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消費是近年來新興的消費方式,它在某種程度上滿足了一部分消費者的需求。但由于購銷雙方不直接接觸,網上購物不可避免地存在很大的風險性。最近,省城濟南工商和消協部門不斷接到有關網上消費的投訴,網絡消費欺詐已經成為消費糾紛的新熱點。為此,濟南市工
商局歷下分局于9月28日發布消費警示,消費者選擇網上消費時不要輕易匯款。
低價陷阱套取貨款
近日,浙江來濟經營服裝的陳女士,在家中上網瀏覽郵件時,發現了一則“網上購物大優惠,190元可購MP3”的廣告郵件,上面還留有對方的地址、電話、賬號和聯系人。由于陳女士上初中的女兒正要買MP3學英語,陳女士便撥通了對方的電話,對方聲稱是廠家正品貨,現在正在搞網上促銷,款到兩天內一定到貨。陳女士便在第二天根據對方提供的資料匯款190元錢。4天后,陳女士又與商家聯系,對方稱商品已經發出,讓陳女士耐心等待,但陳女士等了兩周也沒等到MP3。當陳女士又打電話詢問該商家所用的快遞公司和快遞單號時,對方開始支支吾吾,后來直接掛斷了電話。在隨后的幾天中,對方的電話一直是忙音。無奈之下,陳女士到消協投訴。歷下消協的工作人員經過調查后發現,這家所謂的網上公司根本就不存在。
空頭承諾騙取訂
金省城化妝品經銷商孫女士,在網上看到一則直銷某品牌化妝品的促銷廣告后,打電話咨詢對方,對方聲稱他們是某品牌化妝品省內獨家代理商,除低于廠價供貨外,還有豐厚的提成。不久,對方還通過郵件傳來了“營業執照”復印件和廠家授權證書。孫女士看后便將2000元訂金匯到了對方賬號上,訂購一批商品,對方答應3天內到貨,但孫女士等了4天也未等到貨物。孫女士又打電話詢問時,該號碼已成為空號。經消協人員查詢,所謂的“營業執照復印件”純屬偽造。
網上購物不要急于匯款
從近來的網上消費投訴來看,“網上商店”大都是以低廉的價格誘騙消費者訂金或貨款,由于不法商家的聯系方式多是手機,又經常換號,因此既使到消協投訴,也很難為消費者維權。為此,工商部門提醒廣大消費者,在選擇網上購物時,不要被對方的低價陷阱所迷惑,要進行一定的調查,切忌急于匯款;同時,要盡量選擇信譽好、售后服務有保障的網絡服務商從事交易,以免上當受騙。(記者魏傳強
通訊員樹同振環慧芳)
責任編輯:屠筱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