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經濟論壇近日公布了本年度全球競爭力報告。中國的成長競爭力指數在104個國家和地區中名列第46位,較2003年的第44位又略有下滑,而2002年中國排在第33位。
為此,《國際先驅導報》采訪了世界經濟論壇首席經濟學家、全球競爭力項目主任奧古斯都·
魯佩茲-克拉洛斯。
凈增值比名次更重要
《國際先驅導報》:世界經濟論壇如何衡量經濟體的競爭力?
奧古斯都·魯佩茲-克拉洛斯:世界經濟論壇主要根據宏觀經濟管理、技術革新和公共機構質量這三項標準來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競爭力。中國的宏觀經濟狀況良好,因為經濟增長勢頭強勁,中國需要以進口來滿足國內需求,所以中國在進入全球經濟的過程中沒有出現日本上世紀80年代那種貿易嚴重失衡的情況。
《國際先驅導報》:為什么中國成長競爭力在世界經濟論壇的排名會逐年下滑呢?
奧古斯都:這并不表明中國的經濟狀況在惡化,而是因為參加排名的國家和地區的總數在增加,其中一些經濟體的運行狀況優于中國。
《國際先驅導報》:那么,你如何評價中國目前的經濟狀況?
奧古斯都:中國這兩年表現得相當平穩。如果不看排名只看分值,中國的成長競爭力還出現了略微增長——2002年和2003年都是4.2,而2004年是4.3。
中國經濟在過去15年中平均每年增長約9個百分點,給經濟學家和觀察家們留下了深刻印象。照此速度發展,2020年中國將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這一表現之所以不凡,是因為在此期間中國向世界大幅度地開放,并通過經濟的高速發展使幾億人脫離貧困。
政府角色事關競爭力提升
《國際先驅導報》:中國該怎么提高自身的經濟競爭力?
奧古斯都:要保持經濟快速發展并提高競爭力排名,短期內中國政府面臨一些挑戰,以下幾個方面非常重要。
首先要確保近幾年經濟的高速增長不會帶來通貨膨脹,也不會出現宏觀經濟失衡——比如預算不平衡或貿易支付差額不平衡。這將是個艱巨的任務,但只要明智地執行經濟政策就能夠完成。
其次,中國需要提高和改善一些制度安排。大批勞動力從農村轉移到城市,新的就業機會亟待產生。這意味著政府將不得不發展一些屬于發達市場經濟的政策,例如社會保障體系、退休金制度、失業補償。中國政府需要扭轉財政赤字的局面,將錢投入一項公共退休金計劃,以緩解失業率上升及國企改革中大量人員下崗造成的影響。
中國的銀行體系大部分受國有銀行控制,因此銀行沒有在商業基礎上運作的激勵機制,因為它們認為政府最終會撥款幫它們脫離困境。因此,政府應在金融領域實施改革,削弱國有銀行的支配力,完善調節體制,將市場行為因素引入銀行體系,減少壞賬呆賬。
此外,中國政府還應改善對國有企業的管理,確保國有企業以一種更有效的方式運作,確保政府更多地成為在經濟管理方面制定游戲規則的媒介,而不再像最近幾年它常扮演的貨物和服務提供商的角色。
最后,中國還需加強產權和司法獨立。會計標準不規范,金融機構軟弱無力會導致犯罪和腐敗。中國是高科技產品的生產大國,也應加快自身吸收利用新技術的速度。
中國已經是世界經濟中一個強有力的競爭者,但競爭力的提高空間依然廣闊。在全球經濟發展和全球貿易方面,中國的作用都變得日益重要。確保中國以不出現通貨膨脹和宏觀經濟失衡的方式繼續高速發展,對全世界都有利。國際先驅導報駐日內瓦記者李潔報道
責任編輯:屠筱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