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海岸新區:用好“敢”字訣,澎湃“新”動能
西海岸新區部署“十三大創新突破行動”,提振干事創業精氣神,推動高質量發展不斷提速
用好“敢”字訣,澎湃“新”動能
“今年,我們計劃新引進總投資1200億元的產業項目12個,突出抓好30個重點項目,全力推進青島石化、國橡中心等總投資1470億元的6個重點石化、氫冶金項目,爭取實現重大突破,為全市和新區高質量發展貢獻董家口力量。”4月22日,在青島西海岸新區二季度重大項目簽約暨開工現場推進會上,青島董家口經濟區工委書記、管委主任楊亦武如是表態。
這番表態發言,既是董家口經濟區錨定打造世界一流綠色低碳高端石化產業基地、支撐全市產業經濟發展重要一極目標的彰顯,也是西海岸新區敢闖敢干、創新突破的一個側面。
2022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強調“要堅持真抓實干,激發全社會干事創業活力,讓干部敢為、地方敢闖、企業敢干、群眾敢首創。”“四敢”的提出,闡釋了推動發展的活力之源,也為西海岸新區高質量發展指明了方向。
西海岸新區將今年確定為“創新突破年”,聚焦事關新區高質量發展的13個領域、52項重點工作,部署“十三大創新突破行動”。充分用好“敢”字訣,激發全區人的闖勁、干勁,提振干事創業精氣神,推動新區在高質量發展的路徑上不斷提速。
今年一季度,西海岸新區新簽約引進億元以上產業項目53個、總投資711億元,總投資1860億元的61個實施類省市重點項目,開工在建率超過95%、年度計劃投資完成率超過46%。
敢為敢闖,培育新動能
4月22日,西海岸新區舉行二季度重大項目簽約暨開工現場推進會,29個重點項目集中簽約、總投資441億元,涵蓋“芯屏”經濟、生物醫藥及醫療器械、船舶海工、汽車等9個重點產業領域;30個重大項目集中開工、總投資331億元,涉及新型顯示、智能制造裝備、高端化工等16條重點產業鏈,與西海岸新區正在打造的“5+5+7”重點產業高度契合。
可以清晰地看到,無論是簽約項目還是開工項目,“芯屏”產業都扮演著重要角色。比如簽約項目中,致真存儲芯片項目總投資28.5億元,將分兩期在新區建設8英寸、12英寸新一代存儲芯片生產線及研發中心,所產芯片將極大提升物聯網及汽車芯片存儲器性能,助力新區打造國內存儲芯片產業新增長極。
干事業,謀發展,干部是決定因素。實干,是“敢為”的靈魂。抓發展,促增長,地方是前沿陣地。擔當,是“敢闖”的真意。經濟社會發展快的地方,離不開主動作為,只有具備前瞻意識、敢闖精神,才能在發展中走在前列。
從當初的“缺芯少屏”,到如今“芯屏”產業集聚成勢;從富士康半導體高端封測項目投產、青島京東方光電科技有限公司產品點亮并順利量產,到青島市集成電路產業園、青島市新型顯示產業園揭牌。西海岸新區“芯屏”產業的發展史,就是“干部敢為”“地方敢闖”的生動體現。
今年,西海岸新區“芯屏”產業項目的發展依舊迅速。京東方物聯網青島基地多條生產線高速運轉,正在實現產能爬坡,一季度出產顯示模組超過百萬片。京東方南側的福建萬達光電智造生產基地項目,規劃建設12條背光源、SMT貼片等生產線,即將進入試運行階段。
4月6日至9日舉辦的2023青島數字文化應用發展大會,則是西海岸新區敢闖敢做的又一例證。新區力圖通過這一全國首個專注于數字文化領域的綜合性大會,加速聚集整合數字文化資源,共建數字文化產業新生態。這是新區立足區域產業、加速擁抱數字文化浪潮的新行動。
實體經濟是國民經濟的“壓艙石”。隨著已落地項目的陸續竣工投產,新簽約項目的落地開工,西海岸新區“芯屏”產業的集群化、規模化程度將進一步提高。而各條重點產業鏈的日漸完善,則將培育新區發展新動能。
敢干敢首創,激發新活力
4月22日的現場推進會,會場設在圣元國際蛋白飲項目建設現場。該項目總投資20億元,擬建設蛋白飲生產線及研發技術中心、檢測中心,專注于蛋白類營養品、醫用蛋白類補充劑產品的研發生產,將打造集國際品質蛋白飲品的研發、生產、銷售于一體的國家大健康產業樣板企業。
“圣元的家在西海岸新區,我們對這里充滿感情,也充滿信心。我們將全力加快項目建設,爭取早竣工、早投產,為新區經濟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圣元控股(香港)有限公司董事長張亮表示。對已經國際化發展多年的圣元來說,此次在西海岸新區布局新業務,可見西海岸新區“企業敢干”的氛圍。
企業是經濟活動的主要參與者、就業機會的主要提供者、技術進步的主要推動者,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主體。“企業敢干”,活力才會競相迸發、充分涌流。
在西海岸新區的“十三大創新突破行動”中,聚焦實體經濟發展創新突破是關鍵行動之一。按照計劃,新區將堅定不移推動制造業轉型升級,堅定不移培育壯大現代服務業,特別要強化金融支撐力。加快推進現代服務業高質量發展,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聚焦綠色金融、跨境金融、科技金融等重點領域,加速集聚優質金融資源,精準服務實體經濟;大力暢通科研成果轉化渠道,出臺“硬核”政策實現人才集聚……這一系列助企惠企的政策措施,為“企業敢干”清理了障礙,吃下了“定心丸”。
創新創業生態日漸繁茂之下,西海岸新區不僅讓本地企業“敢干”沒有了后顧之憂,而且吸引了更多外地企業安心落地、干事創業。
去年11月正式開工建設以來,濰柴(青島)智慧重工智造中心項目進展迅速。目前,項目一期已全面進入裝飾裝修階段,二期建筑也已陸續封頂。該項目計劃投資100億元,計劃今年6月竣工投產,將打造全球領先的智慧施工設備智造基地,填補青島重型機械智能建造領域的空白。
“干部敢為、地方敢闖、企業敢干”,為更多普通人干事創業造就了條件,也讓“群眾敢首創”成為可能。現在的西海岸新區,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大膽闖、大膽試,創出更多行業新業態,打開更多發展新空間。新區也正暢通各種渠道問需于民、問計于民、問政于民,充分釋放群眾身上所蘊藏的創造潛力和聰明才智,攜手推動新區發展。
省心省力,營造好環境
要實現“干部敢為、地方敢闖、企業敢干、群眾敢首創”,關鍵是要有“敢”的環境。而這個環境,在很大程度上與營商環境密切相關。
今年3月,青島海事法院青島自貿片區審判區揭牌,青島自貿商事法律服務中心啟動,青島國際商事爭議解決中心、青島中世合規自貿研究中心、自貿涉外法律培訓基地同步落地,青島自貿片區在打造更好的法治化營商環境上更進一步。其中,青島海事法院青島自貿片區審判區為全國首個海事法院自貿區審判區,將進一步拓展海事司法資源與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深度融合新路徑,探索可復制可推廣的自由貿易“青島經驗”。
今年以來,西海岸新區聚焦優化營商環境創新突破,聚焦辦事方便、法治公平、成本競爭力強、宜居宜業等典型要素,加快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4月20日,西海岸新區成立了一支新隊伍——總人數100人的營商環境“特邀觀察員”。這支隊伍中,企業代表、個體工商戶占比達到六成,他們不對外公開身份,常態化暗訪觀察,為改進營商環境“進言”,對損害企業利益行為展開“吐槽”,給政府部門工作“找茬”,參與推動政府服務效能改變。
商業調研中有“神秘顧客”的做法,讓經過培訓的調查人員扮成顧客,對企業問題或現象開展調查評估。由于事先無法識別或確認身份,這種調查方式更能真實準確地反映問題,已是很多大公司的通用做法。西海岸新區的“特邀觀察員”,要達成的也是類似效果——提出真問題、真解決問題。
據介紹,新區將設立營商環境“留言板”、建立“暢聯熱線”機制、建立“直通車”答疑解難,隨時收集受理“特邀觀察員”提出的問題建議,同時建立平臺流轉、分類處置、反饋評價等機制,推動問題建議及時有效得到處理。
“我們將充分發揮‘特邀觀察員’作用,讓‘有不滿大膽說、有意見盡管講、有訴求隨時提、有想法放心談’成為政府開展各項工作的新常態,促進新區營商環境持續優化提升,精準施策助力企業高質量發展。”青島西海岸新區組織部部長,區“深化作風能力優化營商環境”專項行動副總指揮、指揮部辦公室主任劉陸瑩表示。
以“新”應“變”,以“創”開“路”。西海岸新區正項目化、清單化、具體化狠抓各項創新突破行動,讓“干部敢為、地方敢闖、企業敢干、群眾敢首創”,努力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王凱)
青島日報2023年5月3日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