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三十,萬家團聚,可是還有很多老人要獨自度過。
北京市社區服務中心首次推出了“親情•關愛———96156陪伴大年夜”活動,計劃募集1000名社區志愿者,與城八區的1000位身邊無親人陪伴的60歲以上老人結成對子,陪伴他們度過大年夜。時間為2004年1月21日(大年三十)晚上17時到21時。目前,已經有至少500名志愿者報名。
【冷大媽】獨自一人過了28個大年夜
冷靜大媽今年82歲,住在蒲黃榆一里6號樓,自從老伴去世后,她就再沒有一個親人。去年12月31日上午,她在那間十幾平方米的房間里說,她已經獨自一人過了28個大年夜。
冷大媽每天就只吃一頓飯,拍根黃瓜,煮點米飯,這樣湊合了近三十年,“過年也就和平常一樣過,就是晚上看看聯歡晚會。”她已經記不清有多久沒有包過餃子了,由于患有風濕性關節炎,老人手腳嚴重變形,活動很不方便,根本捏不緊餃子皮,“包餃子就是喝菜面疙瘩湯,”冷大媽說,喝這樣的湯,她心里很難受,總覺得自己不中用,所以就不再包餃子了。
冷大媽說,她這小屋子里,難得來個人,每天下午17時,她就上床睡覺了。“都怪這名字,姓冷,叫靜,誰和我來往啊!”
兩名社區志愿者到時候將到冷大媽家給她包餃子,陪她度過一個熱熱鬧鬧的大年夜。
【志愿者】“只是舉手之勞”
蒲黃榆第二社區的王嘉斌是負責陪伴冷大媽過大年夜的志愿者之一,52歲,是個大家族的成員,他估計過年家里少說也得有個二十來口,“這么多人,少我一個也沒感覺!”王嘉斌說,他家離冷大媽家也就幾分鐘的路,抽出幾個小時陪陪她,幫她打掃打掃衛生,包包餃子,“咱也做不了更多,都是舉手之勞,比在家要干的活少多了,可以回去吃現成的呢!”
王嘉斌的愛人和孩子對他的舉動很支持,王嘉斌笑稱,“人家比我覺悟高,她做了幾十年的黨支書!”
居委會主任徐長秀說,轄區共有6名孤寡老人,目前報名要求陪伴他們過大年夜的志愿者已經有12位,“他們需要關心,不只是在大年夜這晚。”
【北京市社區服務中心】志愿者已超過500人
據北京市社區服務中心工作人員王璇介紹,這次活動的主要內容是,在2004年1月21日(大年三十)晚上17時到21時,組織志愿者上門陪伴春節期間身邊無親人的老人,和他們一起度過猴年的大年夜。目前,報名參加該活動的志愿者已經超過500名。
王璇表示,考慮到是第一年舉辦這樣的活動,又是在大年夜,組織1000名志愿者是個比較實際的目標,這些老人平時都是所在街區負責照顧,也許實際參與活動的志愿者要高于這個數。參加該活動的女性志愿者年齡應在18—50歲,男性應在18—55歲,此外,志愿者還需經過所在居委會考核。
王璇解釋,由于老人活動不方便,志愿者需要去老人家中陪老人過年。
【相關鏈接】北京有四萬義工
據北京市社區服務中心工作人員王璇介紹,社區服務中心為熱心市民和需要幫助的人群搭建一個平臺,通過招募義工服務社會。目前志愿加入義工行列的市民已達四萬人,他們主要配合各街道、居委會舉行的一些志愿服務活動。
義工的服務項目包括九個方面:助老服務、法律援助、熱線信箱、社會調研、青年服務、環保服務、學生服務,外語服務。市民可以根據情況自愿加入一個或多個小組。
老人要精神贍養
北京市婚姻家庭研究會的另一項調查表明,隨著城市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對精神贍養的需求越來越強烈。但是許多青年人的養老觀還是傳統的,普遍忽視了與父母的精神交流和心理慰藉。在北京市贍養案件中,有25%的當事人要求子女予以精神贍養。新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