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光成炬·代言青島】跨越120公里送醫下鄉 他奔走5年讓村民有“醫”靠
【青島新聞網獨家】
(記者 李麗濤 寧冠宇)
如果將你從三甲醫院調到鄉鎮衛生院工作,你愿意嗎?袁丁的回答是:愿意!他不僅愿意,還一待就是5年,甚至待了舍不得走,自愿繼續留下。
2018年,就職于青島市市立醫院急診科的“90后”大夫袁丁,被派往西海岸新區大場中心衛生院,為農村基層醫療“輸血”。5年時間里,袁丁跨越120公里來回奔波,每一次回鄉,都為更多村民帶去解除病痛的希望。
他在鄉鎮衛生院培訓急救知識、細化專業學科、成立“中西醫結合疼痛專科”……從“輸血”到“造血”,一步步盤活基層醫療資源,讓農村百姓們享受到“小病不出鎮、大病及時轉診”的優質醫療服務。
跨越120公里送健康 三甲醫院大夫變鄉醫
如果說學醫開啟了袁丁嶄新的職業生涯,那么2018年下鄉的經歷,卻讓他深刻體會到一名醫生的責任。
2018年7月,袁丁接到“下鄉”的通知,委派他到西海岸新區大場中心衛生院掛職業務副院長,為農村基層衛生院“輸血”,進行為期兩年的對口支援。對于剛入職三甲醫院一年的袁丁來說,此時下鄉顯然不是最好的選擇。
剛剛理順了急診科的工作,是最該學習臨床技能、苦練基本功的時候,突然要他離開急診臨床,到一個陌生的地方掛職副院長,他該如何自處、如何服眾?加之妻子剛剛入職,孩子還不到一歲,正是家庭最需要他的時候。一時間,種種顧慮涌上心頭。
但從農村走出來的袁丁也十分清楚,城鄉醫院對口支援有多重要,自己肩負的責任有多重大。沒有過多猶豫,袁丁踏上了新的征程。可沒想到,剛開始就遇到了一個大問題——交通。
大場中心衛生院位于西海岸新區的最邊緣,緊鄰日照五蓮縣,地處偏僻,與袁丁所在的李滄區相距120公里。加之尚未開通地鐵線路,沒有車的袁丁只能在公交和大巴間不斷換乘,光是單程就要耗費7個小時。更要命的是,袁丁有著嚴重的暈車反應,平常坐半小時車都嘔吐不止的他,為了這段下鄉的路程,必須吃兩次暈車藥,每周一來一回,光是暈車藥就要吃四次。
為了不落下臨床業務,袁丁在下鄉的同時,還申請利用休息時間兼顧高強度的急診工作。每周四是袁丁的“轉場”時間,上午看完衛生院門診,下午啟程回青,到急診值班。周五白班8點到19點,周六夜班19點到次日清晨8點,周日再出發前往大場。同事們都感嘆:“別人一周工作5天,袁丁是一周工作8天!”對此,他只是笑笑,這種忙碌讓他覺得更踏實。
從“輸血”到“造血” “90后”院長忙“破局”
來到大場中心衛生院后,“90后”的袁丁成為了最年輕的“院長”。初到之時,他并沒有急于大動干戈,而是靜心觀察院內的技術及組織架構。用了整整兩個月的時間,袁丁跑遍了兩百多戶人家,了解了每一位居民的就醫需求。
原來,大場衛生院承擔著全鎮87個村52000人口的基本醫療服務,和14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好在規模雖小,但五臟俱全。院內的醫生除了肩負著臨床診療外,還同時兼顧著家庭醫師簽約、健康扶貧等一系列工作,任務繁重。出于基層診療的需求,“從頭看到腳”對衛生院醫生而言是常見情況,但同時也帶來一個問題:診療技能泛而不精,稍有困難的病人就要轉診。最終形成了“大夫不自信,病人不信任”的尷尬境地。而袁丁的到來,就是為了改變這一局面。
在袁丁看來,改善鄉村醫療水平,光“輸血”不夠,關鍵要學會“造血”,帶動所有醫生一起提升。對此,袁丁迅速找到臨床“突破點”,首先從基層醫療最需要的急救培訓入手,帶領全院開啟了院前急救培訓和急危重癥快速識別與處理培訓。其次,綜合考量鄉鎮需求及醫師業務特長,進一步細化院內專業學科。在原有綜合學科和全科醫學的基礎上,新增了呼吸內科、心內科、神經內科等專攻方向,袁丁還專門協調了市立醫院學科專家進行一對一帶教。
不到半年,大場中心衛生院的醫療水平就得到了顯著提升,原本77張床位連一半都住不滿的院區,如今都需要提前預約。在一次次扎實有效的診療服務下,大場中心衛生院贏得了患者的信任,院內的醫生也重獲自信。
由于當地村民多以勞作為生,頸肩腰腿痛的病癥很常見。根據臨床需求,袁丁萌生出開設“疼痛門診”的想法,結合專業特長,在市立醫院和西海岸新區健共體人民醫院的大力支持下,袁丁在衛生院牽頭成立了“中西醫結合疼痛特色專科”,不僅為轄區內的患者減輕疼痛,還吸引了很多周邊地區的患者前來診治。“小病不出鎮,大病早發現,急癥快速處理。”袁丁說,這就是基層衛生院應該肩負起的責任。
再次回鄉 他用行動詮釋“醫者仁心”
兩年的時間忽然變得很快,2020年底,袁丁掛職結束,看著滿墻的錦旗和蒸蒸日上的衛生院,這都是他所留下的。聽聞袁丁醫生要走,村民們自發趕來送行,不少老患者淚眼婆娑,舍不得他離開。
一個月后,當熟悉的身影再次出現在衛生院,村民們驚喜地發現:袁丁醫生回來了!原來,在衛生院和村民們的盛情邀請下,袁丁再次回到了大場中心衛生院。“說實話,突然就這樣走了,我心里也很不是滋味。”原來,袁丁早已將大場鎮當作自己第二個故鄉,帶著對父老鄉親們的牽掛,他又回來了。
不過,袁丁這一次的到來不再是掛職,而是義診。在不耽誤急診科各項工作的情況下,袁丁自愿每周抽出休息時間,前往大場鎮坐診。這也意味著他將繼續維持“轉場”生活,每周跨越120公里往返其中。
有人曾經問過袁丁:“這么累,值嗎?”
他的回答是:“沒有值不值,這是我作為一名醫生,應該做的。”
重新回到大場鎮的這些年里,袁丁先后幫助200余位疑難危重癥病人“雙向轉診”,讓患者在三甲醫院得到成功救治。“小病、常見病不出鎮,大病、疑難病及時調度轉診。”這是袁丁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他就像大場鎮的“守門人”,默默扎根一線,守護著百姓的生命健康。“醫”精于心,厚于德。醫者為民,是為生命所托,健康所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