可以非常從容地載下兩位成年人,甚至是體形比較龐大的男士。
這個深深陷入車廂、椅背幾乎直立卻十分貼身的座椅,置身其中無論是乘坐姿態,還是腳、膝、腿部空間,甚至合上軟篷后的頭部空間,都絕對超出視覺感覺到的空間表現。
我不得不贊許大眾那幫早在兩年前就弄出這部車的家伙們,一直以來我們都說日本人在車輛的人機工程方面的造詣是領先的,然而眼前這個真實的后排座,卻讓抱有上述觀念的我感到有些慚愧。這讓我不由得再次想到老甲殼蟲為什么會成為舉世公認的經典?是智慧。
事實上,早在半個多世紀以前,從Porsche博士決定開發Beetle這樣一部車的時候,日后的經典便已經注定要成為經典了。設計語言中的永恒元素“圓”貫穿全車,不僅可以凝固時代的變遷在它身上留下的刻痕,還便于大規模生產滿足大眾需求;為了追求盡可能大的空間而采用的“四輪把角”設計,時至今日依然得到廣泛運用。時過境遷,用鍍鉻金屬條環繞車身的新敞篷甲殼蟲,依然完好地保留著這些用智慧創造出來的經典元素。
![]()
圖為新甲殼蟲敞篷2.0
坐在后座上的感覺尤其舒服,雖然風有些大,但卻可以斜仰著頭享受頭頂整片的天帶來的愉悅。懸掛的調校可以感覺得出是典型大眾式的設定,對震動偏硬但不失柔韌的處理恰到好處,讓你感覺得到地面的不平,又不會幅度太大。新甲殼蟲的車身剛性很高,這直接體現在硬朗、扎實的行駛質感上,無論是行駛在怎樣坑洼的道路上,或是速度很快的時候,裝嵌著兩扇大號車門的車身都未曾發出任何異響,絕不會打擾車內的每一位乘客享受陽光、海風和藍天的興致。
要追求,就追求得徹底
國外有同行曾用“Classless”一詞來形容老甲殼蟲敞篷車的重大功績,意思是“不分階級的”,然后又將這個詞引申到新甲殼蟲敞篷上。我很贊成用這個詞來為老少兩代甲殼蟲作總結用詞。
敞篷車從來就是一種追求獨特生活方式的物質體現,敞篷甲殼蟲也不例外。但是,“Classless”卻是老甲殼蟲敞篷有別于其它敞篷車而成為經典的精髓所在,不是因為它能為富豪們擁有,而在于它可以讓更多收入不是很高的人享用只有敞篷車才能帶來的獨特生活體驗。
![]()
圖為新甲殼蟲敞篷2.0外觀
那么新甲殼蟲呢?雖然新一代已改走更為高檔的路線,但是它并沒有完全脫離親民路線的軌道。自從兩年前推出到現在,新敞篷甲殼蟲在北美一直受到當地市場的熱烈追捧,尤其是年輕人的熱衷,便足以說明問題。當然,這其中不包括中國市場,因為超過40萬的售價,絕不是一般中國百姓可以承受的。
這里想要說的是,如果有誰對新甲殼蟲動了念頭的話,最好是先試過敞篷版之后再決定是要硬頂版還是要軟篷。因為在它們7、8萬元的差價中,當你選擇后者時,你可以得到的不僅僅只是多了6速手自動一體變速箱、做工精致的軟篷和隨時隨地可能受到的注目禮這么簡單。既然想要追求獨特的生活,那何不徹底些呢?
好了,我要把敞篷的甲殼蟲開回家了,因為我的妻子,當然還有我的父母,正等我載他們去兜風。另外,我還可以一年四季開著它去上班,享受陽光、微風和眾人熱切而又稍帶些嫉妒的目光……
![]()
圖為新甲殼蟲敞篷2.0外觀
半個世紀的變化
從1949年誕生,到1980年代超過33萬輛的總產量,老敞篷甲殼蟲就是靠這樣一副看起來有些老成持重,但趣致性情卻未盡失的姿態,成為一代公認的經典。比較新、老兩代敞篷甲殼蟲,能夠看出的變化其實很多,織物軟篷依然靜靜地躺在后艙蓋上,只是新甲蟲艙蓋下的發動機已被移到了前面;車身周圍的鍍鉻裝飾條依舊在,只是位置有些變化;新甲蟲的A柱也更高、傾角更斜……然而,它們傳達出的感覺卻沒有大的差異,半個世紀的時間可以改變許多東西,而改變不了的,便會被凝固下來。
導報評價
和所有的敞篷車一樣,新甲殼蟲敞篷無論開到哪里都成為受人矚目的焦點。雖然是新一代車型,但它完整保留了經典老甲殼蟲所具有的一切氣質,做工精致的折疊軟篷為整部車憑添了一種老爺車似的敦厚感覺,但又不失趣致的一面,尤其是收折在行李廂蓋上時,更有種特有的復古感。看起來雖然覺得車身不大,但人機工程設計和車廂空間的營造都有相當深厚的功力,既可以載著心愛情人享受兩人世界的拉風生活,又可以從容應對日常使用的實用要求,完全可以充當一部四季皆宜的代步車。
≥注意:要好好考察一下所在城市的工地是不是很多?
≥備選:如果喜歡甲殼蟲,那別無選擇。
≥推薦:買它比買硬頂版更值。
作者:樓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