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進步是促進經濟結構升級和經濟可持續增長的決定性因素。近幾年來,山東省高度重視科學技術工作,積極采取各項有效措施,努力發揮人才資源優勢,優化科技資源配置,全社會科技投入力度不斷加大,高新技術產業加速發展。科技綜合實力不斷增強,但與粵蘇相比仍
有一定差距。
一、我省科技綜合實力不斷增強的四大表現
(一)科技人才資源優勢逐步顯現
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一個優秀的科技人才不僅可以帶動一個企業的發展,甚至還能帶動一個產業的騰飛。市場經濟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所以長期以來我省就十分重視營造適合人才發展的優良環境,不斷打破阻礙人才流動的“戶口瓶頸”和“社會保障瓶頸”的束縛,廣泛吸納和培養科技人才。截止到2003年底,我省已擁有32名院士,128名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216名專業技術拔尖人才,2459名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在各行業中從事科技活動的人員已達到26.0萬人,比2000年增長12.7%。其中科學家和工程師16.3萬人,比2000年增長16.7%。在我省科技活動人員隊伍不斷壯大的同時,科技人員的素質呈現出穩步提高的趨勢。每萬人中科學家和工程師的人數由2000年的16人增加到2003年的18人,增長了12.5%。科學家和工程師占科技活動人員的比重由2000年的60.3%提高到2003年的62.5%,提高了2.2個百分點。從科研機構、高等院校和企業等部門分組來看,科學家和工程師占科技活動人員的比重最高的是高等院校,為98.2%,比2000年提高了12.3個百分點,其次是科研機構,為71.7%,比2000年提高了5.4個百分點,再次是企業,為58.8%,比2000年提高了1.7個百分點,可見,科研機構、高等院校中具有較高素質的科技活動人員是我省發展科技事業的重要的人才資源。充分發揮人才資源優勢對我省科技事業的發展起到了關鍵作用。
(二)科技活動經費自主籌集能力增強
我省科技活動經費的籌集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一是總額增長較快。2003年全省科技活動經費籌集總額高達226.4億元,比2000年增長38.9%,年平均增長速度為11.6%。二是科技活動經費的主要來源是企業自籌。我省科技活動經費主要來源渠道是企業資金、政府資金、事業單位資金和金融機構貸款等4條渠道,其中企業資金所占比重最大,占77%,政府資金占9.1%、金融機構貸款占8.1%、事業單位資金占3.4%。三是在科技活動經費的籌集總額中企業資金和金融機構貸款所占比重呈現出上升的趨勢。企業資金和金融機構貸款占科技活動經費籌集總額的比重2003年比2000年分別提高了5.5個百分點和6.9個百分點。
(三)科技投入力度加大
2003年全省科技活動經費支出總額243.0億元,比2000年增長50.3%,年平均增長速度為14.6%。從支出用途來看,主要是設備購置和勞務費支出,這兩項支出合計為111.7億元,占支出總額的46%。從經費投入的科技領域看,企事業單位內部用于研究與試驗發展的經費支出103.8億元,比2000年增長99.9%,占全省GDP的比重為0.84%,比2000年的0.61%提高了0.23個百分點。R&D經費投入的增長,意味著自主研發能力增強。從分地區情況看,濟南等8個市組成的山東半島城市群科技活動經費支出190.7億元,比2000年增長53.8%,占全省科技活動經費支出總額的78.5%。
(四)科技成果顯著
2003年我省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19項;取得重要科技成果2896項。在這2896項重要科技成果中,具有國際領先先進水平的466項,占16.1%;具有國內領先先進水平的2276項,占78.6%。我省重要科技成果主要分布在農業、工業和醫療衛生領域,其中農業領域433項,工業領域1071項,醫療衛生領域986項,農業、工業和醫療衛生領域重要科技成果占重要科技成果總數的86%。2003年全省共受理專利申請15794件,比2000年增長57.6%,2003年我省專利申請數列廣東、上海、浙江、江蘇和北京之后,居全國第6位;授權專利申請9067件,比2000年增長30.2%,居全國第5位。
二、與廣東、江蘇的主要差距
(一)科技活動人員的差距。2003年我省科技活動人員26.0萬人,其中科學家及工程師16.3萬人,分別相當于江蘇省的78.4%和78.0%。江蘇省每萬人擁有科學家和工程師28人,是我省的1.6倍;科學家和工程師占全部科技活動人員的比重為63%,比我省高0.5個百分點。
(二)科技活動經費的差距。2003年江蘇省科技活動經費籌集額和支出額分別為372.81億元和373.6億元,是我省的1.6倍和1.5倍。單位科技項目實際經費支出平均為65.87萬元,是我省的1.2倍。在科技活動經費籌集額中江蘇省政府資金所占比重為14.7%,高出我省5.6個百分點。
(三)自主研發能力的差距。2003年江蘇省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內部支出達到150.46億元,是我省的1.4倍。江蘇省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內部支出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為1.21%,比我省高了0.37個百分點。
(四)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差距。2003年廣東省和江蘇省專利申請量分別是我省的2.7倍和1.2倍。1985年至2003年的19年中我省專利申請累計量僅相當于廣東省的51.8%。此外,我省專利授權量與粵蘇兩省也有相當差距。2003年廣東省和江蘇省專利授權量分別是我省的3.2倍和1.1倍。1985年至2003年19年中我省累計專利授權量相當于廣東省的44.8%。
從以上幾組數據的簡單對比可以看出,雖然我省科技事業發展較快,取得了顯著成果,但在某些方面與先進省市相比還有較大的差距,實施“科教興魯”,建設經濟強省的任務十分艱巨。
三、對加快壯大我省科技綜合實力的建議
(一)進一步加大政府科技投入力度,充分發揮政府科技投入對科技進步的支撐作用。2003年我省科學事業費、科技三項費和科技基建費分別為5.8億元、14.1億元和0.8億元,三項合計為20.7億元,比2002年僅增長6.7%,大大低于地方財政支出17.4%的增長速度,也低于我省國內生產總值13.7%的增長速度。科學事業費、科技三項費和科技基建費等三項費用僅占地方財政支出的2.1%。因此,應進一步加大政府對科技投入的力度,重點傾斜高新技術產業,提升和改造傳統產業,推動全省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促進經濟的快速增長,使我省經濟具有可持續的發展能力。
(二)積極采取各種有效措施,努力推動全社會科技活動的有效開展。我們在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就“影響工業企業開展技術開發活動的原因及建議”的問題進行了問卷調查,調查結果顯示:缺乏資金、科研條件不足和缺乏專門的研究開發人員是影響開展技術開發活動的三大主要原因。關于缺乏資金的問題,企業認為主要是由于本企業投入少,爭取外部資金困難,并提出加大本企業投入力度是解決問題的首要措施。對于缺少研究開發人員,企業認為主要原因歸結為本企業培養力度不夠,此外本企業不重視和無資金引入也被認為是造成缺少研究開發人員的原因。在對增加研發人員的建議中,企業認為主要應進行培養。少部分企業認為應花大價錢引進。因此,要努力增強全社會的科技意識,特別要強化企業決策層的技術創新意識,通過多種渠道籌集資金,加大投入力度,切實保證科技活動的資金需要;切實打破傳統用人機制的束縛,繼續加大對科技人才的培養和吸納力度,充分利用科研機構和高等院校豐富的人才資源,加強產學研的聯合,努力推動全社會科技活動的有效開展。(山東省統計局)
責任編輯:屠筱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