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海觀瀾|海上“耕種”!山東為你解構餐桌上的藍色秘密……
自古以來,山東就是中國的農業大省,山東的農業產值,直接關系到全國人民的“米袋子”和“菜籃子”。隨著經濟的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在逐步提高,餐桌上的食物也從單一走向了豐富,從陸地走向了海洋。
近幾年,山東的海鮮一鍋蒸走紅網絡,滿滿一鍋豐盛的魚蝦蟹貝引得無數網友食指大動。讓人艷羨的背后,是山東省在海洋農業上所做出的大量努力。
2018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煙臺視察時強調:海洋牧場建設是發展趨勢,山東可以搞試點。這為山東打開了藍色經濟的新思路,也為地方的發展指明了新方向。
海洋牧場的建設,離不開科學的分類。山東在海洋牧場建設中,根據其不同的特點將其分成五種不同的類型。投礁型指通過投放人工構筑物,形成有利于海洋生物自有棲息繁衍的環境,增殖漁業資源。游釣型指以休閑海釣為特色,實現漁業產業的轉型升級,提供吃、住、行、游、購、娛等配套服務。底播型海洋牧場,以貝類底播增殖為主。田園型海洋牧場,指以立體、生態、循環增養殖作為主要特色,實現魚蝦貝藻多營養層級生態化。裝備型海洋牧場,指以運用深水網箱和大型養殖工船等現代漁業裝備為主要特色,采用先進的工業技術、養殖技術和物聯網技術打造的生態化、自動化、高效化養殖的海洋牧場。五種不同的類型,讓我們獲得了多種多樣的海洋漁業產品,大大豐富了人民的餐桌。
除了向海洋要資源、要食物之外,海洋牧場還在一定程度上帶動了其他產業的發展。以游釣型海洋牧場為例,這種海洋牧場能提供充足的旅行娛樂配套,具備游客接待能力,被植入了濃郁的休閑旅游氣息,帶給游客與陸上旅游完全不同的新型海洋旅游體驗,是典型的海洋漁業帶動文化旅游業發展。
不僅如此,大型機械和智慧管理系統的研發為建設海洋牧場提供了更加堅實的后盾。在陸上,鏟車可以運船、吊車可以拉牡蠣,挖掘機可以囤扇貝。網友笑稱,在山東,海鮮是挖掘機“種出來”的!在海上,大型養殖工船被稱為“養殖航母”,可以做到魚在哪里生活更舒適,船就開到哪里,實現“南魚北養”。“國信一號”就屬于“養殖航母”中的代表,是全球唯一一艘建成并運營的10萬噸級智慧漁業大型養殖工船。它的排水量13萬噸,載重量10萬噸,設15個養殖艙,養殖水體近9萬立方米,可實現年產3700噸高品質魚類和650噸的優質蛋白供給,超過查干湖全年的捕獲量。除了“國信一號”外,還有“耕海一號”、“國鮑一號”、“經海001號”、“深藍一號”等許多“養殖航母”,它們的足跡也已經到達了廣袤的太平洋。
近日,“山東省現代化海洋牧場綜合管理平臺建設項目”通過竣工驗收,正式投入運行。據了解,該項目是山東省現代化海洋牧場綜合試點重點內容之一,也是全國首個省級現代化海洋牧場綜合管理平臺。通過在青島、煙臺、威海、日照等省級以上的海洋牧場安裝布放40套觀測站,建設了海洋牧場綜合管理中心,平臺系統涵蓋了海洋生態環境監測、海洋牧場、休閑漁業、增殖放流等多個功能模塊,打造了全省海洋牧場、釣場、觀測站空間分布‘一張圖’,全面提升了山東省海洋牧場的數字化管控水平。在微觀上,還有養殖“黑科技”。平時,我們總與人臉識別打交道。現在,海洋牧場能讓魚也用上“魚臉識別”系統,通過雷達掃測和魚臉識別系統,我們就能精準地知道網箱里魚的數量和重量。
餐桌上的一食一飯中,蘊藏了來自山東的許多藍色秘密。也許,你今天吃到的一口鮮美的魚肉,剝開的一只爽口的蝦仁,正是來自山東的海洋牧場。日前,農業農村部公布了第八批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山東省煙臺養馬島東部海域孔記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等8個示范區上榜。截至目前,全省創建共有省級以上海洋牧場示范區138處,其中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67處,國家級海洋牧場總數量、總面積領跑全國。經略海洋,乘風破浪,任重道遠。我國擁有大量豐富而未知的海洋資源,等待著我們繼續解構。
文|牛曉瑜