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教育的情況先不要說了,你能不能先說說高校畢業生的就業情況?據我所知,現在有20%的大學生畢業后找不到工作,這就是50萬人啊!照此發展下去,將來可能就是七八十萬人。問題很嚴重!”
全國政協副主席徐匡迪接過教育部高教司副司長葛道凱的話頭,后者正應詢介紹我國高等教育的情況。
10日上午的全國政協機關第九會議室里座無虛席,全國政協委員、教育界專家、新聞記者,以及教育部、人事部、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的官員,正就“關于以就業為導向促進我國高等教育改革與發展問題”的提案舉行協商辦理座談會。
葛道凱頓了一下說:“就業問題還是由我們學生司的陳處長專門解釋一下。”
此前,盧強等委員先后發言,問題直指當前社會廣泛關注的高校畢業生就業難問題。
教育部學生司的陳曦處長介紹說:“形勢確實比較嚴峻。去年,全國新增高校畢業生212萬人,到年底還有近20%沒有找到工作。”“大學生就業難歸根結底是因為當前高等教育的發展不能適應經濟、社會的發展。計劃經濟時代,教育是國家的事,就業也是國家的事;現在,教育還是國家的事,就業成了個人的事。教育部門、高校還是按照老樣子辦學,大學生畢業后找不到工作,不找國家找誰?”賀大經委員說話時有些激動。
“我同意賀委員的觀點。”朱永新委員說,“目前,我們國家還沒有形成面向市場辦學的機制,高校主要是對教育部門負責,而不是對學生負責”。
一連串的問題揭示了當前高等教育體制的弊端,委員們低聲議論,官員們側耳傾聽,記者們飛快地記錄著,場內氣氛緊張而熱烈。
一直忙著低頭記錄的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培訓司司長于法鳴要求發言,他說:“教育體制要改革,大學生也要轉變就業觀念。目前,社會上還是有許多空閑崗位適合大學生就業,比如民營企業、公共領域。”
“我提個建議。”劉榮漢委員說:“教育部門在管理上要轉變職能,高校在辦學上要轉變思路,大學生在擇業上要轉變觀念,用人單位有什么要求我們還不知道。我建議,下次也請他們來談談。”
一席話,贏得大家的廣泛贊同,委員們紛紛點頭稱是。
新華社記者張曉松(據新華社北京3月10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