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媒體認為,布什和克里在這次激烈的總統競選戰中,在對對華政策方面表現出三點“共識”:美國需要中國;攻擊中國無助選;防備中國戰略不變。
美國太平洋新聞社網站18日發表文章說,布什和克里同意美國需要中國。自1948年杜魯門和杜威競選總統以來,美國兩黨總統候選人首次對美國對華政策持大致相同的觀
點。但這不僅僅是布什和克里立場相同的問題。它表明,無論保守派還是自由派,美國精英對一個繁榮而穩定的中國達成了廣泛的共識。布什與克里意見一致的基礎是兩條簡單的公理:美國需要中國,而中國也需要美國。美國需要中國,因為美國人離開13億中國人將難以維持他們的中產階級生活方式。同時,中國與美國緊密合作可以確保東亞和平,東亞是目前全球最穩定而多產的地區。無論誰贏得11月2日的總統大選,美國新總統都會基于美國精英的共識,制訂能獲得大多數中國民眾支持的新的美國對華政策。
《澳門日報》19日發表文章說,2004年美國總統選戰進入白熱化。很多人發現,一直以來在美國總統選舉期間,成為主流話題的對華政策和對中國政府的指責批評,今年卻無法進入主流政策話題行列。但是專家認為,對華政策話題的缺席,并不意味著這一問題不重要。兩黨從競選策略出發,都認為碰中國問題無助于自己的選情。事實上,美國兩黨的競選綱領在對華政策上既呈現出了不同的黨派色彩,同時也不乏一些共識。總的來說,布什與克里都認識到中國與中美關系的重要性,主張推行交往合作的政策。兩人都有防備中國強大起來挑戰美國戰略利益的考慮,但都力求避免對抗。共和黨在此次競選綱領中,雖然表示要與中國建立建設性關系,但仍然對中國進行了慣常的意識形態攻擊。專家指出,這說明,不論美國怎樣宣稱“歡迎一個強大、和平與繁榮的中國興起”,美國仍會對中國進行意識形態的滲透,進而西化、分化、弱化中國,消除潛在競爭對手的戰略意圖并沒有發生變化。專家指出,中美關系受到各種內外復雜因素的牽制,無論誰上臺,相信美國對華政策不會發生根本性的轉變。但是中美關系何去何從,仍然存在一些變數。(完)
責任編輯:屠筱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