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省挑大梁·青島走在前 | ?錨定“走在前、挑大梁”,奮力“打頭陣、當先鋒”
錨定“走在前、挑大梁”奮力“打頭陣、當先鋒”
——寫在市委十三屆七次全體會議暨市委經濟工作會議召開之際
時間的長河奔涌向前,奮斗的腳步永不停歇。
2024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的關鍵一年。今年7月,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勝利召開,擘畫了以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宏偉藍圖。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召開前,習近平總書記親臨山東視察,為山東發展把脈定向、掌舵領航,賦予山東“走在前、挑大梁”的重大使命,清晰定位山東在全國發展大局中的坐標與位勢。
青島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東重要講話精神,全面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首要任務,擔當作為、加壓奮進,扎實做好穩增長、提質效、促改革、惠民生、防風險等各項工作,努力在現代化強省建設中“打頭陣、當先鋒”,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取得新進展,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建設邁出新步伐。
黃海之濱,城市拔節生長;膠州灣畔,發展日新月異。站在新舊交替的時間節點,回望即將過去的一年,一路大潮奔涌、波瀾壯闊,令人心潮澎湃、感慨滿懷。
這一年,經濟運行持續回升向好——前三季度,全市生產總值12399.1億元,同比增長5.6%,增速與全省持平,高于全國0.8個百分點,增速居副省級城市前列。
這一年,科技創新活力蓬勃迸發——啟動實施科技強市建設行動計劃,全市科技型中小企業總數達到9777家,高新技術企業達到8650家,規模以上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產值比重已達65.36%。
這一年,產業發展根基不斷夯實——構建“10+1”創新型產業體系,入選2024先進制造業百強市榜單、位列第6位;今年前11個月,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4%。
這一年,對外開放優勢持續拓展——深入實施上合示范區擴能行動,深化自貿試驗區提升戰略,被確定為“2024—2025上合組織旅游和文化之都”。1至11月份,全市外貿進出口總值8306.5億元,其中出口4781.3億元,增長10.8%。
這一年,海洋經濟特色更加彰顯——前三季度,海洋生產總值完成4026.5億元,同比增長7.9%,分別占全國、全省海洋生產總值的5.2%和30.1%,140個海洋重點項目完成投資380億元、開工率96%。
這一年,城市綜合品質顯著提升——連續5年登上“2024最具幸福感城市”(省會及計劃單列市)榜單,前11個月,全市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比重達74.6%。
……
走過千山萬水,仍需跋山涉水。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的收官之年,也是將全面深化改革推向縱深的關鍵之年。站在承前啟后的關鍵時刻,市委十三屆七次全體會議暨市委經濟工作會議召開,總結2024年經濟工作,部署2025年工作,就是要動員全市上下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習近平總書記對山東、對青島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上來,全面準確把握當前經濟形勢,切實增強信心決心,積極克服困難挑戰,努力把各方面優勢因素轉化為發展實績,匯聚起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建設的磅礴力量,扎實推動高質量發展,奮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青島實踐。
堅持以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
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式現代化要靠科技現代化作支撐,實現高質量發展要靠科技創新培育新動能”,深刻闡明了科技創新的戰略先導地位和根本支撐作用。今年以來,青島充分發揮在資源稟賦、產業基礎、科研條件等方面優勢,堅持“立足我所有、用好我所能、突出我所長、補齊我所短”,系統謀劃、一體推進科技創新與產業體系、企業主體、海洋特色、教育發展、人才支撐,不斷塑強高質量發展新動能、新優勢。在世界知識產權組織2024年全球百強科技集群榜單上,青島升至全球第20位、全國第8位,成為近五年國內位次躍升最快城市。
抓好頂層設計,市委、市政府高規格召開科技創新大會,發布《深入推進科技創新加快建設科技強市行動計劃(2024—2028年)》,配套出臺成果轉化、海洋科技、研發投入等一系列重點領域專項舉措,打出了推動科技創新發展的政策“組合拳”。完善創新平臺體系,嶗山實驗室發揮海洋科技創新“總平臺、總鏈長”功能,加強深海開發、海洋觀探測等領域科技攻關;圍繞海洋、信息、材料等領域新爭取全國重點實驗室3家,新獲批30家省重點實驗室、總數達到71家。育強企業創新主體,實施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能力提升工程,全市科技型中小企業達到9777家,高新技術企業達到8650家;面向全省復制推廣“云端研發”模式,注冊“云上研發中心”企業超過8000家。加力科技成果轉化,開展科技成果轉化提升專項行動,建立成果跟蹤對接機制,組建52個服務專班,征集成果3200余項;發布深化科技成果轉化創新改革十條措施,加速科技成果向新質生產力轉化。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產業是國民經濟基石。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發展新質生產力,對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提出了更為迫切的需求”。今年以來,青島堅定不移大抓產業、抓大產業,聚力推進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對全市重點產業特別是先進制造業發展進行認真研究謀劃,提出構建“10+1”創新型產業體系。具體推進中,每一個產業都明確了牽頭市領導和牽頭部門,產業方向更加聚焦、細分賽道更加精準、產業體系更加協調、責任分工更加優化。同時,注重把握發展的先后時序和側重點,對不同賽道分批、分類進行培育布局,做到了精準發力、梯次發展。
聚力優先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等先導產業。青島市集成電路產業園不斷擴能提質,北方華創山東區域總部、勝科納米北方總部等5個項目投產,園區內已落戶40個重點企業,設立11支總規模215.32億元的基金,基本形成從設計到材料、設備、制造再到封測、模組的全套產業鏈。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方面,立足建設國家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青島引進了“AI+制造”第一股創新奇智、全國首個視覺算法商城極視角、行業領先的智慧城市企業以薩技術等垂直領域人工智能企業總部落戶,青島市人工智能產業園已集聚相關企業200余家,年內產業規模將達350億元,算力規模達到1900P。
聚力突破發展生命健康、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低空經濟、綠色能源、智能裝備等新興產業。青島生命健康科技高端智造產業基地一期項目順利完成封頂,已簽約華科先鋒、百洋大騁、五維康、百年康健等醫療器械智造行業頂尖企業;《青島市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24—2027年)》發布,成立青島市動力電池產業創新發展聯盟;順豐集團、青島地鐵、青島慈航機場聯手打造開通中國北方首個低空物流航線(青島—北京),《青島市促進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印發,到2026年,全市低空經濟產業規模突破200億元;青島首個海上光伏項目——總投資102億元的中電建海上光伏項目正式獲得國家批復,12月27日,中電建青島即墨海上光伏項目海上部分開工建設。前三季度,青島新能源發電裝機達到580萬千瓦,占比達到52%;青島牽頭的青煙威船舶與海洋工程裝備集群及青島儀器儀表集群入選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
聚力提質發展智能家電、高端化工與新材料、現代輕工等優勢產業。青島市智能家電集群集聚了2200余家上下游企業,52家國家級研發創新載體,產生了17家國家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產品);在全國678家化工園區中,平度新河化工產業園綜合競爭力排名第80位,青島董家口化工產業園位列第87位;青島啤酒年產100萬千升高端特色啤酒生產基地開工,益海嘉里二期項目加快建設,投資30億元的瑞幸咖啡創新生產中心項目建設正式啟動……
海洋是高質量發展戰略要地。青島因海而生、向海而興,海洋是青島最大的特色和優勢所在。深度融入海洋強國戰略,青島向海圖強步履鏗鏘。今年出臺了建設引領型現代海洋城市意見、行動方案和遠景規劃,勾畫出經略海洋宏闊愿景。加快構建現代海洋產業體系,培育壯大海洋裝備、海洋藥物和生物制品、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海洋新能源等新興產業,加快發展深海開發、海洋電子信息等未來產業,改造提升現代漁業、港口航運、海洋文旅、海洋化工等優勢產業,提升產業附加值和競爭力。前三季度,全市海洋生產總值完成4026.5億元,同比增長7.9%;今年以來,140個海洋重點項目完成投資380億元,新簽約海洋項目153個,總投資951億元。
服務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城市推動經濟增長的“主動力”、吸納就業的“主渠道”、擴大投資的“主平臺”、促進消費的“主陣地”。推動服務業高質量發展,是市委、市政府立足我市基礎條件和產業優勢,聚焦提升城市服務功能、促進產業結構升級、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作出的重要部署。今年2月,市委、市政府召開全市服務業高質量發展大會,發布青島市加快現代服務業高質量發展體系及推動服務業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措施,對推動服務業高質量發展進行全面部署。今年前三季度,全市服務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5%,占全市生產總值比重63.7%,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52.0%;生產性服務業增加值4667.8億元,同比增長5.8%。
堅持以改革開放增動力添活力,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開放
改革開放是決定中國式現代化成敗的關鍵一招。習近平總書記親臨山東視察時,要求“在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上勇爭先”。
發展道路上的問題,只有用改革的辦法才能解決。今年9月召開的市委十三屆六次全體會議,審議通過了《中共青島市委關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在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上當好排頭兵的意見》,提出397項重要改革舉措,全面部署我市經濟、民主法治、文化、社會、生態、安全、黨的建設等各領域各方面改革,發出了新時代新征程上青島推動全面深化改革向廣度和深度進軍的動員令。
持續推進國家重大戰略。上合示范區深入開展擴能行動,加快推進國際物流、現代貿易、雙向投資、商旅文交流發展“四個中心”和上合組織經貿學院建設,累計推出30項制度創新案例。青島自貿片區堅持以制度創新為核心,探索形成32項高質量創新成果,其中2項獲評全國自貿試驗區第五批“最佳實踐案例”,4項獲國家部委推廣認可,26項獲省政府和省級部門推廣認可。
放大經濟體制改革牽引作用。加強新領域新賽道制度供給,編制構建創新型產業體系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實施方案,提出構建“10+1”創新型產業體系;“優化企業家培育生態,全力打造企業家創新創業沃土”等3項案例入選國務院國資委標志性成果清單并在全國推廣;推進民營領軍標桿企業培育三年行動計劃,在全國同類城市中率先出臺地方性法規《青島市中小企業發展促進條例》,45家企業入選山東民營200強;發布《關于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的若干措施》,著力解決優化營商環境面臨的堵點、痛點、難點問題。
聚焦群眾急難愁盼發力。研究制定新一輪城鄉公益性崗位擴容提質、支持家政服務業發展促就業等政策措施;實施中小學教育教學改革三年行動計劃,從課程品質、教學研究、學生素養、教學管理、教學評價、改革保障6個方面,規劃了未來三年中小學教育教學改革的任務書和路線圖;實施醫保職工門診共濟改革,報銷限額比上年提高4倍,截至11月已結算2340.5萬人次、共計24.8億元。
青島立于開放、興于開放。開放始終是青島的鮮明標識和突出特質,已經融入城市發展的“血脈”,成為青島的興市之本、發展之機、活力之源。一年來,青島始終靠開放促進發展,在發展中擴大開放,以更高站位、更大格局、更寬視野擴大開放,全力打造新時代對外開放新高地。今年前11個月,全市實現貨物進出口8306.5億元、增長3.2%,其中出口增長10.8%。
功能區是對外開放的主陣地。青島統籌推進各類功能區建設,聚焦上合示范區綜合改革、自貿區提升戰略、經濟開發區創新發展、綜合保稅區轉型升級,推動開放平臺能級不斷實現新躍升。上合示范區集聚貿易主體超2000家,今年前10個月,對上合組織國家進出口1052億元,占全市的13.9%;2024年已開行中歐班列超1000列。全市7家經開區、5家綜保區貢獻了全市73%的進出口、67%的實際利用外資。
外資結構和質量進一步提升。出臺加大吸引外商投資24條措施,新設外資企業557家,其中高技術外資企業109家、增長7.9%;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到賬外資比重較去年提高22.1個百分點;新加坡托克、法國威立雅等優質外資項目落地,累計吸引179家世界500強企業投資410個項目。
高標準舉辦國際經貿交流活動。組建國際招商專班,赴日韓、新加坡、歐洲、中東等地舉辦經貿交流活動9場,拜訪企業和機構125家,達成68個合作項目,總投資25.6億美元;成功舉辦第五屆跨國公司領導人青島峰會,140家世界500強企業、311家行業領軍企業參會。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民生是最大的政治。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決定》指出,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大任務。今年以來,青島深入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持續完善基本公共服務制度體系,加強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切實解決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1至11月,全市民生支出1083.8億元,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74.6%,青島連續五年上榜“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
就業是民生之根本。青島牢牢抓好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農民工等重點群體就業,實施先進制造業就業支撐行動,出臺就業服務質量提升“32條”、社區就業重點任務“22條”等系列舉措,深化“15分鐘就業服務圈”建設,今年前11個月,全市城鎮新增就業36.61萬人。
教育是百年大計。青島今年推動開工新建、改擴建中小學和幼兒園32所,推動續建完工42所,總共可增加學位約6.59萬個;大力推廣“強校+弱校”“普高+初中”等集團化辦學模式,全市共組建235個教育集團,中小學集團化辦學覆蓋率達到85%。
衛生健康全民關注。青島啟動鄉村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提質提效三年行動,改造服務人口相對聚集的薄弱村衛生室769個;國家區域醫療中心二期(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青島醫院)項目主體封頂,市公共衛生臨床中心、市精神衛生中心紅島院區啟用;接入檢查檢驗結果互認平臺的醫療機構增至690家,完成互認128萬項次,節約群眾就醫費用5885萬元。
城市品質持續提升。青島年內完成433個老舊小區改造,惠及居民13.26萬戶,穩步推進138個城中村改造;重慶高架路、遼陽路快速路完工,跨海大橋高架路二期剩余匝道、山東路—鞍山路立交、唐山路—黑龍江路地道等重要節點提前通車,膠州灣第二隧道、唐山路快速路建設有力推進;優化“全市一個停車場”建設運營,年內新增泊位2.4萬個。
一項項惠民生舉措落地實施,讓生活在這座城市的人們享受到更多民生保障,擁有更多看得見、摸得著的“幸福”。
堅持樹牢實干實績鮮明導向,昂揚干事創業的精氣神
事業興衰,關鍵在人,關鍵在干部。干部的精氣神和工作狀態,直接關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成色成效。
今年5月,市委、市政府召開全市激勵干部擔當作為打頭陣當先鋒動員大會暨高質量發展“亮績賽季”工作調度會,激勵動員全市上下錨定“走在前、開新局”,以更加昂揚的精神狀態奮發進取、真抓實干,隨后出臺《關于進一步激勵保護干部擔當作為在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建設中打頭陣當先鋒的意見》,提出筑牢擔當作為思想根基、以鮮明用人導向引領擔當作為、廣泛發現識別擔當作為干部、大力選拔使用敢擔當善作為干部等十條重點措施,激勵廣大干部干事創業。
今年以來,青島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把高質量開展好黨紀學習教育作為重大政治任務,緊緊圍繞黨紀學習教育目標要求和工作安排,高起點開局、高標準推進、高質量落實。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深刻認識開展黨紀學習教育的重大意義,以學紀知紀明紀促進遵紀守紀執紀,以實干實績檢驗黨紀學習教育成效,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不斷增強黨的創造力、凝聚力、戰斗力。
基層是黨的執政之基、力量之源。青島統籌推進各層級各領域黨組織建設,完善上下貫通、執行有力的組織體系,推動各級黨組織全面進步、全面過硬。緊緊抓住居民小區這一城市治理基本單元和社區治理的前沿陣地,深入開展“黨建引領小區治理、共建社區幸福家園”行動,集中力量解決小區黨組織體系不健全、業委會組建難、公共資源管理不規范等難題。圍繞持續深化拓展“萊西經驗”,優化農村基層黨組織體系,深入推進村級黨組織分類推進整體提升三年行動,抓實村黨組織帶頭人隊伍建設,加強后備力量培育儲備。出臺《加強新時代黨員隊伍體系化建設的意見》,一體推進發展黨員精準化、黨員教育系統化、黨員管理精細化、作用發揮常態化、黨務工作規范化。聚焦破解基層治理“小馬拉大車”突出問題,深入推進專項整治,進一步優化“12345·青訴即辦”訴求解決平臺體系,提高為民辦事能力。
時光步履匆匆,嶄新的一年即將開啟。站在新的起點上,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東重要講話精神,錨定“走在前、挑大梁”,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在擴大國內需求、科技創新、創新型產業、現代服務業、海洋經濟、改革開放、城鄉統籌、綠色轉型、民生改善、安全發展上持續用力,扎實推動高質量發展,奮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青島實踐,為全國、全省發展大局作出新的更大貢獻!(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薛華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