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臨近,每天6000斤艾草從青島發往全國各地
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訊 端午節臨近,一款“新式”艾草門掛頻頻沖上熱搜。幾元一把的艾草,搭配上黃金球、菖蒲葉等花材,搖身變成花藝師手中幾十元甚至上百元的艾草門掛,吸引了不少年輕人買單。
小艾草成“搖錢草”。原本是端午節的一個習俗,如今成為青島膠州市洋河鎮的一個農村致富好項目。近日,位于洋河鎮艾山腳下的青島艾山澤豐農業專業合作社迎來了艾草收割季,村民們忙著在林下收割艾草。
放眼望去,生長在樹下的艾草郁郁蔥蔥,長勢喜人。“當前正值艾草出貨高峰期,我們每天都有6000斤的訂單量要出貨,訂單發往昆明、東北等全國各地。”青島艾山澤豐農業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卜欽龍表示。
艾草,別名艾、艾蒿等,屬于菊科蒿屬多年生草本植物,是一種應用廣泛的中藥材,有著極高的藥用和經濟價值,能做成艾條、艾柱、足浴包等產品,市場需求量大、前景廣闊。艾草生長能力非常強,對于生長環境沒有過高要求,是名副其實的“懶莊稼”。
據卜欽龍介紹,艾草種下后可以生長10年,一年能收3茬,一般長到80公分就開始采收。艾草不需要精耕,通過開溝覆蓋的方式進行種植,平時管理粗放,是一個投入少、長期獲益的經濟作物,并且經濟效益可觀。
青島艾山澤豐農業專業合作社與洋河鎮高家瑩村和張家瑩村等村莊達成合作協議,免費為村民發放艾草苗,指導村民種植艾草,艾草成熟后再根據市場價向村民回收。同時,還教授村民制作艾草香包等加工品,讓農民掌握一技之長,實現“家門口就業”。“合作社種植的艾草全部采用訂單種植模式,確保‘種了就能賣出去’。”卜欽龍說。
近年來,合作社充分利用荒山、荒灘來種植艾草,在簡單的收割、分類等初加工之外,還開發出艾草加工品、艾草制成品以及艾草衍生品等三大類10余種產品,深加工提升艾草產品附加值,產品暢銷全國各地。
小艾草飄香鄉村振興路。目前,膠州市共有艾草種植1000余畝,每畝產量約3000斤,年產量高達150萬公斤。不起眼的“小艾草”逐漸長成農村特色“大產業”,成為帶動村民增收、助推鄉村振興的有力產業。(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曹森 通訊員 姜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