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投風投時代,如何御“風”而行?
創投風投的奔赴是對一座城市發展潛力與能力的最大認同。
5月28日,2024·青島創投風投大會在青島開幕,大會以“創投風投創時代 創新創業創未來——資本賦能產業新質驅動發展”為主題,吸引了中金資本、國新基金等一眾頭部創投機構及股權投資機構共聚青島。
5月28日上午,2024·青島創投風投大會開幕
從某種程度上說,創投風投就是捕捉國家發展大勢下的新機遇,投資城市的未來、產業的未來。
創投風投時代,城市如何把握市場風向、產業風口?又如何御“風”而行?
一、都說資本的“嗅覺”最為靈敏
每個時代都有創業者和投資者的故事。資本市場作為現代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和銀行體系、匯率市場等一起,為經濟發展特別是企業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金融活水。
青島銀行機構堅持服務實體經濟,助力重點產業高質量發展
縱觀世界上著名的大企業、大公司,無一不是在某個時候以某種方式通過資本運營發展起來的,單純依靠企業自身利潤的積累做強做大幾乎是不可能的。
我們耳熟能詳的美團、高德、滴滴、拼多多、騰訊、阿里等現今已經發展壯大的企業,都接受過天使投資。很多創投機構“慧眼如炬”,可在千百個初創項目中找出“潛力股”并參與投資,共同成長;他們“見多識廣”,能一針見血地指出企業發展“短板”,找到最佳成長路徑。
“2024·青島創投風投大會”上發布的《創投風投行業年度白皮書(2024)》顯示,全球風投市場在2023年相對溫和,投資活動有所回升。全球投資熱點集中在高端制造、生成式AI、能源智能化和生物科技等行業賽道。在募資端,2023年中國VC/PE市場新成立基金共計8322只,認繳規模共計6140.6億美元;在投資端,2023年國內創投市場共計披露8534起投融資事件,共計融資金額1675億美元。
青島海爾卡奧斯工業互聯網生態園冰箱智能制造產線
當然,資本是逐利的,風險投資商們也并非慈善家。與時代同行,風險投資家要放眼增量,不搞資本開路、以大壓小,不走“零和博弈”甚至“負和博弈”的擴張之路;還要仰望高峰,組織加強創新、角逐科技制高點,不走資本寡頭壟斷、低水平重復的內耗之路。讓企業不再是資本投機的目標,而是真正共同成長的伙伴;讓資本不是用來攔水捕魚的堤壩,而是助力產業發展的犁鏵。
二、城市,是最值得信賴的“合伙人”
富有活力與創新力的城市是資本活躍的天然舞臺,那些迸發創新活力的城市往往也是創投風投機構青睞的城市。
創業“伯樂”,激發創新活力。創投風投是最貼近創新創業圈層的資本力量。一次風投可以將一種創新理念轉變為商業模式,也可以將一項科研成果落地為產業實踐。這是創投風投的魅力所在,也是創投風投之于城市的意義所在。
資本是智慧且逐利的,創投風投是具備專業水準且真金白銀進行投資的項目遴選者,在成就創業者創意夢想的同時,也在不斷反哺城市的創業生態,激發城市內在的創新活力。無論是上海、深圳,還是杭州、青島,這些充滿創新活力的城市背后往往都少不了創投風投機構的活躍身影。
《創投風投行業年度白皮書(2024)》顯示,2023年度青島共發生76起股權融資案例,與上年基本持平。從投資領域看,電子信息、醫療健康和先進制造領域的投資案例占比較高,合計約66%,已投出天仁微納、核芯互聯、瑞斯凱爾、國數科技、諾安百特、融智生物、國華智能裝備等多家專精特新企業。
與此同時,億元級別融資案例數量相比上年翻倍增長,樂相科技、天仁微納、標貝科技、核芯互聯等15家企業完成億元級別融資,所獲融資大多用于加大產品研發投入、加快新產能建設。這反映了在市場持續收緊的情況下,資本更加聚焦門檻較高、專業細分程度較高的新興產業領域,更加看重掌握核心技術的成長期企業。
青島金家嶺金融聚集區各類金融業態集聚
搭建平臺,鏈接資本力量。可以說,在當下激烈的城市排位賽中,誰能更好地擁抱資本、駕馭資本,誰就擁有了布局新經濟的“蓬勃力量”,就能占據城市競爭的制高點。
我們看到,地方政府與國資紛紛下場“擼起袖子”,搭臺“唱戲”。比如,合肥市政府“以投帶引”,“押寶”京東方、“投注”長鑫存儲、投資蔚來汽車,被網友稱為“全國最牛風投機構”。
青島自2019年開始就量身打造創投風投大會,在國內外創投風投業界引起巨大反響,形成聚集全球優質創投風投資源的空前好態勢,不斷強化和鞏固“創投風投中心”的城市品牌IP。
五年間,青島市私募基金管理人數量持續快速穩健增長,增速遠超全國,管理基金只數及管理規模持續保持超5個點增長速度。其中,青島市凈增管理人數量139家,凈增管理基金數量2121只,凈增管理基金規模1325億元,形成了支持科技創新全鏈條基金群。
此次大會,邀請百余位國內外創投界、學界、企業屆精英齊聚青島,共話創投風投與新質生產力發展。會上,青島與中國國際金融股份有限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總投資277億元的29個基金、投資項目簽約落地。
三、“選擇做時間的朋友”
電視劇《繁花》里,爺叔有句臺詞:“有人乘風而起,有人半日歸零。”“只有看到未來,才會有未來。”成功的投資往往需要時間與耐心。這個道理,在很多企業、產業發展壯大的過程中被反復印證。
以我國發展新能源汽車為例,產業從零起步,經歷了路線選擇的焦慮、產業轉型的陣痛,以及技術的推倒重來和產業體系的更新迭代。正是因為錨定目標不動搖,持之以恒地投入,才有了連續9年全球產銷量第一的可觀回報。
經濟發展從來伴隨技術進步,而技術進步從來離不開足夠的資本支持,這是人類經濟發展的歷史定律,同樣也是中國經濟發展不可違抗的基本定律。在快節奏的市場下,那些急脾氣的資本,不可能成為有眼光、有耐心的旅伴,經濟有其自身的周期,而耐心的資本能夠跨越經濟周期,抓住不同階段的投資機會。“活水”流向何方,也是需要引導的。
在加快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的當下,強調壯大耐心資本意義重大
做“時間的朋友”,陪伴“硬科技”長跑。
科技成果研發到產業化之間,多半存在一個投資真空地帶。對科技來講,這是發展的“死亡谷”;對資本來講,這是動力的“缺失區”。比如半導體產業的發展,其從“根技術”的研發到產業化,往往需要10到15年,這就需要資本耐心長投,堅持長期主義和價值主義,才能真正解決技術難點,實現我國科技創新的彎道超車。
以新質生產力為代表的原創性、顛覆性的科技創新,面臨著太多的不確定性,而且需要歷經較為漫長的創新周期。此次創投風投大會落地了9個基金投資項目,多數集中在新能源、氫能、生物醫藥、新材料、綠色環保等產業。這就要求參與科創的資本能夠慢下來,有足夠的耐心做“時間的朋友”,有信心、有定力不被短期波動干擾。
青島虛擬現實創享中心項目
有“大局觀”,做有價值的創新、有質量的發展。
資本作為重要的生產要素,自身并無好壞之分,但有其共同的特性和行為規律,需要保有節制、敬畏之心和行為邊界。投資不是卷參數、卷融資、卷市場,而是要堅持系統思維、全局觀念,要圍繞國家戰略規劃、地方發展所需謀篇布局,要用大項目、好項目為高質量發展提供“硬支撐”。比如,青島修訂印發《青島市政府引導基金管理辦法》,將青島市政府引導基金投資領域調整為集成電路、新型顯示、虛擬現實等十大新興產業,現代物流、現代商貿等七大現代服務業以及智能家電、軌道交通等七大優勢產業,以政策導向引導基金投向,引流更多資金活水助力新質生產力的發展。
四、“時代的鐘擺轉向中國”
長期以來,境外機構投資者積極進入中國市場,與境內企業共同成長。當前,中國推進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開放,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中外企業都面臨廣闊市場機遇。
2023年10月,第四屆跨國公司領導人青島峰會在青島國際會議中心舉行攝影:趙健鵬
創新創業的熱土。過去20年,互聯網是中國創富最多的行業。進入中國的外資風投機構趕上了風口,幾乎參與了所有中國互聯網巨頭的投資,締造了中國創投史上一個又一個經典案例。
而在當下,中國經濟發展已經進入了科技創新為主的時代,以半導體、醫療健康等為代表的硬科技創新產業,創造“獨角獸”的速度、創造上市公司的速度、創造財富的速度都在大幅提升。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生物技術、新能源和未來能源等硬科技領域將成為外資風投機構的投資新機遇。
2024年3月,“投資中國”首場標志性活動在京舉行圖源:新華社
“增持中國”的信心。近年來,國際市場需求走弱、全球地緣政治緊張等問題導致跨國投資活動低迷。
在這個背景下,中國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始終堅持和擴大對外開放,不斷提升國際資本“增持中國”的信心。
今年4月,商務部、外交部等十部門聯合印發了《關于進一步支持境外機構投資境內科技型企業的若干政策措施》,涉及境外機構“募投管退”各業務環節,旨在提升跨境資本流動的效率和透明度,支持境外機構投資者投向境內科創領域。
各地政府也在不斷優化營商環境,提升投資便利化。此次大會發布了《關于加強財政金融協同聯動支持全市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青島市進一步支持金融業高質量發展政策措施》,用真金白銀的“大禮包”,以更大力度匯聚金融資源,推動金融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走深走實。
看見未來才能走向未來。讓產業、資本與城市發展共贏,產融共生、金石為開。
作者:王偉 張芝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