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7月12電
據中國青年報報道,近一兩年,中國國內不少重點高校都紛紛改革研究生學制,把碩士生基本學習年限從3年調短為兩年。據了解,哈爾濱工業大學、中山大學等高校的碩士生學制改革已經開始,而今年上半年,清華大學、南開大學都先后通過媒體表示,將允許碩士生兩年畢業。教育專家稱這實質是對培養目標的
改革,同時與國際接軌。
北大研究生院副院長王仰麟介紹,依照國際慣例,碩士學位是高等教育中的過渡性學位,學制1~2年。歐美國家本科教育一般是培養寬口徑、厚基礎的通才。碩士則是從“通才”通向專業型人才的中間階段,學生獲得學位后可以選擇攻讀博士,走學術研究的道路,那就要做論文,就是論文碩士;但多數學生都選擇直接從事專業工作,一般不需要寫論文,修夠學分即可,是課程碩士。培養研究型、學術型人才的任務主要放在博士教育階段。
而中國碩士研究生教育的目標很長一段時間內都定位在培養學術型人才上。據介紹,1978年剛剛恢復學位制度的時候,全中國碩士生招生人數只有幾百人。當時沿襲的是前蘇聯的學位體制,學士和碩士的培養目標都定得很高,本科階段擔負了培養專業人才的任務,而碩士階段則擔負了培養創新型高級研究人才的任務,學生畢業后一般都能進入科研院所和高校。
如今,全中國一年的博士生招生數量就將近5萬人,碩士的年招生人數更是增加到了30萬人。隨著博士培養規模的增大,碩士生的就業去向自然而然拓寬了,大量碩士涌向應用型崗位,從事實際工作。“三年改兩年實際上是對學士、碩士、博士的培養目標和功能重新進行定位。”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家勞凱聲說。
同時,眾多教育專家都認為,縮短碩士學制是大勢所趨,不過,這項改革不能操之過急,既不能一刀切,也不能一窩蜂。(原春琳、樊未晨)
特約編輯 故國晚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