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8月3日訊
今年上半年,市農業局緊緊圍繞增加農民收入這個核心,突出糧食生產、結構調整、培育龍頭和農業科技四大重點,采取多種方式促進農業和農村經濟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實現了農民收入的較快增長。
———
重視糧食生產,確保夏糧豐收。為進一步推動全市糧食生產的發展,市農業局一方面加快
推進優勢農產品區域規劃的實施,促進優勢糧食產業帶建設,優化糧食品種結構和促進糧食加工轉化;一方面落實對種糧農民的直接補貼政策,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努力恢復了糧食生產。同時,集中力量加快中低產田的改造,大力發展節水灌溉和旱作農業,使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大幅提高,為全市夏糧豐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
調整特色結構,發展優勢產業。在保護和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的前提下,我市按照“優質、高產、高效、生態、安全”的原則,突出特色抓結構調整,大力發展無公害蔬菜、特色作物、優質果茶和高檔花卉等優勢產業,提高了農產品市場競爭力,拓寬了農民增收渠道。目前,全市黑小麥、特色甘薯、特用玉米、特色雜糧等特色作物種植面積已達到50多萬畝,優質專用小麥達到
130多萬畝。全市蔬菜種植面積227萬畝;花生種植面積182.4萬畝;果園面積99.2萬畝;茶園面積達到5.8萬畝;花卉面積8.8萬畝。糧、油、果、菜、茶葉、花卉均已成為增加農民收入的支柱產業。
———
培育龍頭帶基地,農業產業化取得新效。農業產業化經營,是新階段促進農村工業化和城鎮化的重要載體,也是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途徑。為此,市農業局把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作為落實市委5號文件最有效的舉措緊抓不放。他們圍繞優勢產業,總結推廣 “九聯模式”,培育壯大龍頭企業,使全市農產品加工企業發展到了1891家,
其中國家級龍頭企業9個;他們積極發展農村新型合作經濟組織,先后總結推廣了平度市果農協會、即墨市龍泉鎮養雞協會、膠州洋河鎮奶農協會等3個部級農村新型合作經濟組織的發展經驗。并重點在合作組織的規范化管理上下功夫,努力提高了我市農業市場化和農民組織化程度;他們著力構建現代農產品市場體系,以扶持10大骨干農產品產地批發市場建設為重點,發展現代流通方式,規范農產品市場秩序,努力健全農產品市場體系。目前,全市專業產地批發市場發展到59處,其中年交易額超億元的達26處。
———
創新機制抓科技,農業科技教育工作成效顯著。今年以來,市農業局圍繞農業生產上存在的技術難題,集中力量加強科研攻關和技術推廣,先后推廣了23項重點科技成果。其中,“小麥病蟲防治技術”和“小麥精播半精播技術”達到了國內領先水平;種子包衣、大棚種植、配方施肥、病蟲害綜合防治和旱作農業等重點技術也得到廣泛應用,對農民增收的支撐和促進作用得到有效發揮。與此同時,他們全面加強農民科技培訓,大力實施了 “綠色證書工程”、“青年農民科技培訓工程”及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就業培訓、農村遠程教育培訓等。全市還廣泛開展了科技大集活動、科技人員聯系種養大戶活動、舉辦專題講座活動等。共舉辦各類農業技術培訓班77場次,受訓人員達5萬余人次,組織科技人員下鄉1000余人次,發放科技圖書、明白紙60余萬份。
。簩W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