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4年,越來越多的青島企業將在適應WTO的規則中實現新的嬗變。
行走在入世第三年路上的中國,仍是一個成長中的少年,一方面他要根據自己的特點塑造個性,另一方面,又必須將自己納入一個并不熟悉也沒有太多歷史傳承的規則之中。他的成長充滿了與周圍環境的交流互動及至磨擦。他要以鮮明的個性在既有的規則中游刃有余,則必須臥薪嘗膽,甚至削足適履,成長是艱辛的,也因之外界的善意和理解對他彌足珍貴。———摘自《望》周刊
入世兩年,青島有五大變化
2004年青島仍將高速發展
不久前,中國海洋大學管理學院教授韓立民給學生講了一堂課,主題是“中國入世兩年來的變化”,他說,入世兩年,中國社會發生了諸多重大變化,如市場化改革步伐加快、企業競爭進一步加劇、金融改革提速、政府職能明顯轉化、民營企業地位提升等。他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用青島的實際情況詮釋了入世兩年來青島發生的重大變化———
其一,青島市經濟發展提速:去年青島 G
DP增幅從上一年的14.6%上升到15.9%;實際利用外資增幅從前一年的48.8%上升到68.8%;進出口增幅分別從11.3%、7.4%上升到21.8%、33.3%。外向型經濟的快速增長成為青島
G DP增長的強大拉動力,而外向型經濟的發展與中國入世有直接的關系;
其二,外資金融機構進入青島,目前已有8家外資銀行在青島布點,其中5家營業機構、3家辦事處。內資銀行壓力加大,中外銀行業的競爭已經全面展開;
其三,企業競爭加劇,在青島最明顯的就是內外資零售業的激烈競爭,在家樂福、佳世客、百盛等外資大商業的沖擊之下,個別內資大商場有逐步萎縮的態勢,與此同時,近兩年進入青島的一些外資商場也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步履維艱;
其四,政府職能明顯轉化,青島市政府近年來對行政審批制度進行改革,共砍掉了878項市一級行政審批事項,比改革之前縮掉了三分之二,政府職能從管理型向服務型轉變。
其五,民營企業地位上升,我市民營企業開始從傳統的商貿、餐飲等流通服務業向電子商務、現代物流、計算機及信息服務等現代服務業以及市政、公用事業、教育、衛生等領域拓展。在全市擁有自營進出口權的企業中,八成以上是民營企業。這些都說明民營企業在我市經濟生活中所擔當的角色越來越重要,地位越來越高。
韓教授說,入世兩年拉動了我國經濟快速發展,這一點從青島的變化中可以清楚地看到。預計2004年,由于受出口退稅和出口基數偏大等因素的影響,我市外貿出口增幅將會放緩,而伴隨著進口關稅門檻的降低,我市外貿進口增幅將會加大,我市經濟將承接2003年的發展勢頭,繼續保持良好的增長態勢。
服務貿易參與全球同行業競爭
2004年行業不同感受不同
去年11月份,全國機電商會在青島召開行業會議,商討機電產品在國際市場上如何應對反傾銷的問題。這次會議吸引了來自歐洲、美洲等許多國家的律師,北京、上海等國內律師也云集青島,大家在爭奪法律服務市場上一塊新鮮出爐的大蛋糕:應訴反傾銷調查案。
青島文康律師事務所的孫芳龍律師說,他親歷著一種全新的開放的市場———在這個市場上,本地的、外地的、國內的、國外的律師,大家在同一個平臺上競爭,誰掌握了
W TO的法規,誰就有發言權。
2004年,服務業將面臨大的變動,從今年開始,外資進入我國增值電信和尋呼業務將取消地域限制,外資比例不超過50%;保險業在允許設立獨資非壽險公司的基礎上,今年內將取消地域限制;證券業將對外資開放證券投資基金管理公司和證券公司……
在青島服務業領域,2004年會遭遇哪些沖擊?有電信業界人士說,2004年允許在北京和廣州設立合資企業,這對青島沒有什么影響;有零售業界人士說,青島零售業對外開放程度已經很高,即使2004年進一步放開一些服務領域,也不會對青島市場產生多少波動;銀行業界人士說,2004年開始,中外銀行間全方位競爭開始了,青島銀行在這一年里要經歷內部改革的壓力;有保險業人士說,外資保險公司優勢在于管理先進,而我們的優勢在于熟悉本地情況。真比拼起來,勝負難料。
專家人士指出:在銀行業,2006年允許外資銀行在全國范圍內對所有中國客戶提供本幣服務,必然促使國內金融改革提速,向縱深發展;在零售業,5年內中國大中城市的市場格局為:外資大型流通企業成為市場份額主流,中國大型商業流通企業和中小流通企業占市場份額小部分;在電信業,入世第三年,國內電信企業內部競爭加劇,同時將面臨國外電信巨頭的沖擊……
青島企業遭遇反傾銷
2004年反傾銷案件仍會上升
世界最大的手推車生產企業———青島泰發集團最近在美國受到反傾銷調查,如果“罪名”成立的話,美國將對該公司出口美國的手推車施以472.5%的懲罰性關稅,這也就意味著這家最大的手推車企業將不得不放拋美國市場。對此,泰發集團有關人士說,已經請了美國律師,要打這場洋官司。
在過去的兩年中,涉及電視、果汁、紡織品、家具等諸多行業的青島出口企業遭遇了反傾銷。
“對于青島企業來說,遭遇反傾銷調查都是很頭痛的事,一來都是第一次,是入世后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沒有經驗;二是不了解國際規則,不會利用規則保護自己;三是反傾銷案子一打就是沒完沒了,巨額的律師費讓人望而卻步。但不打又不行,不打就等于自動放棄市場。”青島文康律師事務所的孫芳龍律師說。
“2004年是美國總統大選年,每當這種時候,中美貿易磨擦會增多,中國出口企業面臨危機。”不久前到青島訪問的著名經濟學家厲以寧如此預言今年的出口形勢。也就是說,今年,會有更多的企業更多的產品在出口路上要歷經磨難。
如何應對?兩周前應邀到青島講學的 W
TO前副總干事長安德魯·司徒藍先生建議中國企業,為了防止在反傾銷案中受到不合理待遇,中國出口企業需要正確地做好經營記錄,能夠反映實際價格和成本的記錄在應訴中非常重要,因為調查人員都要采用出口企業自己的記錄,這些記錄還要包括攤銷、折舊以及其它開發成本等,并要按照所在國家公認的會計準則進行記賬。但從根本上解決中國出口企業所遇到的貿易壁壘問題,中國有三個基本選擇:一積極尋求入世議定書所賦予中國的權利;二尋求全面改變中國在美國及其它國家的貿易地位;三尋求改變
W TO協議,在談判桌上修改目前的反傾銷協議。
記者還了解到,包括青島南南食品有限公司在內的5家蘋果汁出口企業贏得了反傾銷戰中“罕見”的成功,他們告倒了美國商務部,讓自己的產品零關稅進入美國市場。在此過程中,該公司成立了
W TO法規學習班,他們利用規則保護了自己。
青島出口企業在反傾銷的斗爭中成長著、成熟著。
私家車時代“提前”到來
2005年汽車市場告別“特權”
私家車時代提前到來了。
2003年青島市新注冊的機動車總數為5萬輛,其中私家車占絕對多數;福州路上一車行的售車小姐說,現在一個月的售車量超過了她過去一年的銷售總量;目前每天報名考駕照的人數為三百余人,是去年同期的三倍;面對大街小巷猛增的小汽車,交警部門積極應對,解決停車難問題成了當務之急……
有識之士指出,這是入世關稅減讓對國產車刺激的結果。為了應對來自 W
TO的挑戰,中國汽車業主動降價,并推出款式新、質量好的新產品,刺激了中高收入消費者的購買力,于是汽車社會呼嘯而來。
對我國進口小汽車價格起決定作用的配額管理,到2004年底將被取消,也就是說,2005年以后,進口汽車將不受配額限制,配額一旦取消,目前進口車與國產車的市場格局必將充滿變數。
青島鑫泰達汽車銷售公司副總經理張超為我們“預示”了未來一至兩年內青島汽車銷售市場將出現的風云變幻———
“多少年來,有配額的人不一定賣汽車,賣汽車的人不一定有配額,汽車市場更像一個特權市場。但到2005年,對于汽車經銷商來說,是解放了,是松綁了,沒有配額限制,大家平等了,這是汽車市場上的一大喜訊。但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取消汽車進口配額,也給汽車經銷商帶來憂患。這種憂患不像入世之初,人們所預言的那樣,是進口車對國產車的沖擊,事實上,進口車會自動回避國產車的鋒芒,以拾遺補缺的方式進入中國市場。因為車型不發生碰撞,價格也不會發生碰撞,所以人們所期待的汽車價格大跳水的局面也不會出現。問題是,島城汽車經營者之間的碰撞會愈演愈烈。與2003年新車出得快、價格降得猛的局面相比,2004年新車型不會那么多,降價也不會那么亂,市場會趨向理性,服務質量、品牌意識、企業文化都將是決定勝負的關鍵所在。對于汽車經銷商來說,2004年依然會很累。”
正在覺醒的規則意識
入世,首先規范的是市場,進而規范了市場人,最后它將對中國人傳統的思維方式、行為方式產生深刻的影響。
“過去,我們的習慣性思維方式是先出去再說,只要能出口,只要有訂單,細節的事宜考慮得少,在與外商做生意時我們是粗線條的。”海信集團出口部經理王亮對于近年來自己以及企業的變化感觸挺深。“但現在,我們事先準備好了周密的文本文件,雖然一開始比過去多花費一些時間和精力,但一旦做起來,有章可循,隨意性少了,規范性強了,越做越發現,規則與規范真是好東西。”
王亮2000年大學畢業分配到海信集團,從2000年至今,短短的四年正是海信出口突飛猛進的4年,海信的自營出口額在這幾年中從三四百萬美金猛增到1億美金,出口地區也從最初的南非擴大到中東、歐洲、美洲、澳洲等世界各地。
中國彩電是反傾銷的重災區,在貿易磨擦中,每個中國人、每個中國企業都會反思。
“從客觀上說,外國同行人為設置壁壘,抵制中國產品是原因之一;從主觀上說,中國同行之間無序競爭,損害了‘中國制造’的國際聲譽,也是一個原因。還有就是,我們對
W
TO的規則不了解,在我們的經營活動中也缺少按規則辦事的自覺意識,所以一旦被起訴,我們缺少法律依據,缺少證據。經歷反傾銷調查之后,我們體會到我們的會計制度應該盡快地與國際接軌。總之,對外要講規則,對內要有規范,這應該是
W TO對我的教育。”王亮說。
在海信集團的一間會議室里,墻上貼著一些員工之間溝通的原則,比如如何傾聽、如何發言等等,對一些非常細小的言行予以明文規定。王亮說,過去他們會貼上“大干一百天,創匯多少萬”之類的豪言壯語,而今對于海信人來說,細節的規范更加重要。
王亮說,他是新海信人,像他這樣對國際規則有著認同感,同時渴望通過自我調整來適應經濟全球化的中青年一代在海信大廈里隨處可見,在香港路的商務圈里隨處可見,在島城的企業、機關、學校、醫院等等隨處可見。
農民,在傳統生存方式中蛻變
2004年農產品出口形勢不樂觀
與其他地方的農民相比,青島農民與國際市場、與 W
TO的關系更加緊密,因為青島已經成為全國農產品出口的重要基地。青島的水產品、畜產品中的禽肉、乳品、鮮蛋、兔肉出口分別占全國的16%、14%、22%、17%和57%。
在大步邁向國際市場的同時,青島農民,作為一種職業、一個社會階層、一種傳統的生存方式,其“消失”速度也快于其它地區。因為,一,青島郊區經濟已經由過去主要靠農業支撐,轉變為靠投資拉動和二三產業支撐,目前,青島郊區二三產業占
G
DP的比重已經達到85.6%;二,農業已經由過去單純靠傳統種植業為主,向高效種植業和畜牧、水產業并重的外向型、市場型農業轉變。目前,畜牧、水產占農業總產值比重接近60%;三,農民就業和增收渠道正由過去以一產為主,轉向以二三產業為主。目前,全市郊區已經有139萬勞動力轉移到二三產業,占農民總數的54%。應該說,以上三大轉變是歷史發展的必然,
W TO無疑是促進了這種轉變。
上個月,青島市委市政府下發了《關于統籌城鄉發展增加農民收入的決定》,該文件將進一步加快青島城鄉一體化的進程,加快青島農民的市民化進程。
從全國情況來看,在未來二三年內,農產品進口關稅進一步降低;糧食等重點農產品進口關稅配額將在2004年達到最高水平;2006年起,我國將全面放開植物油進口,所有這些都表明,入世對農業的壓力將逐步顯現。
對于青島這個農產品出口基地來說,以貿易技術性措施為主的“綠色壁壘”一直是制約我市農產品出口的重要障礙,2004年形勢不容樂觀。據目前信息,從今年4月份起,日本新通過的《種苗修正案》將開始正式實施,我市引進日本種苗種植加工出口的水果、蔬菜、花卉及食用菌等農產品,很有可能遭遇出口嚴重障礙。
“什么時候我們不再受綠色壁壘的困擾,什么時候我們的農產品生產水平就有了質的飛躍。”市畜牧服務中心畜醫藥政處處長陸紅說:“我們的農產品要進入國際市場,必須按照國際市場的標準生產,而目前我們的農產品生產水平與國際市場的要求還有一定的差距。現在正在進行的對農產品出口企業從原料種植、飼養到加工出口等系列環節的達標活動,就是一個從根本上提升農業的過程。”“經營模式的創新是中國農業立足國際市場之根本所在。”青島九聯集團深刻體會到了這一點。這個從一個村辦磚瓦廠發展成農產品加工出口的龍頭企業,正是經歷了一個從提高產品質量到管理升級,最終實現組織結構的根本性變革的過程。也許,這也正體現了
W TO的“倒逼”作用。
2004年中國入世第三年承諾的部分內容
一、貨物貿易的承諾
外貿經營權:
1.全資中資企業獲得對外貿易經營權的最低注冊資本降至100萬元人民幣。中國已于2003年8月1日提前兌現承諾,并對西部地區給予優惠到50萬元人民幣。
2.外資占多數股份的合資企業獲得完全的對外貿易經營權。這意味著所有的外資企業都擁有完全的對外貿易經營權。
進口關稅: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議定書有關農產品和工業品關稅減讓表規定,關稅總水平由2003年的11.5%降低到2004年的約10.6%,其中工業品由10.6%降至約9.8%,農產品由17.4%降至約15.8%。將有3000多種進口商品根據承諾不同程度地降低關稅,信息技術產品等部分進口商品將降至零關稅。
二、服務貿易的承諾
通訊服務:國內及國際基礎電信業務:允許在廣州和北京設立中外合資企業,沒有數量限制,并在上述城市內或城市間提供服務,外資比例不超過25%。
建筑及相關工程服務:允許設立外商獨資企業。
分銷服務:
1.傭金代理服務、批發服務(煙草和鹽除外):允許從事圖書、報紙、雜志、藥品、農藥和農膜的分銷服務,但不允許從事化肥、成品油、原油分銷。除此之外,取消限制。
2.零售服務(不包括煙草):允許從事藥品、農藥、農膜和成品油的零售,但化肥零售除外。超過30家分店的銷售來自多個供應商的、不同種類和品牌商品的連鎖店,如銷售以下產品:糧食、棉花、植物油、食糖、汽車、圖書、報紙、雜志、藥品、農藥、農膜、成品油、化肥,不允許外資控股。
3.特許經營:取消限制。
4.無固定地點的批發或零售服務:取消限制。
租賃服務:允許設立外資獨資子公司。
金融服務:
1.銀行業:人民幣業務:除已承諾開放的上海等12個城市外,繼續開放昆明、北京和廈門,允許外資金融機構向中國企業提供本幣服務。證券服務:從事國內證券投資管理業務的中外合資公司中,外資比例可以達到49%,允許外國證券公司設立合資公司,外資比例不超過1/3,合資公司可以(不通過中方中介)從事
A股的承銷, B股和 H股、政府和公司債券的承銷和交易,基金的發起。
2.保險業:壽險:取消地域限制,允許合資壽險公司向外國人和中國公民提供健康險、團體險和養老金/年金險服務。非壽險:取消地域限制。保險經紀:取消地域限制。外資比例不超過51%。再保險及法定保險:強制分保比例為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