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懸”十余載,今朝變通途!這段高架路通車
青島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設三年攻堅行動迎來標志性落地成果——2023年6月25日零時,跨海大橋高架路二期工程將全線通車。這一歷史性時刻的到來,較原計劃提前2個月。
2023年6月24日,跨海大橋高架路二期已具備通車條件。劉棟 攝
時光撥回到1年前:2022年5月22日上午,青島市重點市政設施暨張村河片區重點項目集中開工活動在跨海大橋高架路二期工程施工現場舉行,意味著這段“沉睡”十余年的大橋工程迎來了“重生”。再往更久遠的過去回溯:這一本該于2011年跨海大橋高架路一期主橋建成通車同步啟用的二期工程,卻因種種原因擱置了10余年。
從十余年“孤懸”到一朝落地,再到13個月建成通車……在全面起勢的城市更新建設攻堅行動中,跨海大橋高架路二期工程創下了“青島速度”,彰顯了這座城市著手解決歷史發展“欠賬”、提升城市功能品質的堅定決心。
路變城則變,路通城則通。通的是一段路,改變的是交通格局,激活的則是一片低效片區,打開的是這座城市更美好可期的未來。
01
十余年“硬骨頭”,一朝被“啃”下
跨海大橋高架路是青島中心城區“六橫九縱”快速路網中的第三“橫”,是東岸城區與西岸城區、北岸城區聯系的主通道之一。跨海大橋高架路一期西起膠州灣大橋李村河互通立交,東至海爾路立交,自2011年6月建成通車以來,已成為促進環灣區域統籌發展的重要動脈。二期工程西起海爾路立交預留段,一路向東,以立交形式與青銀高速銜接,主線高架及地面輔路均為雙向6車道,全長約1.6公里。
然而,這條城市要道卻在嶗山區玉龍路與海爾路交會處東側位置戛然而止,幾座未完成的高架橋已經“孤懸”十余年,成為城市建設中一塊難啃的“硬骨頭”。
二期工程之所以擱置十余年,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拆遷難度大——沿線涉及嶗山區中韓街道東韓、孫家下莊、張家下莊等3個社區,歷史遺留問題較多,中小微企業及外來人口多,拆遷情況較為復雜。
2022年5月22日,“孤懸”十余年的斷橋迎來重生——跨海大橋高架路二期工程開工。劉棟 攝
攻堅行動,啃的就是“硬骨頭”。去年以來,乘著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設三年攻堅行動東風,青島把跨海大橋高架路二期納入張村河片區整體規劃的重要節點,與12個農村社區舊村改造同步統籌、同步推進,并將該項目征遷工作作為張村河片區改造的切入點,專門成立高規格違建整治和房屋征遷攻堅組,僅用2個月就拆除各類非住宅房屋約21萬平方米。
為加快推進工程落地,青島市區兩級密切協作、合力攻堅,通過“告知承諾、容缺受理”方式,壓茬推進各個審批環節,工程從立項到開工建設,前期手續辦理時間壓縮近一半。
回望跨海大橋高架路二期工程的建設過程,也是一場不折不扣的“攻堅硬仗”——
項目主橋及輔路跨越地鐵2號線東韓站,施工過程為保護現狀東韓站主體結構,同時最大限度保障市民正常出行,組織多輪專家論證,最終形成最優的設計、施工方案。在跨越青銀高速中采用鋼結構連續梁,合理優化施工調流時間段,降低對高速交通的影響,成功運用滑移頂推工藝化解距離220KV高壓線較近的施工風險。結合青島山、海特色,國內首創雙波浪圓弧底鋼箱梁50米標準跨徑,成功獲得國家專利,橋下空間更加通透。
02
張村河片區品質提升標桿項目
交通是重塑城市和產業格局的關鍵要素,是提升城市功能和可持續發展承載力的基礎。
跨海大橋高架路二期工程是整個張村河片區開發建設的首個重大市政道路項目,讓正在火熱推進的片區整體開發建設駛入“快車道”。
位于嶗山區的張村河片區,分布有12個城中村,總面積約28.5平方公里,是青島主城區規模最大的可成片更新改造區域。在主城發展空間日漸飽和的情況下,這里已然成為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潛力所在、希望所在。
2022年,借助三年攻堅行動這一重大歷史機遇,青島對張村河片區進行全域化、高起點、高標準的更新改造。經過一年的攻堅,如今的張村河片區舊貌換新顏,幾乎每天都在發生著讓人驚喜的變化:安置區建設現場,5月28日提前7個月完成片區內首批安置房項目樓座封頂;村莊征遷現場,枯桃社區已于5月27日啟動《搬遷補償協議》簽訂工作;產業項目現場,青島市虛擬現實產業園整機和光學模組項目一期部分廠房已于3月31日提前6個月交付……
5月31日,《青島市嶗山區張村河片區城市設計方案征集公告》對外發布,面向國際征集最具創意、最能體現青島特色和嶗山形象的城市設計方案,未來這里將被打造成兼具國際品質與地方特色的未來城區新標桿。
2023年5月29日,跨海大橋高架路二期工程二標段項目瀝青面層攤鋪現場。梁超 攝
在片區精彩蝶變的進程中,跨海大橋高架路二期工程將發揮重要作用。二期工程除建設高架橋外,還同步實施橋下雙向六車道地面輔路建設,將大幅度提升區域交通銜接能力,特別是為沿線的張村河片區的城市更新提供堅實的基礎設施保障。此外,還將結合工程建設打造區域景觀廊道,進一步釋放和優化城市空間。
03
打開環灣交通新格局
一頭連著高速公路,一頭接著市內路網……跨海大橋高架路二期工程的順利通車可充分發揮規劃高、快速路銜接功能,有效提升東岸城區快速路網效能,對緩解海爾路、遼陽路等交通要道擁堵、提高出行效率及便捷度具有重要意義。
這條僅有1.6公里的高架路,還將改變整個城市的環灣交通格局,拉大“大青島”的發展骨架。
跨膠州灣交通是青島整體交通的關鍵節點之一。回望10年前,膠州灣兩岸隔海相望的東西結構布局,曾讓青島發展陷入“一城不同城”的怪圈。2011年6月30日,隨著膠州灣“北橋南隧”同日通車,“青黃不接”成為歷史,青島、紅島與黃島更為緊密地連成一體,東岸、西岸、北岸“三城聯動”一體化發展的進程大大提速。
膠州灣大橋氣勢恢宏。
十余年來,膠州灣大橋與城市發展同頻共振,沿岸區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大橋腹地成為青島市重要的環膠州灣經濟產業帶。近幾年,李村河互通立交ABF匝道、膠州灣大橋膠州連接線等大橋配套尾工工程相繼落地,環膠州灣經濟帶的青島主城區、紅島、膠州、黃島形成“四位一體”的全新發展格局,環灣交通體系實現“閉環”。
隨著跨海大橋高架路二期工程這關鍵一“橫”和“最后一公里”的補齊,一個內暢外達的環灣交通新格局已形成,為膠州灣大橋更好發揮輻射功能,帶動沿線區域經濟發展,為助力青島打造宜居宜業宜游高品質灣區城市提供新的引擎。
橋在延展,城在生長。未來,這座橋與這座城的故事還將繼續……
作者|周建亮&王冰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