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億縣”放榜,山東五縣入選!下一個會是誰?
5月28日,賽迪顧問發布數據顯示,2023年全國“千億縣”總數達59個,山東5縣入選。
青島膠州市、煙臺龍口市、威海榮成市、濟寧鄒城市和濰坊壽光市分別以1637.5億元、1511.4億元、1049.8億元、1041億元、1028.7億元的GDP,分別位列第18、22、50、51、53名。相較于去年,煙臺龍口市、濟寧鄒城市和濰坊壽光市的排名分別提高3、1、1個位次。
2023年59個“千億縣”GDP排名。數據來源:2023年相關縣域統計公報,賽迪顧問整理。
此外,賽迪顧問還發布了2023年59個“千億縣”GDP名義增速排名,煙臺龍口市、青島膠州市、濟寧鄒城市、濰坊壽光市和威海榮成市GDP名義增速分別為9.3%、6.3%、3.2%、2.7%、1.9%,分別位列第8、18、48、50、52名。
2023年59個“千億縣”GDP名義增速排名。數據來源:2023年相關縣域統計公報,賽迪顧問整理。
59個“千億縣”中,江浙占比超五成,前十名未見山東身影。仔細來看,中國百強縣里并不少見“山東大漢”,賽迪顧問《2023中國縣域經濟百強研究》顯示,山東省占據13席。
“山東縣域經濟發展呈現出‘山多峰少’的特點。”山東財經大學區域經濟研究院院長董彥嶺認為,山東百強縣不少,產業基礎相對較強,發展潛力大。
從發展梯度看,山東省“千億縣”的“后備軍”隊伍實力不俗。2023年,滕州GDP超過900億元,實現946.08億元,距離千億元僅一步之遙,此外,平度、肥城、招遠、廣饒、諸城、萊州等多個縣域GDP站上八百億門檻,成為“準千億俱樂部”成員。
同時,董彥嶺指出,縣域發展沒有上限,縣域發展應當因地制宜,聚焦當地特色產業,因勢利導,順勢而為,肯定會事半功倍,躍升“千億縣”自然水到渠成。
不難看出,除了區位優勢的輻射帶動作用,“千億縣”們都有著獨具自身特色的產業集群。滕州的中小數控機床特色產業、平度的美妝睫毛產業集群、肥城的新型電池電極材料產業集群、招遠的黃金產業集群……山東的“準千億縣”們,身上也有著和“前輩”們同樣的特質。
其實,放眼當下的山東,正鉚足干勁發展縣域經濟。
繼去年底山東提出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方案之后,山東省近日公布了40個試點縣域名單,分為引領發展試點、特色發展試點、跨越發展試點三大類,探索不同類型縣域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路徑模式,分類施策促進強縣進位、弱縣趕超。
賽迪顧問研究指出,山東縣域經濟呈“雁行”梯隊式發展格局,山東半島城市群傳統產業升級驅動主導模式為“千億縣”六大典型發展模式之一。
從目前“千億縣”區位布局來看,5縣中4個縣都出現在膠東經濟圈,1個縣來自魯南地區,魯西地區仍缺席。不過,從“準千億縣”陣容來看,GDP已超800億元的肥城或將在不久的未來填寫魯西地區這一空白。
此外,40個試點縣域名單里,主要對應落實薄弱縣跨越和特殊類型縣振興兩項計劃的20個跨越發展試點縣域,其中有13個縣來自魯西地區。“魯西崛起”重任在肩。
強者恒強,弱者如何不弱?董彥嶺認為,“縣域發展應依托于當地的資源稟賦,立足自身優勢,在發展過程中循序漸進,補足產業發展的薄弱環節,提升生產經營的質量與效率。”
“到2025年,地區生產總值1000億元以上的縣(市、區)達到30個、700億元以上的達到50個。”目標既定,山東蓄勢待發,三年之后,我們拭目以待。
(大眾日報·大眾新聞客戶端記者 都亞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