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青島市副市長、公安局局長于瑞波:主動靠前作為,奮力推進公安工作高質量發展
主動靠前作為,奮力推進公安工作高質量發展
訪青島市副市長、公安局局長于瑞波
近年來,山東省青島市公安機關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聚焦加快建設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目標,堅持守正創新,主動靠前作為,奮力推進公安工作高質量發展。近日,青島市副市長、公安局局長于瑞波接受本報記者專訪。
青島市公安機關開展重大活動安保勤務工作。
記者:請您介紹一下,2023年以來,青島公安機關在打造高水平安全、服務高質量發展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
于瑞波:2023年以來,青島公安機關深入開展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不斷鞏固深化主題教育成果,忠誠履職擔當,守護安全穩定,深化警務改革創新,提升城市治理能力,護航經濟社會發展。青島市獲評首批全國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示范城市,青島市公安局獲評省年度優秀市級公安局、市高質量發展綜合績效考核優秀等級和進位顯著獎。
海岸警察支隊民警開展沿海巡邏。
青島公安機關堅決筑牢政治安全防線,打擊治理犯罪成效顯著,高標準建設市、區(市)兩級偵查中心,2023年以來攻堅破獲命案積案18起,“昆侖”“獵狐”行動戰果居全省前列,電詐破案數創歷史新高。社會治安環境不斷優化,刑事警情數同比明顯下降。護航發展大局積極主動,深化戶籍制度改革,實行中心城區“零門檻”落戶。隊伍生機活力全面激發,樹牢實干實績導向,152個集體、504名個人受到上級表揚獎勵,涌現出全國“最美基層民警”馬懷龍等先進典型。
馬懷龍和志愿者一起為困難家庭包粽子。
記者:青島獲評首批全國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示范城市,請問青島公安機關在推進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方面有哪些做法?
于瑞波:青島公安機關按照山東省公安廳“十項重點工作”部署要求,統籌力量資源,推進社會治安防控體系現代化建設。
一是堅持系統觀念,完善防控布局。構建“市周界、主城區、核心區”三道數字防控圈層,拓展機場、地鐵、港航安保體系,織牢織密海岸防控鏈條,全覆蓋建成智慧安防小區(村莊)7510個。
二是突出機制創新,提升運行質效。建立治安防控實戰應用平臺,研發風險預警模型34個,拓展深化“情指行”一體化運行機制,制發風險提示函,有效防范處置風險隱患。
民警入田頭走訪農戶排查化解糾紛。
三是樹牢強基導向,夯實戰略支撐。積極實施主動警務,優化整合28個派出所,布建671個警務室,提升“派出所主防”質效,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培育“金盾志愿者”等平安組織1368個、警保聯控隊伍480支、平安志愿者37萬余名,起底排查化解矛盾糾紛1.1萬余起。
記者:服務高質量發展是公安機關的重大政治責任。青島公安機關在優化法治營商環境、推進公共服務管理方面,有哪些具體舉措?
于瑞波:青島公安機關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主動融入發展大局,積極發揮職能作用,著力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
一是高站位創新制度供給。深化戶籍制度改革,吸引人才人口集聚,中心城區“零門檻”落戶。建立市級移民事務服務中心,往來港澳個人旅游簽注、外國旅游團乘坐郵輪入境免簽便利政策落地實施。
戶籍民警熱情為群眾辦理業務。
二是高質效提升利企服務。出臺優化法治營商環境32條措施,全面推行項目警官負責制,常態開展“問需、問策、問難”,精準對接經營主體需求,前置駐企警務室、流動人口服務站,市級103項、區(市)級97項、鎮(街)級117項公安政務服務實現“一窗通辦”。
三是高標準推進城市治理。青島公安機關牽頭實體化運行交通擁堵治理專班,“一點一策”動態推進堵點治理;高效聯動處置涉旅游輿情、矛盾糾紛,聯合整治交通出行、海上旅游、機場“黃牛”等涉旅游亂象,助力提升城市旅游品質形象。
民警在景區內服務保障群眾游覽秩序。
記者:對于全面深化公安改革、加快形成和提升新質公安戰斗力,您有哪些思考和謀劃?
于瑞波:我們緊緊圍繞公安部黨委、省公安廳黨委部署要求,立足青島區位特點,以深化公安改革為動力,完善“專業+機制+大數據”新型警務運行模式,著力構建與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相匹配的現代警務體系。
一是聚焦新編成,培育新質公安戰斗力。青島公安機關堅持黨對公安工作的絕對領導,突出力量整合、資源聚合、職能融合,發揮專業警種優勢,實現警務效能倍增,夯實基層基礎工作,精準落實“市縣主戰、派出所主防”,構建上下貫通、條塊融合、高效協同的工作格局。
航空警務隊整裝待發。
二是聚焦新機制,塑造新質公安戰斗力。青島公安機關以“情指行”一體化運行機制為牽引,市級層面牽動情指中心、偵查中心、融合作戰中心、智慧公安大數據中心一體聯動,打破部門層級壁壘,強化流程要素銜接,區(市)層面“一個中心”支撐全警,提升警務運行效能和整體戰斗力。
三是聚焦新手段,提升新質公安戰斗力。青島公安機關扎實推進科技興警三年行動計劃,深化智慧公安建設,暢通數據賦能渠道,著眼基層工作所需,加快系統對接融合,聚焦高頻事項場景,優化完善戰法模型,精準賦能風險防范、執法辦案、社會治理、服務群眾、警務管理等全流程全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