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度的研究生新生還沒有入學,2005年度的研究生招生工作已經逐漸展開。最近半個月的時間內,有關明年研究生招考情況的報道不斷見諸報端,研究生招考又呈現出增加和減少并存的局面,并引來竊喜、質疑、悲嘆、感慨……各種各樣的情緒在關心教育的人們心中騰挪跌宕。
研究生招考增加了的是招生人數。研究
生招生人數將逐年擴招到百萬的消息不出意外地在社會上形成強烈的沖擊波,一時間幾家歡喜幾家愁。歡喜的是盼望考研人數多多益善的考研輔導班、收到學費達到開源目的的高校和那些水平一般、期望研究生招考降低門檻讓自己僥幸混個文憑的投機取巧者。他們為自己即將到手的利益暗自竊喜。憂愁的是那些懂教育、講學術的專家學者。他們為可能出現的研究生質量大幅度下降而扼腕嘆息。
研究生招考減少了的是學制。通行已久的研究生學制由三年向兩年轉變成為大勢所趨,北大、南大等諸多名校紛紛減少教育年限使研究生們在學校的時間將越來越短。
一增一減,乍一看似乎沒有什么必然的聯系,擴招是國家統籌,減學制是學校培養模式改革。但是,仔細想一想,兩者又相輔相成,互為前提。近年來不斷進行的本科生擴招使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們走下神壇后黯然傷神之余,寄希望于鳥槍換炮,把學士帽墊高到碩士帽使自己踏入“精英”行列。
隨之,高校的導師們一棵桃樹上要結的果子也隨之增多,過去一位教授幾十年才能獲得的桃李滿天下的收獲,現今三年五載就能超額完成。
導師們不堪重負,但可以任勞任怨,可憐是的校舍就那么幾幢,學生總不能住空中樓閣;教室就那么幾間,學生總不能在馬路牙子上席地而坐;實驗室就那么幾個,學生總不能連試管都不碰一碰。怎么辦?在擴招人數是既定目標的前提下,減學制成為緩解學校壓力的殺手锏。這樣的做法實際上就是打著加快學生培養速度的算盤,在學校現有軟硬件條件不行的情況下,讓學校的實際容量變大。
學制減少了,人數增多了,高校的銀行賬戶因為擴招生的學費而更加豐厚,食堂承包者為飯盆的增加而偷著樂。可惜的是導師們給學生傳授知識的方式和沒有進行計劃生育時養孩子的絕招逐漸異曲同工:多生一個孩子不就是在煮飯的時候多放一瓢水。學生們從導師那里得到的知識由米飯到稀粥,遲早有一天要變成米湯。
(張開)
特約編輯:于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