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格暴漲100%” 美正式取消對中國小額包裹免稅政策
從5月2日起,美國取消對中國小額包裹免稅政策正式生效,所有價值不超過800美元的小額包裹都要被征收關稅,這讓習慣網購的美國普通人面臨不小的難題。現在他們點擊“下單”后,等待的不再只是快遞,而是購物車里不斷上漲的金額和愈發緩慢的物流通知。
根據《華爾街日報》5月2日報道,這項變化影響巨大,因為僅在2024財年,就約有13.6億件包裹以這一方式進入美國,其中大部分來自中國跨境電商平臺。路透社稱,此舉迫使一些電商平臺被迫重組物流體系,提高商品售價,并加速在美國建設本地倉庫,以避免高關稅的直接沖擊。同時,一些外國品牌已經停止向美國發貨,而一些中小企業甚至選擇退出美國市場。據彭博社進一步指出,一些電商平臺的部分產品價格上漲幅度超過一倍,用戶在社交平臺上普遍抱怨發貨延遲。
而一些美國本土企業也正在做出調整。《華爾街日報》披露,美國某鞋類品牌將其庫存從加拿大轉移至美國本地倉庫,因為一雙原本售價175美元(編者注:約等于1272元人民幣)的中國制造運動鞋,如今若經過加拿大發貨,將承擔超過300美元(編者注:約等于2181元人民幣)的稅費。不僅是企業,消費者也正在感受到壓力。因為他們看到了明顯的價格上漲,而專家也指出,這項政策對低收入家庭的影響尤其明顯,因為他們更依賴價格較低的跨境電商商品,比如衣服、生活用品和小型電子設備等。
卡托研究所研究員帕卡德在接受當地媒體采訪時指出,這項政策表面上是對中國強硬,實際上是在給美國消費者漲稅,他指出:“這意味著更高的價格、更慢的物流,消費者正在為這項政策買單。”
該政策可能令企業和消費者每年合計損失高達470億美元,首當其沖的受害者是低收入群體。同時,這一政策還將給美國海關系統帶來嚴重壓力,可能導致清關時間延誤。而牛津經濟研究院的一份估算認為,若美國政府想要對所有小額包裹逐一清關征稅,至少需要新增數十億美元的預算來擴建系統和增加人手,否則將面臨全國性的口岸積壓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