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位列第11位!《中國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2024》報告出爐
近日,《中國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2024》報告出爐,公布了中國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TOP100榜單。北京、上海、深圳、廣州、杭州、成都、南京、蘇州、武漢、無錫位居榜單前十。青島位次與去年持平,位列第11位。
資料來源:智聯招聘,澤平宏觀
人才更偏愛哪些城市?
縱觀該榜單,人隨產業走、人往高處走,一線城市京滬深廣依舊穩居榜單高位。這種人才吸引力與城市綜合實力掛鉤,城市越發達、產業越興盛,為不同層次人才提供的舞臺和機遇也會更多,對求職者的吸引力也會越強。
作為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的北京市人才吸引力指數連續多年第一,由于薪資優勢明顯,多元化的產業結構,眾多頂尖高校和科研機構等,北京對求職者保持較高吸引力,人才保持凈流入,近幾年排名占據榜首;上海市經濟體量大且增長穩定,高新技術產業、現代服務業等領域蓬勃發展,吸引大量人才來滬,人才吸引力指數與北京的差距進一步縮小,已經連續第四年名列第2位。深圳、廣州近年位次穩定在第三、第四位。
不過隨著年輕人就業觀念的轉變,近年來一線城市的人才吸引力也正在慢慢降溫,人才聚集速度逐漸放緩。新一線城市反而越來越吸引人才,人才凈流入占比回正。
2023年杭州人才凈流入占比較2022年小幅下降至1.2%,但依舊是凈流入排名前三位的城市。近年來依托互聯網等數字經濟,杭州的產業發展迅速,再加上宜居的環境和相對較高的薪酬,對人才持續釋放極大的吸引力。
成都人才凈流入占比較2022年提升0.3個百分點。作為西部地區中心城市,成都經濟發展較為活躍、文創與電子信息產業發達,引才留才生態構建較好、宜居品質高等。尤其是成都全國率先推行“先落戶后就業”“先安居后就業”,全域布局“蓉漂青年人才驛站”,求職畢業生僅憑面試通知就可申請最長一個月免費入住,對青年人才不斷釋放友好信號,也著實起到了“引鳳來巢”的效果。
南京人才持續凈流入,且占比持續保持穩定。近年南京培育壯大“2+6+6”創新型產業集群,2023年高新技術產業投資同比增長7.7%,高于固定資產投資增速9.6個百分點,拉動相關產業快速增長,規上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上工業產值比重達57.1%。此外,2018年南京實施“寧聚計劃”,后續推出“人才強市25條”“重點產業人才7策”等,并全面升級人才政策體系。根據南京市人社局數據,2018年以來,全市累計新增就業參保大專以上人群超150萬人,在寧高校畢業生留寧率從之前的20%,提升至33%左右。
蘇州地處長三角腹地、距離上海最近,是資源外溢最大受益者,且制造業立市,提供大量崗位吸引人才,近年來蘇州人才呈凈流入趨勢,
武漢人才集聚主因為積極推動“百萬大學生留漢”等引才留才政策實施,落戶門檻繼續放寬,接近“零門檻”,落戶開放度在國家中心城市中最大。2023年,武漢重點實施“英才計劃”等政策,吸引各類人才來武漢就業創業。此外,作為在校大學生數量全國第三的城市,武漢留漢人才明顯增加。2023年大學生留漢就業創業30.6萬人,超額完成“學子留漢”工程計劃(每年10萬人)。
無錫繼去年首次榮登前十榜單后,今年蟬聯第十位。人才流入無錫主要因集成電路等產業發展迅速,且為與同梯隊城市相比,無錫工資較高,生活成本相對較小。根據無錫市政府數據,2023年6個產業集群營業收入超2000億元,集成電路產業融合集群被評為省級發展示范,集成電路產業規模全省第一、全國第二。此外,在引才政策方面,無錫出臺“太湖人才計劃”,重點支持引進、培育六類產業發展重點人才,制定工作補貼、薪酬補貼、安家補貼等各項福利政策,并不斷更新迭代。同時“以賽引才”,針對重點產業發展方向,開辦創新創業大賽,吸引海內外人才等。2023年在“中國年度最佳雇主”評選中,無錫連續第5年榮獲“中國年度最佳引才城市”,連續第4年榮獲“最佳促進就業城市”。
青島位列人才吸引力城市百強榜第11位
本次公布的榜單中,青島位次與去年持平,維持在第11位。
近年來青島聚焦提升城市人才吸引力,出臺一系列引才利好政策,強化人才招引力度。據青島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數據,2023年前11個月,青島市首次來青青年人才總數達16.94萬人。
產業聚人才,人才興產業。近年來,青島積極推動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發展,大力發展新興產業,放大對人才的需求量和吸引力。啟動先進制造業促就業行動,并不斷放大對企業引才的支持力度,對于用人單位招收畢業生的,給予社保補貼等扶持政策,一季度落實小微企業吸納高校畢業生社會保險補貼1659萬元,穩崗擴崗2732個。同時,不斷優化企業就業崗位與人才供給之間的匹配度,深入實施高校畢業生“啟航揚帆”行動,開展“就選青島”系列校園雙選會,提高市場熱度,提供更多就業機會。僅一季度就為青年提供針對性的就業崗位2.8萬個,收取簡歷5.7萬余份。
“拓崗”穩就業之外,青島也瞄準人才供給端不斷提質增技。強化就業服務供給,構建銜接校內外的全周期服務模式,支持和規范新就業形態發展,完善促進靈活就業激勵保障措施,鼓勵高校畢業生多渠道靈活就業。與此同時,青島還廣泛開展“提技能就好業”專項活動,推出“微技能培訓夜校”“社區公益課堂”等特色培訓活動,面向青年群體開設互聯網營銷師、視頻剪輯、AI、形象設計等專業,提升高校畢業生等青年群體的就業能力。對于低保家庭、特困人員畢業生等困難畢業生,離校前發放求職創業補貼,離校后提供“一人一策”幫扶,優先提供崗位信息,確保聯系服務率100%、幫扶就業率達100%。
不僅如此,青島還充分發揮創業帶動就業的乘數效應。5月1日起,實施新一輪創業擔保貸款政策,個人創業擔保貸款額度由20萬元提高到30萬元,財政給予全額貼息,貸款期限不超過3年。符合個人創業擔保貸款條件的借款人合伙創業的,可最高申請99萬元。小微企業創業擔保貸款額度由300萬元提高到400萬元,貸款期限不超過2年。從政策覆蓋范圍、貸款額度等多維度實現“擴容”,進一步鼓勵青年群體創新創業。
此外,在人才政策方面,青島近年來持續推進“人才強青”計劃,對包括“未來之星”、青年人才等在內的各類人才群體明確提出分層次精準施策;推出“優化人才發展環境19條”“加強青年科技人才培養引進使用20條”等政策,涵蓋青島人才的各項服務保障以及創新創業、招才引智等方面的支持激勵措施。加快建設青年發展友好型城市,大力推廣“青年優居計劃”,建成83家“青年優驛”,為青年人才來青就業創業免去后顧之憂。(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任曉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