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項精品力作獲評青島社科優秀成果獎
171項精品力作獲評青島社科優秀成果獎
30年來累計評出優秀成果4000余項,為促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智力支持
哲學社會科學是推動歷史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創新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實施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工程,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自主知識體系。
立時代潮頭,發思想先聲。去年以來,青島市社科聯扎實推進青島市第38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評審工作,從419項申報成果中評選出優秀成果171項,其中一等獎20項、二等獎55項、三等獎96項。獲獎成果緊緊圍繞中國式現代化進程的重大命題,聚焦哲學社會科學各領域研究前沿,立足青島經濟社會發展實際,充分展現了青島在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進程中的新探索、新實踐。
青島市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是市委、市政府設立的青島社科領域的最高成果獎,始于1985年,30年來累計評出優秀成果4121項。作為青島社科成果的最高獎勵,社科優秀成果評獎發揮著導向和引領的重要作用,是推出精品力作促進成果轉化的平臺、整合學術資源的抓手和培養優秀人才的陣地。
探索理論創新,鑄就學術高峰
此次評選出的社科優秀成果,基礎理論研究與應用對策研究成果豐碩,許多原創性、學術含量高的研究成果脫穎而出,成果涵蓋了大部分學科,涉及青島市大部分高等院校、科研單位和部門。這些成果不僅在學術上具有創新性,還為青島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論支撐。
例如《利率市場化能降低企業營運風險嗎?——基于融資約束和企業金融化的雙重視角》《董事網絡距離與公司股票投資的“近鄰偏好”》《金融風險跨境傳染與宏觀審慎政策協調》等獲獎成果聚焦經濟社會發展,拓展了理論研究的邊界,為政策制定和調整、區域經濟發展和企業決策提供了理論支持;《宋型文化視域下的宋代詠史詩研究》《破局與轉型——市場經濟與中國廣告業變革》《“儒道互補”美學史觀研究》等獲獎成果注重厚積薄發,從不同角度豐富了文學研究的視角,打破了傳統的研究模式,促進了跨學科研究的發展,深化了社會文化互動關系,推動了文學理論創新。
堅持經世致用,服務發展大局
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研究和回答時代問題,是哲學社會科學的重要使命、職責所在和價值所系。此次獲獎成果聚焦國家和省、市重大發展戰略,圍繞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發展壯大海洋經濟、創新驅動和綠色發展、國際經貿合作與共建“一帶一路”等關鍵領域展開研究,具有較強的實踐指導意義,為推動青島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
青島科技大學綦磊等撰寫的《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使用權流轉合同的效力性強制規定研究》,聚焦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流轉合同違法造成合同有效性判斷的難題,完善了相關法律制度,具有突出創造性,相關觀點得到最高人民法院肯定性批示,被載于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決策參考》,在全國法院系統內推廣,實現了高質量成果轉化。《社會信任對環境規制碳減排效果的影響——基于中國281個地級市的面板數據》《共建共治共享理念下推進我國城市社區體育微治理研究》等獲獎成果,對城市發展、社會治理等領域具有重要現實意義。在海洋發展領域,《地方政府何以跟進中央的機構改革——基于海洋機構改革的組織學分析(2018-2020)》《海洋生態災害重大事件處置能力評價及提升研究》等獲獎成果,在優化海洋治理結構、提升海洋生態災害處置能力等方面提供了有力支持,推動了海洋經濟發展。
培育青年人才,點燃創新引擎
青年人才是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發展的生力軍。此次評審在保持獎項等級、獎項數量不變的情況下,在三等獎中設置“青年社科獎”,將“青年社科獎”數量由42項優化為56項,獎勵40周歲(含)以下青年學者的優秀成果,扶持青年社科人才成長。
本次獲獎成果中,第一作者中45周歲以下的青年社科工作者123人,占獲獎總數的71%;40周歲以下的青年社科工作者83人,占獲獎總數的49%,其中副高以上職稱74人,占獲獎總數的43%。青島市社科界人才隊伍的年輕化趨勢明顯,為社科事業的持續發展注入了新活力。
近年來,青島市社科聯持續發力青年人才建設,遴選成立青島市哲學社會科學青年人才團隊156支,入選山東省哲學社會科學青年人才團隊36支,評選出10支青島市2024年度哲學社會科學優秀青年人才團隊。一系列舉措為青年社科人才的成長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和平臺,也為青島市社科事業的未來發展奠定了堅實的人才基礎。
青島市社科優秀成果評獎不斷推動學術創新與學科發展,體現了青島市社科界在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服務國家和地方發展戰略、培養高素質社科人才隊伍等方面的積極探索和實踐。青島市社科聯將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進一步加強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工程建設,不斷提升社科研究的質量和水平,為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推動青島高質量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劉佳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