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青島近岸海域水質優良面積比例達到99%,歷史最佳
環境空氣質量連續三年全面達到國家二級標準,空氣質量優良率88.5%,全省排名第二;實施33個水污染防治重點工程項目,推進772個入河(湖)排污口規范化整治;2022年青島全市近岸海域水質優良面積比例達到99%,歷史最佳。5月6日,青島市生態環境局通報2022年全市生態環境質量狀況。
環境空氣質量連續三年達到國家二級標準
開展全市揚塵整治專項行動,排查涉揚塵污染防治工作的企業519家,工業企業料場堆場共790個,確定料場堆場整治提升項目28個。對全市道路揚塵情況進行出租車走航監測,發現污染點位770個,開展污染點位溯源,組織責任單位完成整改。開展柴油貨車排放常態化執法檢查,檢查柴油車輛2500余輛,檢查加油站650余家次,實現對全市機動車排放檢驗機構的監管全覆蓋。提前兩年完成高揮發性有機物原輔材料源頭替代比例9%的目標任務。2022年,PM2.5、PM10、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臭氧濃度分別為26、49、8、28、154微克/立方米,一氧化碳濃度為1.0毫克/立方米,環境空氣質量連續三年全面達到國家二級標準,PM2.5、PM10、二氧化氮、一氧化碳濃度均為《環境空氣質量標準》實施以來歷年最低;空氣質量優良率88.5%,同比提升3.6個百分點,全省排名第二;各區市空氣質量優良率范圍為81.1%~89.6%,同比均改善。
開展城鎮級及以上飲用水水源地規范化建設檢查工作,扎實做好飲用水水源地風險隱患排查工作。定期開展水源地突發環境事件應急演練,切實保障水源地安全和水質達標。實施水質公報制度,定期監測并公開飲用水水源地、供水廠水質信息。推進“兩個清零一個提標”工作,實施33個水污染防治重點工程項目,推進772個入河(湖)排污口規范化整治,落實好橫縱結合的生態補償制度。加強水質監測通報,對國省控斷面實施周加密監測,對市控斷面開展月加密監測。堅持“雙隨機、一公開”制度,開展重點流域專項執法檢查。2022年,全市20個國省控斷面全部達標且水質均達到Ⅳ類及以上,4個斷面水質實現躍升;16處城鎮級及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100%達標。
2022年近岸海域水質優良面積比達99%
嚴格落實灣長制,系統推進海灣綜合治理,6174個入海排污口完成排查整治和驗收銷號6161個,數量位居全省第一。印發實施深入打好重點海域綜合治理攻堅戰實施方案、膠州灣海洋塑料垃圾“清漂”專項行動方案,加強海灣保護和污染防治。開展入海河流總氮排查,健全完善“一口一檔”,治理陸源污染入海。完成年度近岸海域水質監測評價、嶗山灣和丁字灣3個季節生物多樣性普查。組織開展海洋環境風險源排查,形成環境風險管控清單和責任清單,強化環境風險管控。2022年,全市近岸海域水質優良面積比例達到99%,歷史最佳。
實施系統綜合治理,土壤環境質量安全穩定。獲批全省唯一國家級土壤污染防治先行區試點,開展土壤污染調查監督檢查試點,跟蹤服務135個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設用地土壤調查項目。動態更新土壤污染重點監管單位至176家,完成33家重點監管單位周邊土壤監測、14家隱患排查評估、17家自行監測方案抽查。全面落實農用地分類管理制度,啟動全市省控和市控監測預警點位的核查、調整等工作。保障建設用地準入安全,組織評審土壤污染風險管控和修復報告388個,推動完成7個污染地塊修復治理項目,212個重點建設用地全部實現安全利用。2022年,全市土壤環境質量總體穩定,未發生因耕地土壤污染導致農產品質量超標且造成不良社會影響的事件,未發生重點建設用地再開發利用不當且造成不良社會影響的事件,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重點建設用地安全利用率均達到100%。
全市工業企業危險廢物規范化合格率達100%
協同推進減污降碳,綠色低碳發展成效顯著。全面完成省下達的2022年度四項主要污染物減排目標任務。印發實施“十四五”應對氣候變化規劃、溫室氣體減排和大氣污染治理協同控制三年行動計劃,西海岸新區獲批全國首批、全省首個氣候投融資試點。嶗山區、城陽區成功創建第六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西海岸新區、膠州市成功爭創首批全省生態文明十強縣。持續強化農村生態環境保護,新增完成生活污水治理的行政村766個,完成農村環境整治的行政村101個,完成農村黑臭水體治理33處。全省首創非道路移動機械以“改”促“治”新模式,組織青島港100余臺機械升級改造,實現微成本減排。推動“無廢城市”建設,開展5輪危險廢物排查整治專項行動,完成2863家單位危險廢物規范化管理評估,全市工業企業危險廢物規范化合格率達到100%。出臺全省首個地方性醫療廢物管理辦法,累計安全處置醫療廢物3.09萬噸,未發生二次污染影響環境安全情況。開展多輪覆蓋全部核技術利用單位的隱患排查行動,共核查核技術利用單位1456家次,檢查發現問題158個,整改完成率100%。嚴格落實放射源轉移備案制度,全市放射源全部處于安全受控狀態。全市環境電離輻射水平保持穩定,環境電磁輻射總體狀況較好。全市各類功能區晝間、夜間噪聲全部達標,各類功能區聲環境質量同比保持穩定。
(記者 李自強 潘旭業 監制 李良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